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姐也给大家总结了其中的部分干货,财蜜们不妨按照以下四个步骤来做:
一、从基础财务入手,先做盘点和诊断
具体包括:
梳理收支,看看这一年挣了多少,花了多少,结余又有多少
梳理资产,看看你有多少金融资产,又有多少负债
给自己或家庭做财务诊断
而诊断又分三方面,即家庭资产情况、债务情况、和资金流动性情况。
1,资产方面可以参考2个指标——
①是结余率,结余率=结余金额/税后收入*100%
结余比率的红线是30%,也就是说,你每月或者每年的结余率要至少达到30%才行,数值越大,攒钱的能力越强,财富积累的速度也越快,反之也意味着攒钱有些困难,抗风险能力不好。
②另一个是投资比率,投资比率=投资资产/净资产*100%
投资比率反映的是家庭通过投资实现财富增长的能力。
这一指标通常在50%左右比较适宜,如果过低,说明你的投资意识较弱,资金没有得到充分利用;当然,过犹不及,如果过高也不利于家庭财务安全,毕竟投资有风险嘛。
2,衡量家庭债务情况参考3个指标——
①负债比率,负债比率=总负债/总资产*100%
资产负债率的红线是50%,30%-40%左右为宜,毕竟债务负担过重,百害无一利。
②负债收入比,负债收入比率=月负债支出/月税后收入*100%
负债收入比率应小于40%,如果过高,比如已经占月收入的70%甚至更多,表明每月的收入得拿出这么多去还债,财务压力会很大。
③清偿比率,清偿比率=净资产/总资产*100%
虽然这个指标的计算中并没有负债金额的参与,但它表示的却是是否有足够的能力通过变现来偿还负债,这也是衡量偿债能力强弱的指标。
通常,家庭的清偿比率在60%-70%之间为宜,清偿比率过低,说明当前的债务太多,现有的净资产即使全部变现,可能也不足以支付负债缺口;相反如果比率过高,说明可以适当地用一些杠杆,比如可以考虑用一下信用卡,在免息期内用资金来赚顿早饭钱,优化资金的使用结构。
3,衡量家庭流动性情况的1个指标——
流动性比率,流动性比率=流动性资产/月总支出
其实就是我们常说的储备紧急备用金的资金量。
得出了的数值是月总支出的3-6倍为宜,如果得出的数值小于3,表明家庭的流动性资金储备略有不足,应该适当补足。不过如果你有1-2张额度较为充足的信用卡,那么紧急备用金倒也不必顶格补足到月支出的6倍,稍微补一点即可。
如果得出的数字远大于6,也不是很好,说明资金没有得到充分利用,不利于资产增值,可以适当地减少流动性资产的持有量,增加一些类固收产品,比如互联网银行存款、优质债权类理财产品的投资。
二、 把用于个人/家庭保障的资金,提前预留出来
保险的配置,应该提前于投资赚钱。
意外事故、患病就医,各种风险都会给家庭带来经济负担。所以我们必须采用一种能应对人身风险,并且最大限度的降低经济负担的方法。在投资前,先做好保险规划,给该买保险的人买对且买足保险。
当然,如果你已经提前买好了保险,那么在做计划时,要把未来一年要缴的保费提前做好预算,避免到时因为现金流紧张导致未能及时缴纳保费,从而影响保障。
三、 定理财目标,根据实际财务情况,评估自己或家庭的风险承受能力
如果这一年来我们已经实现了某个目标的话,那么未来我们需要根据自己的实际财务情况,再重新制定一个新的合理可行的目标,同时,根据目标来评估风险承受能力。
目标若是短期刚需,比如未来一年打算买房,那么可承受的风险相对较小;
目标若是长期刚需,比如为了孩子五六年后的教育金,那么投资应以中低风险的类固收投资为主;
如果是为了资产长期增值,比如储备养老金,那么投资中可提高风险类资产的配置比例。
除了根据财务情况和理财目标推断出的客观风险承受能力,我们的主观风险偏好也要予以充分考虑。
其实这就跟我们自己的性格一样,是咱们内在的投资喜好。
有些投资者可支配的金融资产并不多,但人家就愿意一把梭哈的选择高风险产品,那么主观上来说,这就属于风险偏好型投资者;而有些人即使有一大笔闲钱,也坚持90%存银行、买国债、买年金险,这就是典型的风险厌恶型投资者。
不过一般情况下,投资者的风险偏好类型都属于平衡型,也就是既不愿意承担过高风险,但也不甘于只赚取一个无风险的低收益。
四、 优化或重新制定投资组合
最后一步,就是结合目标、风险偏好、财务情况,来优化我们的投资组合。
在各大类资产中,现金类产品、类固收产品、权益类产品该如何做配置,是增加权益类的持有,还是减少配置,具体到某个类别中,是考虑增加基金的投入,还是尝试一下股票的投资,是继续跟投小目标等基金组合,还是尝试着参与一下可转债打新和港美股打新,等等这些操作,都应该提前做好计划。
每个人的新年理财计划都应该是对自己现阶段财务状况的量体裁衣,一份科学合理的理财规划能够在平衡风险的前提下,尽可能得增加家庭的被动收入,加速理财目标的达成,也能让我们的生活过得更加游刃有余。

本文转自 新浪新闻,原文链接:https://finance.sina.com.cn/wm/2023-01-07/doc-imxzinpm8811192.shtml,如需转载请自行联系原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