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两期介绍了财务BA的工作岗位需求和薪酬水平:
这一期介绍从会计转型财务BA所需的核心技能之财务专业基础。
由于财务BA主要负责对接企业财务部门,解决企业财务数智化转型的问题。所以会为客户设计和搭建相关系统。因此,需要了解公司的业务,同时具备扎实的专业的基础,才能更好地理解用户的需求,设计出让用户满意的系统。
首先,一图总结一个优秀的财务BA需要具备哪些财务专业知识。

再分点介绍对应的概念和学习技巧。
1.懂财务的基本概念
由于企业数智化的领域通常会涉及核算系统、税务系统、风控系统以及经营分析系统;因此,了解以下几个领域的财务基本概念,对于财务BA来说,很有帮助。
- 会计准则
只有了解会计准则,你才懂会计核算的逻辑、会计的分录的写法。由于你对接的用户是财务人员,大家都有同样的专业的背景,谈论需求时才能便于沟通,快速了解别人的诉求。
- 税收法规
了解目前的税种分类,尤其对于重要的税种,如:增值税、企业所得税,需要熟悉相关的政策法规;同时了解一些税收实务,纳税申报、发票管理等内容,有利于你了解相关的数据来源和可能产生涉税风险的环节。
- 审计知识
对于设计风控系统而言,了解审计知识很有必要。你需要知道审计关注的风险点有哪些,以及审计的流程:风险识别、风险评估、风险应对;只有了解这些内容之后,你才能通过构建风险模型,去做风险识别;通过审计对于风险重要性的评估,设计风险评分体系;从而帮助客户完成风险从识别到评估再到处理的闭环管理流程,提供企业的风险管理水平。
- 财务管理
对于设计经营分析系统而言,懂财务管理的相关知识就很重要,你需要结合企业的业务情况,搭建便于分析的KPI体系,了解常用的分析指标和分析模型。
以上几点,我认为最好的学习方式就是考CPA。一方面,CPA的课程系统比较全面,且相互关联,学习之后,基本构建了财务核心知识体系;另一方面,客户在招标时,往往希望IT公司用财务专家,很多会规定,财务专家要有CPA证书作为专业能力的背书。
因此,对于财务BA来说,有时间可以拿下这个含金量比较高的证书,尤其是在职业生涯的初期,会很有助力。
如果你对CPA还不了解,可以看看下面这个免费的直播,博主是上海交大的,分享了很多干货。
2.具备财务的管理思维
一般系统建设而言,通常立足点会比较高,系统的发起者往往比较重视大家系统给公司带来的价值,所以一般都是财务经理级别以上的人作为负责人。
因此,作为财务BA,你需要了解财务管理者比较关注哪些方面,这样才能更好地满足别人的需求。
通常来说,财务管理者比较注重以下几个方面:
- 信息披露的及时准确:
传统的信息披露模式,数据由财务人员手工处理,叠加数据量大、流程繁琐,导致出具的报表或分析报告不够及时准确;上线系统之后,打通业务数据之间的壁垒,对数据进行维度建模,配合BI等数据可视化工具,能够满足分析图表的实时呈现。
- 成本费用的预算控制:
财务管理者比较注重公司的成本费用管控,预算管理的设定,是为了让企业的每一个员工都有目标感,最好每个员工都能有ROE这样的指标,来衡量一个人的投入产出,最大限度的发挥员工的价值,创造更多的利润。
- 财务流程的高效便捷:
财务流程中的各类审批的限制,是企业风控管理的需要,但有时也会影响企业业务活动开展的高效性;有一些流程重复繁琐,设计的不够合理;因此,在企业不同的阶段,对财务流程的重新梳理和设计,匹配相应的管理制度,能够更好的提高企业运行的效率。
- 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
财务高层在管理公司时,也会非常关注公司的内控和风险管理,例如员工是否存在舞弊行为,某些业务活动是否合规,税务方面是否存在涉税风险等等。
因此,从以上几点去思考,基本可以了解到管理者建立相关系统的意图,经过多次的沟通和调研之后,就能明确用户的系统,设计出满足要求的财务系统。

3.懂财务工作的流程
系统主要就是解决流程性的问题,因为流程的存在,就有固定的处理逻辑,于是这一套逻辑就便于工程师用代码来固化,完成计算机的自动化处理。
因此,作为一个财务BA,了解财务的流程也很重要。
大企业的财务,大致会分为两条线,一条是会计核算;一条则是财务分析。
会计核算承接和处理原始数据,同时完成流程审批、报销审核、纳税申报等对内对外的合规性要求,同时尽可能地保证数据的准确性,沉淀出可供分析团队做分析的相关数据;
财务分析团队主要负责企业的各类分析报表的生成,主要包括预算分析、经营分析、项目分析等内容。
- 会计核算
涉及的角色包括:出纳、应收会计、应付会计、成本会计、总账会计、税务会计;可以搜索对应岗位,看看他们的具体工作内容。
作为BA,如果了解他们的工作内容之后,就会知道各个角色在日常工作所关注的点。
- 财务分析
财务分析员除了日常各类报表之外,更多的时间和精力用在了跟业务部门Battle之上。财务部设置了预算,相当于给业务部门戴上了锁链,但毕竟没有在业务前线工作,不如业务员了解实际情况;而业务部门有自己的利益述求,身背KPI考核,往往会选择对自己最有利的决策;因此,两者之间其实是有一定的利益冲突的。
就财务系统而言,更多的还是设计经营分析系统、预算系统,所以财务BA需要了解这两个方向的工作流程和主体KPI体系,以及对应的业务逻辑。
简单分享一下预算的思路:
预算其实并不难,整体思路无非是:以收定销、以销定产、以产定本、资金预算、报表编制。
注意,以上的顺序是有先后的逻辑链路的。
①以收定销:根据公司的经营目标和发展计划,编制收入预算,确定各产品线销量目标;
②以销定产:根据销售目标和销售部门预测的销量,估算生产部门需要生产多少产品;
③以产定本:生产产品需要「厂房、设备、原材料、工人、水电费用」等固定资产投资、成本和期间费用。因此,需要根据产量做采购预算、固定资产预算、人力资源预算,同时还有料、工、费,完成成本预算和费用预算;会计部门得根据:收入、成本费用、折旧摊销,确定利润和税金,编制资金预算。
④资金预算:有了收入的预算,就能估算现金流入;针对采购预算、人力资源预算、税金预算,就能确定各项支出;这样就能进一步完成资金预算。
⑤报表编制:由于预算其实也是一种总体的预测,往往会设置不同的参数,因此,预算肯定不可能只有一版,而是在不同的假设条件下,形成多版。最终形成利润表、资产负债表、现金流量表、销售预算表、采购预算表、人力资源预算表、税金预算表等预算报表体系。
简言之,会计是核算,预算就是在预测的模式下算~
通过预算,设定企业的目标、分解到各个部门,形成KPI考核体系,定期复盘回顾阶段性的目标完成情况,配合着绩效管理,提升企业的运行效率。
在知乎,我只答财务专业的问题,且每一篇都很认真;如果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支持。
=====随手点个赞,谢谢你喜欢=====
我是阿木,爱分享财会干货、懂 IT 的CPA,更多关于财务行业的回答,见以下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