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管理

0

3001-RPA与财务共享中心

上篇文章比较偏技术,结合增值税发票验真的场景,介绍RPA的网页操作,提到如果能够截取网页元素获取到相关信息,应避免使用OCR“野蛮”识别获取数据。

本文将重归业务讨论的范畴,概括性介绍RPA和财务共享中心(后续再逐步展开)。


一、源起

最近在准备一个财务共享中心的RPA投标,做个不完整的初步总结。

文章的技术属性太多,大家都不喜欢(请参见文章阅读人数的对比);所以还是要多从业务角度切入。(不过技术文章不会停,后续还是要继续探讨的)

做RPA咨询和实施,财务共享中心是绕不开的话题,也是最先能够联想到的场景。所以,本文概括性介绍RPA和财务共享中心。(后续再逐步展开)


二、对财务共享中心的理解

早在2013年,财政部印发《企业会计信息化工作规范》中第三十四条便提到:“分公司、子公司数量多、分布广的大型企业、企业集团应当探索利用信息技术促进会计工作的集中,逐步建立财务共享服务中心。”

时至今日,财务共享中心的概念已经深入人心,拥有财务共享中心的企业数量已经非常庞大,整个产业生态相对趋于成熟。

本文从财务共享中心的概念外延、建设目的、运作模型、绩效考核、服务内容,共五个点进行简要论述。


2.1、财务共享中心的外延

财务共享中心=“财务”+“共享服务中心”。

换句话说是:“共享服务中心”在“财务”领域的应用。

再换一个角度:“共享服务中心”在“人力资本”领域的应用=人力资本共享中心。


2.2、财务共享中心的目的

建设财务共享中心的目的(进行一般化归纳后)有两个:成本节约(省钱)、集中管控(省心)


关于成本节约(省钱):

a、财务共享中心建设本身是需要投资,需要付出成本代价的(场地租赁、软硬件设备、人员工资),在日常运营过程中,基本都算是固定成本。

b、规模化的运营可以带来效率的提升和成本的节约。


关于集中管控(省心):

c、任何管理活动都是要付出成本代价的,想实现“集中管控”的管理目标也不例外。

d、“集中管控”模式下,“内控合规、风险评价”的落地成本可以降低很多。


补充一句,关于赚钱:

e、如果某家财务共享中心运营成为一个利润中心,能够具备市场竞争力,并且带来现金的净流入;那么初步可以认为这个财务共享中心是一个被主业耽误的财务咨询公司。


2.3、财务共享中心运作模型

如果从头开始建立财务共享中心,可以从以下六个角度进行设计规划:

a、选址落地(选择前会纠结很久,定了也就定了)

b、管控模式(运营模式以及在集团中的定位和汇报关系)

c、组织设计(共享中心内部的组织结构和管理模式)

d、业务流程(参见后续2.5、财务共享中心服务范围

e、技术支撑(系统架构,软硬件支撑,供应商选择)

f、服务框架(参见后续2.4、财务共享中心绩效考核

更为详细的内容,可咨询您合作咨询公司,或者联系我们。


2.4、财务共享中心绩效考核

财务共享中心建立后,绩效考核包括三个考核对象:

a、财务共享中心在集团内部的使用部门或组织(对于输入的考核、督促其他部门积极配合财务共享中心的工作)

b、财务共享中心内部的部门或者岗位(对于执行过程的考核、评价财务共享中心内部业务处理的效率)

c、财务共享中心的服务水平协议指标(对于输出的考核、评价财务共享中心提供服务的能力水平)


2.5、财务共享中心服务范围

从财务管理的角度,服务业务内容可选范围包括:

总账会计

采购到付款

销售到收款

固定资产

费用报销

成本管理

法定报表(单体+合并)

管理报表(单体+合并)

税务管理

预算管理

资金管理(含投融资)

稽核内控

风险管理

投资者关系

财务战略管理

财务人员管理

日常职能管理


三、财务共享中心与RPA

3.1、场景匹配

之前的文章提到:目前阶段,RPA适用于“大量重复”和“规则明确”的业务场景。

财务共享中心在建设之初就考虑到了流程的标准化设计,符合“规则明确”的条件;同时,集中化,规模化的运营模式,势必会涉及到很多“大量重复”的业务场景。

所以财务共享中心是RPA应用落地的非常契合的场景,同样RPA也能够为提升财务共享中心的服务水平带来很大的帮助。(所以也有人会把RPA称为财务机器人)


3.2、外延匹配

前面提到:财务共享中心=“财务”+“共享服务中心”。

RPA与“共享服务中心”是非常好的搭配。

那么适用的场景就可以从“财务共享中心”扩展到“人力资本共享中心”、“IT共享中心”、“呼叫共享中心”、“运营共享中心”……


3.3、较佳切入点

如果选择试点的流程,进行自动化程度的提升,往往会选择与外部网站(或外部系统)交互的流程场景作为突破口。

举几个最常见的例子:税务网站(含税控系统,报税系统)、银行网站、物流网站等等。与这些网站相关的业务流程就不用多解释了。


此外,跨内部系统间特定规则的自动比对校验也是常见的选择点。本来需要开发很多系统间接口才能实现的功能,对于RPA来讲实现相对比较轻松。


这篇文章就先聊到这儿,下周见!

(正文结束)

===============================

附1:原创RPA文章列表

1001-什么是RPA?(上)

1002-什么是RPA?(下)

1003-RPA的优势

1004-RPA的软件选择

1005-RPA的技术架构

1006-RPA的实施方法

1007-RPA的演进路线

2001-RPA与爬虫

2002-RAP与网页(增值税发票验真场景)

3001-RPA与财务共享中心

3101-RPA与全面预算管理


附2:关于微信公众号

公众号号:RPA2018

公众号名称:RPA流程自动化机器人

感谢您的关注和阅读,希望这篇文章能为您带来帮助。

欢迎转载与分享,也请注明出处。

如果您有需要了解的关于RPA的其他内容,也可以给我留言或发邮件(rrenzixu@126.com)。


识别以下二维码,可以关注微信公众号。

weixin.qq.com/r/CC-H3xX (二维码自动识别)


附3:关于本文作者

本文作者:任子旭 Zack Ren

微信号:rrenzixu


识别以下二维码,可以与作者进行更为深入的交流。

u.wechat.com/ENSGaUO8SE (二维码自动识别)

头像
丢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