财务管理

0

上交所:收入、股份支付等问题典型案例研究!

头像
张财神

二、典型案例研究 

(一)收入系列

问题1【市场推广费的会计处理】:企业向客户支付的市场推广费应如何进行会计处理?

案例:A公司为汽车零部件供应商,B公司为发动机制造商,是A公司重要客户。发动机制造商B公司为缓解其自身采购成本压力,在将某一型号产品授予汽车零部件供应商生产时,普遍存在向汽车零部件供应商收取一定的“市场推广费”的情况。A公司中标或与B公司协商一致后,通过签署项目协议的方式,对某一型号产品的预计年供货数量和金额、市场推广费金额等进行具体约定,但合同中并未明确市场推广费是基于供货数量或金额计算。A公司支付的市场推广费应如何进行会计处理?

分析:汽车零部件供应商为获取生产供应资格向发动机制造商支付一笔市场推广费,若该笔费用并未获得可明确区分的商品或服务,则该费用属于应付客户对价,应当冲减收入。根据收入准则及其应用指南,在对应付客户对价冲减交易价格进行会计处理时,企业应当在确认相关收入与支付(或承诺支付)客户对价二者孰晚的时点冲减当期收入。在本案例中,A公司和B公司在签署项目协议时,已经约定了市场推广费的金额,即公司已经承诺支付客户对价,故A公司应当在后续产生销售收入时将应付客户的市场推广费抵减当期收入。关于冲减收入的金额,A公司支付的市场推广费实质为一项合同折扣,应按收入准则及其应用指南有关“分摊合同折扣”的规定进行处理。具体地,无论合同是否明确该市场推广费基于供货数量或金额计算,A公司均应合理估计合同期内预计供货数量和金额,并在预计交付的各项产品(单项履约义务)之间按比例分摊合同折扣,并在交付各项产品

时相应抵减该产品销售收入。如有确凿证据表明合同折扣仅与合同中一项或多项(而非全部)履约义务相关,则应将该合同折扣分摊至相关的一项或多项履约义务。

(二)股份支付系列

问题2【授予联营企业员工股份的会计处理】:公司向联营企业的员工授予股份,应当如何进行会计处理?

案例:A公司制定股权激励计划并经股东大会批准,向A公司的联营企业B公司部分员工授予10,000份A公司股票期权。B公司章程或投资协议中未特别规定涉及股份支付的费用由A公司完全承担。A公司持有B公司40%的股权,并对其按照权益法进行后续计量。A公司向联营企业B公司员工授予的股份是否属于股份支付?A公司财务报表层面和B公司财务报表层面应当如何进行会计处理?

分析:根据《企业会计准则解释第4号》第七条的规定,“企业集团内涉及不同企业的股份支付”中的“集团”是指母公司及其全部子公司。本案例中,B公司是A公司的联营企业,不能适用集团内股份支付的相关会计处理。同时,从联营企业B的角度,非控股股东A将其股份授予给B公司员工,该权益工具并非联营企业B或同一集团内其他主体的权益工具,不属于股份支付,而是接受到了一项股东捐赠。因此,B公司财务报表层面,B公司作为服务接受方但结算义务由股东承担,属于股东捐赠,应确认职工薪酬费用和所有者权益。A公司财务报表层面,对于联营企业确认的费用和增加的权益,应当遵照权益法核算要求,按持股比例分享确认被投资单位的净损益以及其他权益变动。

(三)其他系列

问题3【公允价值计量相关问题】:拍卖价格能否作为金融资产公允价值计量依据?

案例:A上市公司持有非上市公司B公司股权1亿股,A公司将该股权投资计入交易性金融资产核算。20X1年,A公司聘请C评估机构对其持有的B公司股权进行评估。C评估机构仅以阿里司法拍卖平台20X1年涉及B公司股权交易的平均成交价格为基础确认该股权的公允价值为4亿元。A公司采用该评估结果,并由此产生了 1.2亿元公允价值变动收益。通过网络司法拍卖进行的股权交易,能否作为相关股权公允价值的计量依据?

分析: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第39号——公允价值计量准则》及应用指南的规定,企业以公允价值计量相关资产或负债,应当假定市场参与者在计量日出售资产或者转移负债的交易,是当前市场情况下的有序交易。有序交易,是指在计量日前一段时期内相关资产或负债具有惯常市场活动的交易,不包括被迫清算和抛售。企业在判断一项交易是否为有序交易时,通常应当结合交易发生的频率、价格波动幅度、交易原因等信息,运用专业判断对交易行为和交易价格进行分析。企业判定相关资产或负债的交易不是有序交易的,在以公允价值计量该资产或负债时,不应考虑该交易的价格,或者应赋予该交易价格较低权重。本案例中的司法拍卖类似于准则举例中被迫清算和抛售的情形,不属于“有序交易”。故A公司不应以股权拍卖价格为主要依据来计量其公允价值。A公司应优先考虑以其他方式获取有序交易中出售资产的价格。但如果只能以股权拍卖价格为基础计量其公允价值,则应当对该价格进行调整。

每日荐书:推荐您看看《企业财税热点解读与纳税筹划(2023年版)》,本书梳理近年来国家税务总局出台的一系列政策,结合企业实际经营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按经营内容及税种进行解读评析,帮助企业老板及会计防范涉税风险,进行纳税筹划。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本文转自 新浪新闻,原文链接:https://finance.sina.com.cn/wm/2023-07-15/doc-imzattkt7444517.shtml,如需转载请自行联系原作者
头像
丢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