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前言的分析中我们知道数字化转型其实是一场管理变革——通过数据整合与应用打破局部视野,势必推动更多的跨部门协同、甚至改变组织的整体管理模式、思维模式以及营销模式等等,即要想成功的进行数字化转型,需要组织从上到下的彻底转变。数字化转型不是简简单单的有效利用数字化指导企业经营活动,而是通过打造一套数字平台,通过数据驱动经营,通过数据智能感知提升决策效能,让数据成为企业管理的发动机。数字化转型涉及企业文化、组织架构、日常管理方式、业务管控模式、数字化技术等多个领域,企业要建立并完善相应组织和管理机制,构建引领企业数字化转型方向、实施落地的专业团队,既要在匹配企业总体战略下做好数字化转型的规划,又要确定数字化转型的推进策略步骤、以及每步的切入口,步步为赢、稳扎稳打,使得企业数字化转型持续稳步推进的同时给企业创造应有价值。因此,我们说数字化转型的本质是管理的变革。
从管理上如何推动变革,已经有很多管理学大师给出了不少经典方法,我们就不赘述了,这里我们就从数字化转型过程中如何支撑管理变革这个视角来分享一些心得与经验:
1)数字化管理要解决企业高管们最关心的事情
管理变革是需要公司最高层来推动才能成功的,所以本质是管理变革的数字化转型也必须获得公司最高层的充分支持与大力推动。公司最高层除掉被周围环境、上级指令等因素,怎样才会给出这样的支持?答案是——要解决他们最关心的事情。以下是我们列出的企业高管们通常最关心的问题:
Ø 企业战略是否解码,层层分解到各级、形成目标体系?
Ø 员工的工作是否有正确目标与绩效?
Ø 目标的推进落实是否能够及时监控?
Ø 管理人员是否能够及时准确分析目标达成的差异?
Ø 改善效果如何,改善措施有无闭环?
要解决好这些问题,首当其冲的就是数字化管理要能帮助企业打通战略到执行。下图是我们结合经典管理学理论与大量优秀企业管理实践总结出来的战略到执行的循环,其中的关键就是通过指标体系承载打通战略到执行的目标管理,
企业战略变成可执行的行动,即分解企业战略,一般步骤有:
1)制订战略地图;2)梳理关键成功要素、关键指标,以及行动策略;3)设定目标;4)论证战略措施;5)明确责任
大部分企业的舵手都有清晰的战略方向与战略目标,也通过类同上述的方法分解了战略,但一定还会碰到:
怎样来管理维护这些目标的设定(计算口径、数据来源等);
怎样来维护目标的层级与相互关系,从而承载整个目标体系;
怎样让各层管理人员通过目标体系增强全局观,不再只关注局部;
怎样通过系统来管理维护指标体系,确保跟随企业发展而能够及时调整。
企业要将战略转化为组织与个人的行动,就需要战略解码,而且需要一系列指标来监控方方面面的工作是否朝着正确方向推进战略的实现,因此用数字化手段来承载指标体系就构成了方案中重要一环。
l 指标体系
Ø 指标体系维护与管理
这套指标体系需要用数字化系统来维护与管理——应能管理好指标字典、指标间关联关系,并且由于指标可能经常需要变动要求系统应该易学易用易维护。
Ø 指标体系查看与分析
好的数字化管理系统应该帮助管理者节省大量等待时间,并且能让管理者自己就可以玩转数据:
² 数字化管理系统应该实现业财融合、整合企业的业务与财务各方面数据,构建夯实的数据底座,管理者再不用假手他人、自己就可以高效洞察、全局分析
² 数字化管理系统需要整合指标,管理者再不用被不同部门提交上来不同口径的指标数据而困扰。同一套数据,让企业的数字化协同更高效
l 构建数字神经
我们把帮助企业打通战略到执行的这套数字化平台称为数字神经。数字神经最早是20年前比尔·盖茨在《未来时速》书中提出了一个概念——一个整体上相当于人的神经系统的数字系统。它使组织能对紧急情况与客户需求做出快速反应,能给组织提供分析与决策所需有价值信息。我们在这个概念的基础上,通过多年数字化建设的实践经验、与产品不断完善的积累,我们扩展了数字神经的定义——通过建立指标体系,帮助组织多维度、全视角的感知与洞察,以及通过数字化的协作手段,帮助组织各人员基于共享的数字信息解决问题并进行改善。
