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在RPA】实在智能参加RPA行业在线研讨会 探讨RPA+AI未来发展趋势和方向探索
3月10日,实在智能创始人&CEO孙林君参加了由北拓资本携手亿欧网举办的RPA行业在线研讨会,与友商和投资人代表共同就RPA+AI未来发展趋势和方向探索展开深度探讨。孙林君在会上提出了RPA+AI数字员工将成为人工智能落地的一个标准化抓手、AI和RPA的结合能够为企业数字化转型创造更多价值、中国的人工智能应用不落后于任何国家等精彩言论。

RPA+AI数字员工将成为人工智能落地的一个标准化抓手
近两年,RPA(Robotic process automation 机器人流程自动化)行业蓬勃发展,一方面众多厂商纷纷进入赛道,同时各路资本也争相介入。事实上,RPA这项技术早在十几年前就已经出现,为何现今卷起如此大的热潮?实在智能CEO孙林君在研讨会上分享指出,除了全球企业数字化浪潮的助推,AI和RPA的结合也让整个行业爆发出非常强的生命力。
“我们判断,未来人工智能会以一种标准化、低成本、相对敏捷的方式去落地,这可以解决人工智能行业的一些痛点,所以我们提出要为全社会贡献一百万个数字员工,RPA和AI结合打造出来的数字员工,未来可以为广大白领解决重复、琐碎的工作,给他们带来很大的价值,让人能够去从事更加具有创造性的工作。”孙林君认为,非标准化是目前人工智能行业的一个痛点,AI项目需要通过定制化的方式输出,无法以一种标准化的形态落地,而在AI+RPA行业,AI可以很好地与RPA结合,通过相对标准化、分布式的方式落地,实现采集数据和执行任务。用户可以在付出较少成本的基础上,实现智能化,效率更高的同时获得更高的附加值。
故而实在智能在近两年的发展中,非常注重技术的创新和AI的赋能。
“实在智能的产品迭代速度很快,每季度会有一个产品发布会,我们做了很多技术上的创新,其中包括智能决策领域,Z-brian(云脑)产品就是一大成果。技术的创新同时还体现在与AI的结合上,诸如智能化流程辅助、自动转代码技术、无感组件拾取技术等,在这些层面,我们可以使AI技术与RPA技术结合并深度融合,通过AI的能力使RPA更加智能化,更加稳定,实施成本也更低。”孙林君相信,数字员工会变成未来深度代替人类劳动的一个非常好的形态,成为未来人工智能落地的一个标准化抓手,这也是他和他创立的实在智能的美好愿景。
RPA=低价值自动化工具?
当前,对RPA行业并不熟知的人可能会认为,RPA落地过程中扮演的是一个低价值任务自动化、减少重复劳动、降低成本的工具化角色,事实果真如此吗?
对此,孙林君在研讨会上举了一个生动的案例。他介绍,在某个客户的财务实施场景中,客户最初的需求是通过RPA替代人工完成报税、合并报表之类的重复工作,也就是外界普遍认为的RPA替代简单、规则化重复劳动的功能;一期目标完成进入第二期,用户会提出新的需求,类似过去几个季度的财务趋势是怎样、通过RPA进行预测、能够针对某些情况进行预警等;再往后需求又会继续延申,诸如相关数据能否对公司运营产生价值,这样一个具体实施过程中需求的递延就需要产品做出智能化蜕变。智能应用是个由浅入深的过程,AI和RPA的结合能够使之逐渐深入,从而给到企业在数字化转型中创造更多的价值。
RPA行业是个需求动态化的市场,发展至今,越来越多政企会优先考虑在智能化方面有潜力的RPA供应商。因此,AI和RPA的结合也成为行业的高门槛,这也是一次深刻的产业革命,决定了行业未来的发展趋势。
中国的人工智能应用不落后于任何国家
当整场研讨会进入尾声,全场嘉宾将话题聚焦在国内RPA厂商与国外RPA厂商各自的优势与值得借鉴之处。孙林君表示,由于发展较早,诸如Uipath之类的国外RPA同行在软件功能丰富度和稳定性上存在一定优势,但在人工智能应用层面,中国不落后于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甚至有大量的创新领先于海外。
孙林君介绍称,实在智能在进入RPA赛道后,也发布了很多具有新特性的产品。比如公司在用户个性化应用场景的需求下,就如何赋予高准确率、高精度的AI能力提出了“四件套”的理念(传统RPA三件套包含“机器人工厂”、“终端机器人”和“中央控制台”,实在智能在此基础上,独创了“智能云脑”Z-Brain),云脑是一个自研AI能力平台,可以可以利用客户的个性化数据去打造高准确度的模型,输出AI组件、做出智能决策,帮助客户创造价值。
“我们相信,在与AI结合的创新层面,中国的厂商会有更快的迭代速度、更好更适应中国国情的产品。与此同时,国内厂商的成本和性价比也会相对较好。”孙林君表示从发展路径而言,中国的RPA企业具有自己的独特性与竞争优势,期望未来也可以出海与海外企业竞争,也期盼RPA行业能为各行各业服务,创造价值,给社会带来更多幸福感。
本文转自 简书,原文链接:https://zhuanlan.zhihu.com/p/409922357,如需转载请自行联系原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