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管理

0

明算业财一体化,转换视角的管理会计实践

头像
小财

明算科技作为一个软件开发企业,秉承“追求企业价值最大化是企业管理终极目标”的现代企业管理理念,在管理会计理论的指导下,积极探索从管理者视角出发,以“管控企业日常运营数据为基础,以生成对决策有用信息”为目的的软件管理系统研究。旨在打造一款能够反映反映企业真实情况、为企业估值奠定基础管理软件,来实现对公司的实时监控。在追求理想的道路上,我们不仅为其他企业提供系统建设支持,同时我们本身也一直践行“由财到业-由业到财”,转换视角进行企业价值管理的实践 。

(一)围绕管理目标,设计“企业估值管理”系统架构

长期以来,国内许多企业管理者都在为一个问题所困扰,即如何全面了解企业经营管理的各类信息。为了掌握经营管理的信息,管理者虽然清醒的认识到要提高企业信息化管理水平,要重视企业信息化建设,也为各部门购买并使用了国内外各种办公自动化系统(例如财务管理软件,人力资源管理软件,库存管理软件,销售管理软件等等),甚至请专业技术公司为企业量身定做了企业内部管理系统。希望借助这些软件或系统,提高企业的办公效率,实现理想中的精细化管理。但事与愿违,管理者面对各项信息依然是无所适从,无法做出及时准确的判断,企业员工也常常为自己对企业的贡献得不到准确的肯定而苦恼,甚至影响积极性的发挥。因此常有管理者发出这样的感叹,“我很想全面了解企业的经营状况,我很想实现全面预算管理,但年年预算是空谈,预算和现实差距太大了,我的财务人员水平不够,提供给我的数据永远都是不准确的,绩效考核太难平衡了,精细化管理谈何容易……”。

造成上述问题的原因有很多,但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信息系统建设存在“信息孤岛”问题。大部分企业在日常运营活动中使用的各种信息管理系统是根据企业某一阶段的需要而购买或开发的,例如开设企业之初购买一个简版的财务管理软件,以满足日常记账和对税务工商等进行财务报告。一段时间后,根据业务的发展,再增加诸如销售管理系统,生产管理系统,人事管理系统等等。这些系统分别由不同部门主导设计及操作,导致各自为政,数据项定义各异,同一数据项有不同的名称,不同的时点意义。这就会出现业务部门员工根据各自业务情况,重复填报相关数据的情况。为此,综合财务部门要花大量时间核对各系统间数据,以求确认数据差异和找出差异的原因。企业管理者则要在企业内部的一个个信息孤岛中穿行,在不同系统的切换中寻找自己需要的结果,要想全面、实时了解企业的综合运营情况几乎只能是奢望。

在解决数据交换技术难题后,由于新技术支持“独立开发,拼装组合”的系统构建模式,我们本着设立公司的初衷,把本公司的智能管理重点也确定为“企业价值管理”,围绕向企业管理者提供经营决策依据的目标,逐步打造能帮助企业的利益相关方“了解企业发展历史,监控企业发展现状,预测企业发展未来”的智能管理系统。

(二)制定“业财融合”的管理指标体系

在架构“智能运营管理系统”时,基于对管理会计的深刻理解,我们从管理者的需求出发,以“预算管理为主线,以管理会计为工具,以营运监控为目标”,设计了一整套能够通观全局的指导全面采集数据、智能分析数据和综合分类指标体系。这一体系共含有三套各自独立,同时又相互关联的指标列表,即《业务指标列表》、《会计记账科目列表》和《预算监控列表》。从而保证了,对于同一数据不同的人员可以使用不同的解读,避免了以往数据概念的混淆。

