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日,科技部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暨重大科技项目启动会在北京召开,会议公布了首批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开放创新平台名单,标志着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和重大科技项目进入全面启动实施阶段。
众所周知人工智能对各行各业开始产生深远的影响,面对文化产业,人工智能有带来了哪些重大的机遇与挑战,文化产业在人工智能形势下该如何抓住机遇?
人工智能+文化产业的政策优势
在2015年国务院印发的《中国制造2025》中“智能制造”被定位为中国制造的主攻方向。而在2015年7月5日,国务院印发的《“互联网+”行动指导意见》中又提出,大力发展智能制造。
2016年4月,工信部、国家发改委、财政部联合发布《机器人产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2016年5月,发改委、科技部、工信部和网信办联合印发《“互联网+”人工智能三年行动实施方案》。
2016年7月,国务院印发《“十三五”国家科技创新规划》,在“科技创新2030—重大项目”中提到:智能制造和机器人。以智能、高效、协同、绿色、安全发展为总目标,构建网络协同制造平台,研发智能机器人、高端成套装备、三维(3D)打印等装备,夯实制造基础保障能力。
2016年12月,国务院印发《“十三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要求发展人工智能,培育人工智能产业生态,促进人工智能在经济社会重点领域推广应用,打造国际领先的技术体系。
到2017年3月,“人工智能”首次被写入全国政府工作报告。
4月,文化部印发的《关于推动数字文化产业创新发展的指导意见》随后,文化部发布《文化部“十三五”时期文化产业发展规划》,提出大力培育基于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新型文化业态,形成文化产业新的增长点; 7月,国务院又印发了《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到2030年,中国人工智能产业竞争力达到国际领先水平,人工智能核心产业规模超过1万亿元,带动相关产业规模超过10万亿元。一系列政策的出台可见我国对于人工智能领域的重视与相关发展前景。
人工智能+文化产业大的广泛应用
2016年被称作为人工智能元年。从学习、图像识别、语音识别等技术的日益提高,结合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水平的提升,更多行业开始受到人工智能的影响,文化产业也不例外。
大多数人认为人工智能只能是无人驾驶汽车,有程序的算法,阿尔法狗这样的硬科技,但是它并不懂什么是美,没有相对感性的表达,所以对于人文、艺术、文学、电影一类的文化创意产业并没有很大的作用。其实不然。在文化产业领域内,人工智能已有大量应用。
“贤二小法师”是一款智能机器人,它能够在网上与人们对话,通过聪明又卖萌的方式把佛学中的哲理说出来。其实这个小机器人所用到的只是非常简单的人工智能技术,但是它有趣的方式却引起了人们对佛学的好奇,从而带动寺庙周边市场。
据百度CEO李彦宏介绍,目前,语音识别的准确率在安静的环境下已经达到了97%。97%是什么概念?就是说它已经超出了正常人的听力水平。而相继推出的具备语音识别功能的人工智能电视可以说是今后电视发展的必然趋势。
日本节目《金SMA》曾利用全息投影技术“复活”了已经去世22年的邓丽君,再现了她1986年在《日本作曲大赏》上演唱的名曲《我只在乎你》,让在座的观众叹为观止,创造了独一无二的文化接受体验。
2017年8月8日,四川九寨沟发生7.0级地震,一时间,各家媒体争相报道。然而,最先发布该消息的是一个写稿机器人,地震报道用时25秒,通过中国地震台网官方微信平台推送,全球首发。当人类记者还在惊愕中,机器人已经完成写作并发稿。
这些可能相对来说都还有些“硬科技”的元素。那么文学故事的创作可以说是真“文化”系列了。
据外媒今年8月的报道,《权力的游戏》的一个铁杆粉丝同时也是一名软件工程师,因为粉丝们已经等不及乔治·R·R·马丁完成下一部《冰与火之歌》的原著,因此他们让一个人工智能系统开始了下一本书的创作工作,他将现有五本书共5376页的内容都灌输给了机器,而机器由此对接下来的小说情节做出预测。虽然人工智能写出来的文字肯定比不过原作者,但是AI所撰写的内容也是一大进步。
在图书出版行业,百度今年出版的《智能革命》,不但封面和正文中的多个插图使用了用手机扫描就可以出现视频、图片、声音的AR效果,而且这本书的序言之一就是让人工智能撰写的。
此外,人工智能机器人“微软小冰”用了100个小时的时间,“学习”了自1920年以来近100年间519位中国现代诗人数万首诗歌作品,先后使用27个化名在不同平台发表诗歌作品,并出版了现代诗集《阳光失了玻璃窗》。
无可厚非,不断进化升级的人工智能正在也必将对文化产业产生越来越大的影响,同样这样证明了人工智能对人们生活影响的进一步扩张,想必在不久之后人们的生活中会有更多使用人工智能的地方,从现在的电视语音识别、人脸识别、智能家居系统到将来更多方便人们生活的技术都将会更迭出新。
而作为早在2012年就开始进军人工智能领域的长虹,已经先后在传感器模组开发应用、语音识别芯片开发应用、基于大数据的人工智能技术研发及应用、机器视觉(人脸识别)技术研发应用、工业机器人及工厂自动化技术研发及应用、家庭服务机器人技术研发及应用等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并有较多的成果转化和商业运用。
本文转自 简书,原文链接:https://zhuanlan.zhihu.com/p/31248282,如需转载请自行联系原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