数字神经系统应该通过数字化的手段支撑企业进行战略分解、智能感知与实时洞察,并能够通过数字化系统实现管理的闭环,即跟进改善直至目标达成。
构建数字神经我们建议一般分为三个步骤,如下图,
2)数字化要能支撑企业日常管理
企业的日常管理主要是围绕战略与经营管理,下图是企业日常管理中最关键的几项工作,
数字化建设中搭建的数字化管理平台就应该支撑到这些环节的管理需求,从而使得管理者通过数字化系统能够开展管理工作,从而在企业内实现基于数据进行管理。
我们挑出其中几个环节作为示例来阐述数字化平台应该怎样来支撑,
² 运营模拟与目标设定
有很多企业目标管理时建立了一系列指标,但如何给这些指标设定合理的目标值却不容易。数字化系统应该给管理者提供沙盘模拟的功能,能够帮助管理者充分利用掌握的数据进行模拟、试算平衡,从而设定合理的目标。
² 感知与洞察
数字化手段应该要在以下方面提升运营监控水平:
准确监控——系统实时收集相关数据,通过指标及时反映运营状况
及时预警——操作简便、功能强大的预警规则自定义能力帮助企业管理者及时收到合适的预警
灵活设定、满足不同人员查看需求——不同的管理人员需要关注的指标是有差异的,而且在不同阶段管理与关注的重点还有可能发生变化。
数字神经中的经营分析应该帮助企业管理者们改变管理习惯、逐步重视数据、建立数字化文化。在应用中,具有以下核心特点:
贴合经营管理者思维习惯,实现从宏观到微观的数据洞察;
通过系统承载的分析模型,帮助快速定位问题与根本原因;
通过系统打破数据孤岛,帮助管理者方便快捷的从多角度、多维度进行综合分析,从而避免分析的片面性。
² 管理闭环
通过数字化平台针对运营问题追本溯源、找到了影响因素,下一步就需要制订与落实改善措施,来解决问题。在以前缺少数字化手段的时候,企业是通过会议这种方式,来确定措施、下达任务,之后还要通过大量会议依据会议决议来跟进任务执行进展,这样的模式不仅效率较低,而且占有管理者们大量宝贵时间。因此,数字化系统应该要在从数据发现问题后,在系统中跟踪改善行动,最后用数字说话,用系统来推动PDCA管理闭环,环环相扣助力企业持续创造最大价值。
3)通过持续推进数字化文化来打造让管理变革能生根发芽、茁壮成长的土壤
上述那些通过数字化手段解决或者满足管理需求是支撑数字化转型的重要环节,但既然数字化转型是管理变革,我们就要意识到企业还需要通过润物细无声的文化来逐步影响与改变企业内人员,使大家放弃抵触、真正投入进来,才能发挥众人的智慧与力量,让数字化系统真正能匹配企业实际情况、才能发挥出更好的价值。在推进数字化文化方面,我们有如下建议:
² 基于数据的协同——要在数字化平台中打造数字化的协同,即在平台中大家能方便的针对同一个数据、或者同一套数据分析进行互动交流、分享、甚至指令下达
² 推进数据民主——在落实精准而全面的数据权限与安全管控基础上,实现最大程度的数据共享与应用,打破壁垒、让更全面的数据充分赋能一线,从而提高企业运行效率,增加数据能发挥的价值
² 让数据无处不在——就如元宇宙所讲,企业的方方面面在元宇宙都可以映射为一系列数据,我们数字化建设过程中可以让数据通过各种终端(PC、PAD、手机、大屏等等)来辅助、引领、鞭策企业各部门、各人员,从而加速数字化文化的形成。
让我们一同努力,让“数字化的未来不是梦”早日实现
文章作者:李强,数聚股份总经理
本文转自 简书,原文链接:https://www.jianshu.com/p/357608f76567,如需转载请自行联系原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