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微信公众号~老孟的投资分析圈
周末消息面继续缓和,市场整体形势预期也会继续好转,但对于个股来说,却差异极大。周末一家ST个股爆出财务造假500多亿的消息,金额规模之大又创造了历史。这其实就是老孟认为投个股比投市场指数风险更高的原因,个股除了受市场、政策、行业等因素影响外,自身的经营状况更是重要因素,特别是财务造假的情况,事前更是防不胜防。对于买入其股票的股民,现在除了抱怨和承受亏损,也没啥其它办法了。
从目前的消息看,这样重大财务造假可能触及上交所的《强制退市实施办法》,很大概率被实施重大违法强制退市。本来它已经被ST,也就是在退市的边缘,现在等于是加快了退市的脚步;如果最后被退市,对于持有的股民基本意味着血本无归的可能。本来它还想着靠公司重整进行续命,上周股价还3次涨停,当时有些投机的人就被吸引进去,周末一看这个爆雷,都想着怎么深夜挂单抢跑了,买的多的大概率要失眠了,但这时候又怎么来得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老孟查了一下,目前持有它的股民还有7万户,这种情况下基本就成了永久的股东了。凯乐科技是在2021年8月被ST的,在2022年5月挂星成为*ST,也就是被提示退市风险。在这期间,其实有1年的时间来退出,但从今年一季度才有大部分退出的,但很大可能是被当时市场的悲观吓得,而不是被个股本身问题。在5月被提示退市风险后,股民人数基本变化不大,只从7.6万户降到现在的7万户,说明很多被套的人舍不得走,也有很多投机的人想进来捞一把。老孟猜测可能的心理就是,反正已经烂到底了,不如最后搏一把。
用这种心态炒股,就跟赌博一样。日常看电视剧,赌徒一旦输急眼,除非输的一无所有,否则很难收手;作为局外人看起来,都知道最好的方式就是及时止损,但真成局中人时,没有人能对抗人性的贪婪。在这方面,专业机构和散户的区别就很明显,对于机构来说,一旦踩雷或发现要爆雷的苗头,就会坚决的卖出止损,根本不会考虑万一的可能性。从凯乐的机构持仓看,在2021年四季度最后2家基金持仓退出后,就再也没有机构投资者了。
从这类个股爆雷的事件上,只能事前避免,事后除了承受损失和及时止损,其实也没其它选择。对此,老孟有这么几点看法。一是个股企业财务造假的爆雷,很难提前预测到。踩雷的股民总是会抱怨,为啥监管部门不能提前做好监控审查,为啥会让这样的骗子企业上市?但这事说实话,还真没法提前识别;就像小偷偷东西前,警察也不可能提前就知道谁是小偷。在这方面,并不是看看财报数据就能识别的,专业机构有那么强大的调研企业能力,照样还是经常有踩雷的事,普通散户就更没有识别能力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二是虽然无法提前识别,但散户还是有可以避免入坑的方法。先是看个股企业的历史情况,如果之前有过忽悠、造假、不诚实的黑历史,这类股价涨多高都不要去碰它。其次是被ST过的也直接绕道走,虽然老话说“浪子回头金不换”,但投资上这种风险还是太高,大部分人没那个承受能力。再者就是多年没有盈利能力的,也尽量不要碰;这里边也许会出京东、美团这样的企业,但更多的还是失败的居多。
三是要靠方法和规则去减少损失。这里要防范的就是一些看似非常优秀的企业,比如之前一些爆雷的白马股;它们如果一心想财务造假,任何人也没一点办法。这类就要分散投资的方法了,任何时候不要单独押注在一只个股上,这样即使踩雷,也只会受些轻伤;再就是严格的执行纪律,踩雷后不要报任何幻想,立即离场永远是最好的选择。
PS:老孟入围了东方财富的“年度人气创作者”提名,希望关注老孟的朋友能投出一票,给出一份支持。长期码字分享不易,各位老铁们,多多拜托啦!
投票方式:在东方财富APP的“搜索”中输入“年度创作者”,点击进去,下滑找到“老孟的投资分析圈”,投票即可。每天可投一票。
本文转自 网易新闻,原文链接:https://c.m.163.com/news/a/HO3POE9N05372DX0.html?spss=backflow-index-hotlist,如需转载请自行联系原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