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写给刚参加工作的财务人员,岗位涵盖出纳、会计、财务助理等。限私企。
对于已经今年刚入职的财务基层人员,首先要说一句,无论如何,在今年(也就是2020年),请一定珍惜现有的岗位。无论这个岗位在你心中多么不堪,既然你已经选择入职了,那就是说,这是你这段时间能找到的最适合你的岗位,也可以说是最好的岗位。当你选择离职的时候,一定确定拿到了刚好的OFFER,裸辞这种事,在今年这个经济环境下是极其极其不理智的。谨慎、谨慎、谨慎。
下面,说一下财务工作入门的一些点。
一、原始凭证是一切财务工作的基础。在我多年的财务工作中,见到过很多的财务新人,对原始凭证,往往都采用一种十分不屑的态度。说分录,不就是借贷么,课本上讲过;说附件,不就是发票么,懂。说装订,那种粗活,凑合一下就行了。我是财务,我是白领。我学要做账,我要学编报表,我要学写财务分析。首先,财务工作不是白领,至少会计、出纳这种基础岗位不是 。我们是蓝领,我们靠技术和手艺吃饭。本质上说与焊工、车工没啥不同。财务中级的全称是啥? 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是技术资格。就是说基础财务工作的核心是技术,不是管理。那原始凭证就是这个技术的基础。稍微扯远一点,为啥我写文说共享中心的设立会断送大部分财务人的前途,就是因为共享中心的高度分工将财务人员,从基础工作中彻底剥离。进入共享中心的财务人员很难全面锻炼基础工作。结果就是难以适应更高层级的财务工作。彻底沦落成流水线工人。拿装订原始凭证来说。好的原始凭证附件需要详实,但一定不能过于详实。附件体现的是凭证的关键信息、涉税信息就足够了,至于其他的经营管理方面的内容,尽量另外保存。举例子,在进行合同借款的时候,将借款审批流程、发票(如有)、银行回单(如有),入凭证就完全可以了。至于合同、对方公司资质等资料,完全可以另外保存。凭证是公共资源,不仅财务内部要看,审计、税务、银行,都要看。不需要对每一方都扒光底裤,赤身裸体的面对。对方需要明细,再以补充资料的形势提供就可以了,完全没问题。
当然,有人会说,这种简单的事,谁不知道。简单的事情,也是需要学习的事情,我相信大多数学校都不会在既有教学中详细的讲述原始凭证怎么装订。这个,就需要从基础工作中去看,去学习。通过这些基础、无聊、重复性的工作,养成一套自己的财务思维方式。落实到财务的内控、合规等等等相关工作中。
当然,鄙视这些基础工作,直接从高端入手也行。只要你爹是董事长,你想干啥都行。你要就是个小打工的,那你可想多了。没一个老财务会把高端点的工作交给一个基础工作都做不好的新人。说实在的,如果真的打心里看不起这些基础工作,我觉得财务工作不适合你,考虑怎么学报表,还不如考虑怎么转行来的实际一些。
大部分老财务在工作中都养成了一种谨慎、认真的习惯。没办法,行业特点如此。那么,老财务选择带新人的时候,也喜欢同样在基础工作中表现出谨慎、认真这种特质的新人。简单地说,宁多问,别瞎猜,千万不要跟着感觉走。对于财务工作来说,微小的错误可能导致大量后期工作全部推倒重来,因为某个重要单据没装订是漏了,正本凭证重装,多余的东西入凭证了,重装,检查时没注意,有凭证朝向不对,重装,订厚了,入不了盒,全部重装。就是说需要注意的地方太多。作为新人,可以慢、可以不懂、可以多问。但一定检查仔细,避免出错。
二、少说废话,财务的刻板印象中有一条就是沉默寡言。实际工作中,财务尤其是老财务都是很少讨论与工作相关的事。为啥?接触的太多,言多必失。对于新人,无论是学习阶段翻看以前的凭证,还是协助装订凭证,都会接触到大量的原始单据。不指望不该看的别看,毕竟需要装订,怎么也得看。但是,至少做到不该看的别仔细看。就算仔细看了,自己知道就行了,别到处乱说。在实行薪酬保密的公司,因为看了眼工资表,然后到处炫耀的财务(或人资)新人让开除的绝不是少数。说实在的,因为这种事让开,你的财务经理也不会为你说好话。这么说吧,今天看个工资表就到处乱说,明天再看见啥别的更有价值的东西呢?为了自保也得把你干掉。
反驳说,好事不背人,背人没好事。你真这么想,那职场不适合你。没啥建议,继续做好自己吧,但请别霍霍公司。对于企业,不是需要保密的就是违法的。比如最近闹得挺严重的美国抖音。抖音的算法违法么?显然不是。需要保密么?当然需要。那又有人问了,那是技术,技术壁垒。你财务有个毛线的技术壁垒。财务是没有基础壁垒,财务掌握了公司的全部经营数据,相应信息的重要程度不再几个专利技术之下。