例如:在企业价值管理中,有一个直接影响企业净利润的数据:“收入”。管理者口中的收入通常被称为:“任务总额”,“ 销售总额”, “预算总额”等等,而业务部门负责人或业务人员理解的收入,通常被认定为“合同金额”,“ 签约合同额”,“ 合同实现额”等等,财务人员理解的收入则是利润报表中的“主营业务收入”科目。这些指标之间不一定数据相等,但存在逻辑上的关联关系以及计算转换规则,所以我们就根据企业的现状,选择了一些重点管理指标,以保证同时最终以报表形式呈现在不同解读者面前的数据一致性和一贯性(见图 1)。

图 1 预算指标与会计科目的对应关系举例

指标体系的设计与确立,使得管理会计真正成为企业实现战略、业务、财务一体化的有效工具。亦即,力求:(1)基于预算管理理论,实现预算管理的“指标规范,编制简便,调整及时,跟踪准确”等目标;(2)根据管理会计的基本原则与方法,对企业营运过程中发生的各种数据进行有效的标准化分类及综合加工、整理,形成同一种语言下(会计语言)的不同类别的管理报表,以满足企业不同报表解读者的不同需要。(3)坚持“业务任务计划化,计划任务预算化,预算指标财务化,核算监控实时化”的管理方法,建立了一整套营运监控指标体系。通过“管理标准”统筹全局,在日常工作中将业务层层分解,设立详细计划,并与预算指标相关联。通过智能记账工具,将业务单证中的数据实时反映至会计报表中,达到随时的监控和核算,并基于此进行预测和分析。该系统实现了从业务单证到财务记账、财务分析的一体化,大大简化了管理难度,减少了数据的差错,把财务人员从过去繁重的信息核对中解放出来。

(三)坚持从简到繁,逐步打造可视化管理驾驶舱

智能运营管理系统为企业管理者打造了一个“实时/动态”掌控企业经营状况,预算执行情况,全面预测和全方位评价企业价值的可视化管理驾驶舱。它是一个建立在统一和准确数据管理基础上的,以企业预算为导向,以即时经营数据为依据,以达成企业经营计划和全员绩效考核为目标的企业内部信息综合管理系统。

明算科技作为一个被投企业样板,我们在日常的工作中始终将“资金预算控制”和“企业价值预估”作为管理核心,所有管理报表的设计与数据采集和分析均围绕其开展。

智能运营管理系统,由三个子系统构成,包括历史分析系统、实时监控系统和预算管理系统(见图 2)。系统的核心部分是营运监控管理,包括对预算的追踪、对未来的预测两大部分。

图 2智能运营监控管理系统

1. 历史分析系统

历史数据分类汇总后的比例关系、变动趋势。历史分析系统基于历史序时账务记录,有效总结各项财务指标的变动规律,得出指标间比例关系,为预算系统提供参考和对比。重点包括:毛利率变动,主营业务中的收入与成本配比,人工成本的变化,费用比重分析等等。

2. 实时监控系统

日常业务工作中的单证处理流程,任何业务单证填报后,系统自动转换为财务报表的变化。实时监控系统将记录企业日常营运的点点滴滴。通过其独有的“业务单证与与会计科目”关系模型,创造性地实现了从“业务单证”填报到“自动会计”记账”的智能财务管理。实现了业务单证-财务单证的转换,从而实现了业务与财务的融合,并为预算管理系统的决算提供了实时数据。

3. 预算管理系统

预算管理系统是围绕企业预算的编制审批、跟踪监督和分析调整而进行的企业管理活动。预算管理系统的核心是建立一整套预算管理的标准和指标体系,并针对这些指标进行规划。指标体系包括业务指标体系和财务指标体系两大类。

基于管理会计理念建立的智能运营管理系统,不仅在企业层面能够反映被投资企业的整体运营情况,还能在具体项目层面反映项目的进展情况和效益情况。该系统以业财融合为目标,以监控企业层面运营情况为出发点,逐层渗透到具体项目层面;从项目层面的业务单证处理、账务处理、报表分析,逐层上升到企业层面的运营管理,实现了由上到下和由下到上的业财融合。

(更多内容欢迎关注微信公众号:SaaS从业者内参)

头像
丢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