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爸开了一个大饼店,在三个小区的中间,人流量还算可以。
一天的净利润能有200—300块钱,这点钱其实算不得什么,但如果我们按照50%的成本支出,一天的流水差不多也在400块钱左右。
有时候我去我爸的大饼店那边帮忙,看到来来往往的客户,他们要么要点儿饼,要么要点面条,其实还是打心儿里很开心的,毕竟生意越忙就意味着钱赚的越多。
只不过感到诡异的是,好像一直提示微信收款多少元,微信收款多少元,很少有提示支付宝到账多少元。
当时我听了之后就感觉很纳闷,然后问父亲现在很少有人用支付宝了吗?
父亲在一旁听着,说现在在咱们这边买饼的,100个人里能够有10个人用支付宝就已经了不得了。
这和我在上大学的时候截然不同。
我记得我上大学那会儿使用最频繁的就是支付宝支付,那个时候很少用微信支付,别人问你怎么付款的时候,拿起手机的支付宝扫一下码就能够支付到账。
当然现在都是无现金时代了,很少有人出门拿着一大堆的钱。
比如拿个几百的,一来不方便,二来如果掉了心痛,更重要的是这些钱也不安全。
现金哪里有手机安全?手机如果真丢了,远程锁定就可以了。
给移动、联通、电信公司打个电话,再给银行打个电话,按照操作流程,冻住自己的所有的交易系统就可以了。
就算你不冻住也没事儿,一般人也没有傻乎乎的拿着你的手机去刷各种各样的付款信息,毕竟现在都有监控了,付款信息有流水记录,想要被抓住,那不就一句话的事吗?
所以使用手机支付越来越多,那手机支付现在无非就是两种大规模普及的模式,一种是微信支付,一种是支付宝支付。
但为什么一些街头的大爷、大妈或者年轻的小伙子、大姑娘每次支付的时候,都会用微信支付,而不愿意用支付宝支付呢?
究竟是怎样转变成这个样子的呢?我咨询了我的一些朋友,得出了一些观点,这个观点未必对,但或许是有一些道理的。
第1点,微信支付更加方便
其实说白了,支付宝吃亏就亏在了没有社交属性。
没有社交属性意味着什么?你拿着支付宝和别人加个好友,别人觉得你脑子好像有点问题。
早些年的时候,支付宝也有社交属性。
比如最开始的集齐5个福,以此来中奖,引导大家在支付宝上添加好友聊天,但是支付宝本身的金融属性太强,很少有人愿意用支付宝的模式来进行交友,大多数人都是用微信。
你总不能见别人之后聊个天,就说到我加你个支付宝吧,人家还以为你要给人家转账呢。
聊天属性就意味着社交属性,社交属性就意味着支付属性。
这其实是很难理解的一件事,我举个简单例子大家就明白了。
比如我出门买东西,刚好碰到一个朋友,那我们加个好友,打开手机微信扫一扫,加上好友之后直接手机微信转账过去了。
再或者直接拿出手机微信来扫码支付,这1次2次的不要紧,10次8次呢,消费习惯就形成了。
消费习惯一旦形成,想要再改变,难度可就大了。
第2点,微信支付更普及
微信支付的普及点在哪?在于一些人压根不认识字,或者一些人压根儿不会用智能手机的那一群人。
我们不妨想象一下,假如你家里有个老人,老人在南方的一个城市里面,自己在北方大城市里面打工,平时你们想跟老人聊聊天、视频通个话,如果你用电话视频的话,花多少钱咱们先放在一边,这个支付能不能支付得起?
那如果我不用电话视频,我用什么视频呢?当然是用微信视频或者QQ视频。
微信视频的最大好处是什么?让一些不会打字的老人也能够通过这种方式来通话,他只需要按几个按钮就可以见到远在万里之外的亲人,给生活带来了极大方便。
而这些老人群体的存在,在一定程度上就增加了微信的使用频率。
比如给老人转点钱,让老人自己想吃点什么买什么,再或者给老人买点新衣服,置办个新褂子,很少有用到支付宝的情况。
那支付宝什么时候用到呢?你在淘宝购物的时候。
淘宝购物,那是年轻人的玩意儿,年龄太小或者年龄太大的人未必会用。
既然如此,微信的普及率就远超过支付宝了。
第3点,支付宝的金融属性更强
那有人就说了,按照你这样的逻辑,是不是微信的金融属性就一定要强过支付宝呢?
这其实是非常诡异的,你在马路上随便找几个人采访一下,假如你兜里面有100万,在不能存银行卡的前提之下,不能存定期的前提之下,你愿意把钱放在哪里?
大多数人会告诉你,我愿意把钱放在支付宝里面。
我们发现没有大量的金额交易,一般在支付宝里面比在微信里面更方便。
或者大家的思维认知里面就已经把支付宝定性为具备金融属性的软件了,而微信更多的是偏向于聊天属性。
如果你有个千八百块钱放在微信里面也无所谓,支付的时候还能扫码支付一下,但如果你用的是支付宝,你总不可能和别人聊天的时候说,咱们加个支付宝好友,那显得是非常诡异的一件事。
但无论如何。支付宝支付虽然所占的市场份额少,可市场份额少,又不代表着没有,仍然有很多年轻人愿意通过支付宝支付。
只不过这一部分年轻人比部分中老年人以及更年轻的孩子,再或者更老的老人而言,市场占有率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多罢了。
咱们这篇文章没有讲到专业数据,只是从正常生活习惯分析得出来的结论。
小伙伴们,你们觉得我说的有没有道理?
本文转自 网易新闻,原文链接:https://www.163.com/dy/article/I1KOVVCI0544EHRM.html#f=post1603_tab_news,如需转载请自行联系原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