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管理

0

复旦大学管理学院金融与财务学系教授战昕彤:解决评级分歧和“漂绿”是ESG投资发展关键|ESG洞见

头像
小财

当前,我国“双碳”目标规划蓝图愈发清晰,ESG投资不仅获得极大的社会关注,也引起了大量机构投资者的探索和实践。

然而,相比国外ESG投资市场,中国还处于起步阶段。在中国处于方兴之时的ESG投资市场,发展前景如何?有哪些问题?对于企业和投资机构,该如何正确认识ESG投资?如何更好地践行ESG理念?

近日,针对上述话题,复旦大学管理学院金融财务学系教授战昕彤为网易财经ESG独家撰文。

复旦大学管理学院金融与财务学系教授战昕彤:解决评级分歧和“漂绿”是ESG投资发展关键|ESG洞见

出品 | 网易财经ESG

作者 | 复旦大学管理学院金融与财务学系教授战昕彤

ESG投资指在投资过程中将企业环境、社会和公司治理等因素纳入考虑,以实现可持续投资。传统投资只注重财务因素,忽略了企业在环境、社会和治理方面的表现。影响力投资、社会责任投资都可归属于ESG投资的一部分。其中,社会责任投资是一种以社会发展为导向的投资理念,注重企业的社会责任、可持续性和长期价值,以实现经济和社会效益的双重获益。影响力投资是指投资者将自己的资金投向具有环境、社会或治理(ESG)等方面积极影响的企业或机构,以期望推动这些企业或机构在可持续方面的持续进步并产生积极社会影响。

目前公认的ESG投资策略来自全球可持续投资联盟(Global Sustainable Investment Alliance,以下简称GSIA),其将ESG投资分为7类:负面筛选、正面筛选、标准筛选、ESG整合、可持续发展主题投资、影响力/社区投资、企业参与及股东行动。根据GSIA统计,2020年全球可持续投资策略应用中,美国倾向于使用ESG整合;欧洲国家使用负向筛选最多。

我国ESG投资起步相对较晚,但近年来发展较快。政策持续推动各类金融机构构建绿色金融体系,鼓励资本市场开展ESG投资。例如,中国证监会在2021年底发布了【第182号令】《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管理办法》,加强了与ESG相关的信息披露要求。此外,越来越多的基金公司推出了ESG基金产品,并有一些金融机构成立了专门的ESG投资团队。根据Wind数据和万联证券数据,截至2023年6月5日,我国权益类ESG概念基金总数达到250只,已发行权益类ESG概念基金规模达1972.22亿元。

我认为ESG投资在未来会越来越受到投资者的青睐,因为ESG投资可以帮助投资者降低投资风险、提高长期收益,并且具有社会和环境价值。ESG投资也是一个可以为企业转型升级提供资金支持和引导的重要途径。未来,随着ESG投资的不断普及和发展,它也将越来越成为金融行业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ESG投资无超额回报尚未成为定论

ESG投资并没有经历足够长时间的检验,因此很难得出明确的结论,不同的投资策略和投资组合也会对ESG投资的回报率产生不同的影响。

根据万联证券统计显示,国内ESG投资在收益、估值和净值方面表现平平:收益方面,权益类ESG概念基金今年以来平均累计超额收益率为0.23%;估值方面,权益类ESG基金重仓持股平均市盈率主要集中在10-20倍、20-30倍两个区间,权益类ESG基金重仓持股平均市净率分布在3-4倍和4-5倍两个区间居多;净值情况,单位净值排名前五的基金投资行业均涵盖制造业和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截至6月5日,今年以来区间净值超越基准收益率为2.87%,从前5名重仓股票市值合计占比看,鹏华环保产业基金、汇丰晋信低碳先锋A与汇丰晋信低碳先锋C基金持仓较为集中。

有学者指出“ESG投资是没有超额回报的”,但这一观点尚未成为定论。从ESG投资策略的异质性来看,基金管理人使用各策略背后的原因有所差异,忽视驱动因素的重要性而泛论ESG投资的超额收益,可能指鹿为马,导致欠缺意义的结论。比如 ESG 投资以负面剔除法或正面筛选法形成的组合,可能保留了市值较大的公司,而剔除了市值较小的公司,背后原因与大公司的 ESG 评分更高有关。此时,当通过单因子模型计算 alpha 时,“超额收益”可能由规模因子和价值因子所造成,而未必真源于ESG投资策略。特别是,围绕着筛选法所做的学术研究,结论并不一致,理由与这种ESG投资策略的驱动原因有关。当投资者选择影响力投资或股东参与策略,最终也可能因影响企业ESG实践等发挥间接的积极效应而产生超额收益率。

ESG本质是一种价值观体系,选择ESG体现的是投资者可持续发展的偏好,当其被社会广泛认可时,企业经营所带来的外部影响会在ESG视角下被重新定价,体现为投资中的机遇和风险。尤其伴随着国内ESG相关政策的高频发布,ESG维度的机遇和风险正在被进一步放大。

环境和社会因素更受到ESG投资者关注

ESG理念对机构投资者投资策略带来了深刻变化,投资者们需要考虑企业的环境影响,如企业的碳排放,从而选择更加环保、可持续的企业进行投资;需要关注企业社会责任,包括对员工、消费者和社区的影响,选择更加社会责任感强的企业进行投资;需要重视公司治理情况,如董事会独立性、薪酬制度等方面,从而避免投资风险;也需要进行风险管理,更好地识别投资风险,减少财务和声誉上的损失,并提高长期绩效。

