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管理

0

RPA凭什么翻红?(上)

十八线圈外的RPA为什么值得风变“冒险”?


RPA:数字技术的潜力股

同样作为数字化技术,相对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等“陈词滥调”,RPA可谓数字化届的新晋「网红」。但实际上,RPA技术已经在技术圈潜水了20年,直到2012年RPA才真正拥有姓名,即我们今天认识的RPA。(就是说,孤陋寡闻也不完全是咱的错)

在过去的20年里,RPA技术则以“按键精灵”、“码栈”等形式潜伏,但应用范围有限。


2020年,随着全球新冠疫情给各行各业带来的经济冲击以及用工方式的改变,被称为“数字员工”的RPA再度翻红。


天时地利却没有人,市场真的很饿


在中国市场,RPA整体处于发展的早期,拥有极大的落地空间和市场发展机会。

RPA通过模拟人与计算机的交互过程,实现工作流程自动化执行,在大量重复、有规则的劳动中替代人类劳动,成为倍受企业青睐,助力企业实现数字化转型、降本增效、优化流程的数字技术。

无论于为效率所困的企业,还是囿于重复劳动的从业者,都希望通过效率工具挣脱牢笼。而RPA无疑是解放劳动力、创造新价值的新宠。

同时在国家数字化政策的大力号召和支持下,RPA成为了政企数字化战略落地的先发之枪。

在此背景下,各行业对数字化人才的需求凶猛,数字化人才日益成为国家创新驱动发展、企业转型升级的核心竞争力。

然而,我国RPA行业尚处于发展初期,但发展迅猛,RPA人才市场几近空白,根本不够市场需求塞牙缝,人才的供需差明显到无需废话。


没关系,反正有人很擅长“造人”


于资本而言,是“机”也是“险”,更是一个值得冒的“险”。

风变作为一家致力于提供成人职业技能教学的公司,一直深耕自动化教学技术,拥有突出的教学设计能力,教学质量也在其他品类的教学产品中得以验证。

总言之,风变冒这个险,并不是因为擅长吃“螃蟹”,如此孤敢入局RPA人才培育赛道,是庞大的供需鸿沟使然,是对自我实力的笃定,更是对教育使命的践行。(就是说,好东西要大家一起分享)


NO.1/

RPA,数字化浪潮的后起之秀

近年来,数字化浪潮滚滚,直冲国家战略高度。

在2021年国家颁布的《“十四五”纲要》中,数字化独占一篇,成为未来五年乃至十五年数字化转型发展的行动纲要。

而后国家又陆续颁布了《“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等多项数字经济和数字化转型的规划与纲要,将全民数字化素养提升、产业数字化提升到国家战略的高度,这些政策都在有力驱动数字化技能教育的普及和发展。

作为数字技术的后起之秀,RPA也成为了资本汇流的入海口。

据亿欧智库统计,中国自研RPA的企业共有59家,2015年开始出现融资潮,总体呈波折上升趋势。自2020年初截止10月,2020年总投资事件(10起)已超过RPA元年2019年(7起),中国新一轮RPA热潮再次掀起。

经RPA中国调研预计,中国RPA市场将在2023年迎来新一轮增长,预计至2024年市场规模将达81.8亿。(钱都投这里了,懂?)



NO.2/

RPA:政企数字化转型的发动机

作为一种新兴的“数字劳动力”,RPA承载着企业对产出、运营、管控等自动化效率提升的诸多愿景,对于大型、复杂的组织而言,自然也在企业数字化转型浪潮中被寄予厚望。因此,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将RPA作为人工智能场景落地的切入平台。

▼【企业自动化愿景】


在《2022年政府10大技术趋势》应用报告中,全球知名IT研究与顾问咨询公司Gartner预计:到2023年底,90%的大型和超大型组织将部署某种形式的RPA。

同时,随着AI技术的成熟,AI+RPA 构成的「智能RPA」赋予了RPA「大脑」,能够逐步具备图像识别(OCR)、文本识别(NLP)等非结构化数据处理能力,打破了传统RPA只能处理基于规则、重复的结构化数据任务的桎梏。有了「大脑」加持的智能RPA,便能满足企业更多的业务场景需求。


RPA产品正向人人可用、简单智能的方向不断演化,实际效益已被高度认可,尽显企业赋能价值。



本文转自 简书,原文链接:https://zhuanlan.zhihu.com/p/554126567,如需转载请自行联系原作者
头像
丢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