那又有人说了,我一个破出纳,能看到啥经营数据,不就那点东西么。这么说,发工资的钱数、缴税的钱数、银行的日常余额。这都是很重要的经营数据。你不理解这些数据的重要,但总有人能理解,所以,有些事,经办无所谓,不说就行。
那又出来问题了,有人问咋办?一个字,推。就是说除了自己的直属上级,或者直属上级的直属上级,谁问也是不知道,让他找上级问去。一推二六五。完事。至于你的上级告诉不告诉,关你P事。出了事谁说的谁背锅。给新人明确一下,作为财务,直属上级是财务主管(或经理),他的直属上级是条线财务总监(或其他什么称谓),或者是项目总经理。就这俩,什么副总啊,这经理那总监的,一律不用伺候,让他找你上级完事。
还有另外一种情况,工作中会遇到拎不清的上级,你真这么做了,他以为你往外推事,没担当。这个,老哥劝一句,碰见这种货了,还不赶快提桶跑路?这种人真出了事,第一个让你背锅。跑不了咋办?没事,作为职场老油条,有的是办法。留证据。不用录音啥的那么夸张。就是把所有的类似问题都采用通讯工具(钉钉,或者公司专门开发的即时通讯办公软件)请示的方式,留下文字证据。他甩锅,你拿聊天记录。反正撕破脸了,谁怕谁啊。
三、老师说的不一定全对,课本写的,不一定全对。说说之前带新人的时候遇到的一个事吧。新人是刚毕业的管培生,毕业学校不错,刚来没几天,本来也不忙,我就给他拿了一个月的凭证,让他自己翻着看,有啥不明白的,可以过来问我。果然,看了一会,那孩子就过来了,指着一张凭证,说,我觉得这个凭证不对。我当时内心很欣慰,能认真阅读凭证,还有自己的想法,好啊。于是我拿出我能做出的最慈祥的微笑,问他,“你觉得哪错了?”他用十分笃定的语气说:“这个应该是A分录,不应该是B分录。”我轻轻点点头,仔细研究了一下。解释道:“嗯,确实。”(先肯定,不能打消了人家的上进心)“但是,A、B分录款项性质相同(就是说用哪个都对),集团为了方便管理,要求把某类来源统一由B分录核算,具体可以看一下集团的财务操作手册关于X款项的内容,上面有要求。而且,现在分录是系统推送,款项性质直接以正负号表示了。”我对自己的表现很满意,即肯定了学习态度,又讲解了这么做的原因。“那不行。”孩子有点急了,“我们老师说了,X款项就该B分录。”孩子挺倔,没事,我继续解释。“A、B,性质一样,用哪个都行,你也可以看一下这两个分录的解释,而且,集团也规定了,某款就用B分录统一核算。”“不行,不对,我们老师不是这样教的,你们这是错的。必须改。”我看了一眼他略显狰狞的面部,确定了他是真的痛心疾首的认为我们错了。“除非与国家、地方相关规定冲突,否则我们,必须严格尊守企业财务制度。了解了么?”“那就改财务制度,我们老师说了,这样不行。”瞄?“我们老师是xxx,给好多上市公司讲过课,我们老师都说了这不行,肯定得改。”喵喵喵?好像我们也是上市公司,好像还是500强,“那个。。。”我还在思索该怎么用词。结果他又开始说了。‘我们老师说了,这些分录不能乱用,现在很多企业管理不规范,分录乱用,造成。。。’后面我没听,他唾沫星子喷我脸上了,我在找纸巾擦脸。在他用笃定加批判的语气痛斥了公司财务管理的不规范之后。我去开会了。
这里需要明确,绝大部分企业的财务制度,一定是在国家、地方的相关规定的框架内,根据企业自身需求制定的。老师说的,是教学上,或者说学术上的理解。但在财务工作中,最不需要的就是学术上的理解。一切以国家规定为准,不理解就背,国家规定是用来执行的,不是用来理解的。同理还有企业的财务制度。无论是老师的教学,还是课本,很容易会出现内容没及时更新而与现行规定相左的地方。那一定记住,以现在执行的为准。财务工作尤其是基层财务工作,最不需要的就是你认为。最不值钱的就是你认为。想在工作中施展个性,去创造。财务不适合你。
学校里学习的知识,只是你做工作的基础,并不是做工作的依仗。在实际工作中,是要运用学习到的知识,将知识与工作相结合,不要让课本上的东西成为工作的枷锁。何况有些老师真实水平一般,就是个大学教师,压根没接触过实务,但是呢,喜欢吹吹牛,显摆一下人生经历,造成有的学生被这种表象蒙蔽,认为他们说的就是对的,就是至理名言,把这种想法带到工作中。最后吃亏的,当然是你自己。
写在最后,我本人十分不看好财务工作。写了很多劝退的文章。但是,不看好不代表我们不需要把这个工作做好。这事两回事。当我们有的选时,当然选更好的,但现实生活中很多状况是没得选,既然没得选,那就尽力把手头的工作做好。
本文说的,大多是工作态度,工作思路上的,具体的工作内容,工作方法。可以看我主页里的相关文章,再次就不再累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