在E、S、G三个方面中,目前环境和社会因素更受到投资者关注。这是由于气候变化、自然灾害问题和社会责任问题的日益突出,以及政府“双碳”政策的实施、社会责任问题的高舆论关注度,越来越多的投资者开始关注企业在这些方面的表现。

对于投资者而言,要在实际投资中植入ESG理念,首先要了解ESG理念,了解它对投资策略的影响,进而选择ESG投资策略,通过选股和排除一些企业,实现对环境、社会和公司治理的考虑。也可以选择专门的ESG基金或者通过行使投票权力、利用自己的影响力等,促进企业公开ESG信息,提高企业透明度,促进企业在环境、社会和公司治理方面的改进。

为促进资金流向ESG领域,优化ESG的投资策略,基金公司亦可有所作为。可持续发展已成为必然趋势。基金公司应将践行ESG理念作为创新转型的关键突破口,强化ESG理念的内部宣传,合理设计发展路径,明确发展目标;将ESG发展战略与组织架构设计相衔接,探索建立专业化团队或者部门,以专业力量推动相关战略政策的落地。

此外,基金公司还可以探索应用筛选、ESG整合、主题投资、影响力投资等策略,研发创新型产品服务;积极布局碳金融业务,深度挖掘碳排放权投资基金、碳金融衍生品、碳资产抵质押融资等服务;创新交易模式,总结ESG投融资业务过程中的难点和痛点,可以探索基于不同投融资目标的混合金融架构、将金融工具与绿色低碳社会效应相挂钩的可持续发展挂钩模式,引导更多社会闲置资金流向可持续发展领域。

国内ESG投资需要本土化

当前国内ESG投资发展的主要困难包括ESG评级缺少共识和ESG漂绿问题。需要指出的是,解决ESG评级和ESG漂绿问题是ESG投资发展过程中需要解决的关键性问题。只有通过制定统一标准和加强监管,才能保证ESG投资的可持续性和有效性。

一方面,ESG评级缺少共识,存在“评分者效应”,增加了投资者信息成本。近年来,国内评级机构也不断增加,如华证、中证指数、Wind、商道融绿等等。而各评级机构之间的ESG评级标准和方法存在明显差异。评级不准确的问题导致了ESG投资中的信息不对称,增加了投资者信息成本。该问题需要在标准化和透明度方面得到解决。

另一方面,ESG漂绿问题层出不穷。企业通过披露虚假误导性的信息或错误的披露方式来夸大自身在ESG方面,特别是环境保护领域的努力和贡献。在金融产品领域,ESG基金、绿色基金和碳中和基金等可能会在设立基金指示时宣传比实际所做更多的保护环境措施。它不仅会损害投资者利益,也会影响公司的表现,因为企业的“漂绿”行为一旦曝光,将会大大打击投资者对企业的信任,降低他们的投资意愿,危及企业财务绩效等。为此,需要建立有效的监管机制和鉴定标准来应对ESG漂绿问题。

为了我国ESG投资持续发展,其需要进行本土化。在国内的ESG评价方面,应该根据中国国情选择更适宜的指标。例如,中证指数在社会维度设定乡村振兴、共同富裕等议题,并在公司治理维度设定了涵盖质押、资金占用和违规担保等指标的管理运营议题,从而反映公司的财务风险和质量等。此外,国内评级机构还应该加强国际合作交流,增强其为全球ESG投资提供评估和评级服务的能力。

在国际上,越来越多的境外机构开始看重ESG投资,ESG已经成为影响境外机构投资决策的重要因素。因此,推动境内ESG标准的建立、ESG投资理念的推广、以及建立ESG国际合作促进机制,不仅有利于提升中国在全球ESG投资方面的影响力,同时也有利于促进境内上市公司的提质增效,引导国际资金配置中国资产,推动资本市场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的发展。

此外,国内企业可以通过加入联合国负责任投资原则组织(UNPRI)来发挥中国ESG股权投资领域的先行者和布道者的作用,积极参与创投行业ESG投资生态建设。这样可以建立ESG投资的开放交流平台,与监管机构、行业协会组织、LP 和 GP、 第三方服务机构及智库等多方力量携手,共同探索与推动符合中国国情的 ESG 本土化投资实践,从而积极推动中国ESG投资的发展和实践。

为推动金融资本和长期资本流向ESG投资,发挥中国作用,政府也可以指定相关的产业政策。例如:制定如税收和补贴政策等,以鼓励企业在环境、社会和公司治理方面的投资和表现,同时通过减税、奖励等方式引导机构资本和长期资本流向ESG投资;加强监管力度,建立ESG评估体系,打击ESG漂绿行为,推动企业透明度和公开信息,帮助投资者更好地了解企业的ESG表现,从而更好地进行投资决策;促进传统产业向环保、清洁技术、新能源等ESG领域的转型,为ESG投资提供更多的机会和可能性,同时提高企业在这些领域的表现和影响力;建立跨部门合作机制,协调不同部门的政策和法规,为ESG投资提供全方位、系统化的支持和保障,同时在政策制定、评估和调整等方面提高效率和质量;加强国际合作,推动国际间ESG标准和原则的制定和遵守,同时提供跨国投资和合作的支持和保障,为ESG投资在全球范围内推广和应用奠定基础。



本文转自 网易新闻,原文链接:https://www.163.com/money/article/I9CNE8OL00259JP6.html,如需转载请自行联系原作者
头像
丢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