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管理

0

发挥长线资金优势 险企财务性股权投资进一步细化

头像
珠珠

本报记者 杨菲 郑利鹏 北京报道

近日,央行等八部门印发《上海市、南京市、杭州市、合肥市、嘉兴市建设科创金融改革试验区总体方案》(以下简称“总体方案”)。其中指出,支持保险公司对科创企业开展财务性股权投资。

实际上,总体方案是对此前政策的进一步细化。两年前,相关部门曾取消保险资金财务性股权投资的行业限制。2020年11月,中国银保监会曾发布《关于保险资金财务性股权投资有关事项的通知》,取消财务性股权投资行业限于保险类企业、非保险类金融企业和与保险业务相关的养老、医疗等特定企业要求,允许保险机构自主选择投资行业范围,扩大保险资金股权投资选择面。

新元智库创始人刘德良向《中国经营报》记者表示,当前,中国是在经济转型的大环境当中,创新处在中国未来经济发展的核心位置,进行科技创新需要有资金的支撑,过去的很多年,股权投资是支撑创新型企业发展的重要资本支柱。险资作为长期资金与股权投资的长期性匹配性很强,有助于促进科创企业发展,分享企业的成长收益。

拓宽长期资金进入科创企业股权投资

2020年11月,中国银保监会发布《关于保险资金财务性股权投资有关事项的通知》,一方面,放开了险资财务性股权投资的行业限制;另一方面,列出负面清单,设置10项情形,为保险资金财务性股权投资标的明确划出红线。

公开资料显示,财务性股权投资是指保险公司以出资人名义投资并持有未上市企业股权,且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的相关规定,保险公司及其关联方对该企业不构成控制或共同控制的直接股权投资行为。

在放开行业限制的背景下,相关部门进一步鼓励险资投资科创产业。2021年7月,在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中国银保监会新闻发言人张忠宁表示,将持续深化保险资金运用市场化改革,支持险资加大对战略性新兴产业和先进制造业的长期资金支持。适度放宽保险资金投资股权投资基金和创业投资基金的要求,丰富科创类基金和产业资金的长期资金来源。

刘德良向记者表示,目前在中国,股权投资机构的融资渠道比较窄,此前有银行机构,但后来银行因为各种原因暂停,现在还包括一些上市公司、高净值人群、民间资本、国有资本等。为了进一步支撑创新、创业,需要把盘子都做大。发达国家比如美国的股权投资机构的资金来源,主要是大学的基金,包括养老基金。所以,险资作为长期资金,如果能够有一部分进入股权投资领域,对中国的科技创新将产生很大的助推作用。国家拓宽长期资金进入到科创企业股权投资当中,其实也是长期的考量。

当前,保险资金股权投资还有较大空间。中国银保监会副主席肖远企曾公开表示,目前保险资金股权投资的比例大概还不到20%,离上限还有很大的空间。中国银保监会一直鼓励保险资金有序地进行股权投资,包括上市前、上市后的股权投资,发挥保险资金长期稳定和价值投资的作用。

最大限度降低风险

据保险资管业协会披露,截至去年年末,保险资金以债权投资计划、股权投资计划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登记规模达4179.97亿元;保险资金以债权投资计划、股权投资计划和保险私募基金支持绿色产业发展登记规模达1.06万亿元。

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末,中国人寿(601628.SH)相关领域存量投资规模2.71万亿元;中国平安(601318.SH)累计向实体经济投入保险资金1.23万亿元;太保资产累计发起设立另类投资(注:包括私募股权、风险投资、对冲基金等)产品187个。太保资产总经理余荣权曾表示,太保资产另类投资重点是坚持服务实体经济和国家重大战略导向,加大新业务、新资产、新品种开发力度,精准对接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新型城镇化建设等方面的融资需求,为清洁技术等领域提供资金支持。

具体来看,中国人寿通过未上市股权投资、债权投资计划、股权投资计划、私募股权基金等多种产品和方式,对接“专精特新”小微企业的多层次资金需求。例如,设立50亿元国寿科创基金,已投资小度科技、海尔卡奥斯等多个“专精特新”小微企业。与此同时,参与投资国家中小企业基金,全力支持初创期成长型、“专精特新”小微企业发展。截至2022年上半年末,在支持民营和小微企业发展领域的存量投资规模超2300亿元。

刘德良认为,股权投资的投资周期较长,按照中国的情况,投资周期一般为三到五年、五到七年、七到十年。险资属于长期资金,而且保险公司的资金规模比较大。与高净值人群、上市公司的投资不同,保险公司可以投资于不同的基金当中,从而最大限度降低风险。

多位业内人士表示,保险公司对科创企业的财务性股权投资,将助力科创企业获得更大的资金支持,同时也有机会获得更加可观的长期收益。

“险资可以投资到一些更长期发展、不讲究短期回报的科创企业当中,未来有望博取到更大的投资回报。股权投资的收益,在某种程度上与投资的年限有一定关系,尽管不是正比关系。与此同时,这也可以扶持科创企业,有助于形成与科创企业全生命周期相适应的金融服务体系。”刘德良进一步表示。

险资提升投资能力

科创企业风险高、潜力大的特征明显,险企投资过程中风险和机遇并存。多位业内人士表示,科创企业大多处于高速发展阶段,资金需求较大,同时也存在盈利能力不稳定等风险。

中保投资有限责任公司党委副书记、总裁贾飙曾公开表示,首先,支持“专精特新”企业高效融资,金融体系需要进一步完善。“专精特新”企业规模比较小,且具有“两高一轻”的特点,指这部分企业需要高技术投入、高资本投入,同时企业轻资产,企业技术的开发和成果转化存在着高度的不确定性,也没有合格的抵质押物。这使得“专精特新”企业在以银行间接融资体系为主的情况下,较难实现高效融资。其次,监管政策虽然有了放松,但整体上还存在进一步优化调整的空间。可以借鉴国际惯例,允许符合条件的保险资金保留一定比例进行自主投资,进一步提升保险机构的投资自主权。另外,对相关保险资金政策中相关的技术性指标可再做一些优化和放松。再次,险资内部还要尽快提升投资能力。保险资金具有规模大、期限长、负债刚性等一系列特点,其中负债刚性的特点使得险资不适于早期“专精特新”企业,因为这些企业早期还看不到盈利,无法提供固定回报。这就对保险机构提出了扬长避短的更高要求。最后,保险资金应用仍以传统金融为主,人才配置也更多来自传统金融业,而投资“专精特新”企业需要大量具有产业背景的专业人员,目前的考核激励机制对投资人员造成了较大压力,建议可适当拉长考核期限。

另外,刘德良表示,中国的VC/PE发展将近30年历史,运作模式实际上已经相对成熟,险资进入到市场当中,要靠专业化团队和专业化的操作流程、模式。股权投资,不是讲究单一的一家企业的投资成功与失败,而是一个资金池,讲究整体的投资收益和风险性。在这方面,通过组建专业团队,按照专业流程的市场化机制进行运作,是可以降低风险的。

(编辑:郑利鹏 校对:彭玉凤)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本文转自 新浪新闻,原文链接:https://finance.sina.com.cn/jjxw/2022-12-08/doc-imqmmthc7437100.shtml,如需转载请自行联系原作者
头像
丢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