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讨论为
路上的“共享单车”越来越多,关于“共享单车”的讨论也越来越多。从知乎上看,关于“共享单车”的讨论,有众多角度和观点。
那么,也分享一下我的思路。身为一个外行人,想法也比较简单直接,希望大家还能多多指教。必须说的是,我很大程度上参考了虎嗅网的文章,特别感谢!
我主要是想搞个财务模型,通过相关假设和数据,看一下“共享单车”模式怎么赚钱?能赚多少钱?估值是不是过高?因为具体数据和假设都可能不断变化,结论倒是不太重要,主要还是为了框架。
我会采用“未来现金流量现值”和“内在收益率”这两个指标来回答上面的问题。“现金流量现值”可从理论上对企业做出估值,“内在收益率”可以看一看投入和回报的关系。我会估算每个月企业的现金流入和流出,算出每个月的净现金流;以净现金流为基础计算“未来现金流量现值”和“内在收益率”。当然,用“现金流量现值”来估值,毕竟只是一个绝对值的参考,实际还是要看资本市场怎么玩。我一个小白也并不清楚资本市场,就在文章的后面,另外针对估值做些简单的讨论吧。
先放部分结论吧。
1. 反对盈利靠“押金/资金池投资”、“广告”。
2. 现在看来,主要收入来源还是车辆租金。
3. 单车成本、线下运营、车辆损耗丢失对“共享单车”很重要。
4. 理想情况下,简单的租车收佣金的商业模式,若能垄断市场,完全足以成就估值10亿美元左右的公司。
具体而言,先说一说针对理想化的情况下,我的主要假设和数据吧。
单车总量:知乎上有“中国一线城市需要多少辆共享单车可以填满市场”的问题,可供参考。以公共交通出行人次为基础,估算出一二线城市的共享单车需求总量约为1300万。17年,上海市政府已经因单车数量过多约谈了各家企业,北京市政府也开始限制西城区共享单车数量,并禁止在长安街等路段停放共享单车,可见估算单车总量必须考虑到城市可以容纳多少。以“城市可容纳自行车数量”与人口数量比率为基础,估算出北上广深单车数量可达181万辆,一二三四线城市可达1700万辆。而考虑人口密度、城市大小甚至居民素质等原因,企业是否会选择在三四线城市按照一线城市的密度(车辆/人口数)来投放车辆,也有待进一步确认。从中证网看到,国泰君安在16年底也曾做出相关估算,结论是共享单车需求量1000万辆。 在我的模型中,暂且将单车数量上限定为1000万辆(主要因为政府监管、城市容量的原因,我认为这个数字已经是按照多的来算了)。
月生产投放单车数量:据称,摩拜与富士康合作之后,“智能单车”年产能将超过1000万辆。ofo若是继续制造无智能锁与GPS的普通车,无疑产能更是大得多;而考虑到ofo也已与700bike、飞鸽、富士达、凤凰等达成合作,即便将来全面升级为“智能单车”,产能想必也超过1000万辆。在很多人的估计中,共享单车的总产能已经超过了3000万辆。而限于官方监管、投放效率,在我的模型中,暂且将月生产投放单车数量定为100万辆。
线下运营成本:新车投放和车辆维修都采用估算的数据,即单车投放成本8元,单车月维修成本3.33元。这应该已经是保守的估计了,实际可能更高。日常的线下运营管理(包括调度),按照上海市政府的要求,万辆车50人线下管理员,1人覆盖200辆车,假设一个线下“临时工”月薪3000元,那么单车月调度管理成本3000/200=15元。提到,“一辆自行车的运营成本是制造成本的3倍”,这里的运营成本包括了“损坏、偷窃、搬运、维修、上油”等。我这里的单车月调度管理成本就在15元的基础上略上升一点,暂且定为20元。那么包括投放、维修、调度,单车月线下运营成本暂定为31.33元。
单车价格:根据公开信息,摩拜原始车型造价3000,lite造价可以控制在千元以下;ofo原始车型造价可能在200以下,新版造价高一些。摩拜在制造投放更多的lite车型,ofo则制造投放更多耐久度更高的新车(包括ofo curve)。而上海官方也发布了共享单车征求意见稿,要求共享单车必须配有GPS,这可能成为以后各地的大趋势。各家单车成本应该会逐渐趋同。理想化情况下,考虑到规模生产,可能成本还能再降低一点。在我的模型中,暂且将单车价格定为700元 。
单车月租金:持续引用,将单车月租金定为100元。
总部成本:提到,“摩拜单车正式员工已经超过2000人”,估计一线单车租赁平台的总部成本为2500万/月。我再大方一点,暂且将总部成本定位3000万/月。
损毁丢失:是“共享单车”(特别是ofo)面临的最大问题之一。普遍的说法是,摩拜上海中心城区4个月损毁率10%,算数平均一下月均损毁2.5%。持续引用,“铺到全国众多二、三线城市情况更不乐观,损毁率暂时按3%/月。假如丢失率按2%/月,则“损毁丢失率”为5%/月”。提到,ofo损毁率在30%以上是大概率事件。我不清楚这个损毁率的时间周期是什么,但想来共享单车开始大规模投放也不超过1年,那我假设个40%的年损毁丢失率,应该不过分。若将月损毁丢失率定为5% ,按照这个数据年化复合一下,实际年损毁丢失已经约为80%。若凶狠一点,就按照月5%来算。我暂且按年损毁丢失率40%来算,那月复合损耗丢失率大约2.84%。
保险费:上海市官方的征求意见稿中提到,“ 共享自行车运营单位对用户在接受共享自行车服务过程中造成的人身伤害赔偿标准不低于15万元”。“假如每辆自行车每月被骑100次,出险概率是100万分之一,则每辆车某月的出险概率就是万分之一。( ) ” 每辆车分担一下,单车月保险费暂定15元。
押金利息:1辆车对应用户数量,从一开始的10,到了5。如今包括ofo、永安行、优拜、骑呗等企业都已开始尝试免押金,单车对应缴纳押金用户数量进一步降低。因舆论和竞争,押金的收取可能会越来越少。在我的估计里,暂且假设1辆车对应1个长期交押金的用户,也就是1辆车对应99元押金,资金池投资年收益率用6%,那单车月押金利息且用0.495元。
广告收入:根据艾瑞APP指数,摩拜2月份日均独立设备数已经达到了172万,ofo则是99万,二者增长趋势都很迅猛。我先大胆估计,市场上只有1家时,车辆上限是1000万辆,日活也暂定1000万。不过用户能在“共享单车”APP上停留多久呢?恐怕这主要还是个线下的生意。也有人说,线下的车身广告也是空间,这一点可以参见 的回答,空间并不大。我暂且给一个年3600万的广告收入,月广告收入300万。
付费比例:鉴于ofo密码锁遭破解、上私索、藏匿也不少了。那么我再加一个付费比例的参数如何? 这个参数上,暂定ofo比摩拜差一些。总体来说,先假设“共享单车”都有每20次骑行就有1次逃避付费的情况,所以在计算车月租金时加一个0.95的比例试试。
数据假设说完了,我搞得财务模型大概是下图的意思:
往多了算,总共拖了10年,120个月的数据。为贪图计算简便,没有具体计算最后一个月终止运营时资产变现的现金流(也是尝试过,其实在5年之后,资产变现的现金流对于“净现金流现值”和“内在收益率”的影响也并不是很大,所以暂且放弃计算)。
计算现金流量现值时,假设了一个15%的年加权平均资本成本。
先用700元单车造价,2.84%月丢失损耗率。结果还是很好看的嘛,假设企业能在如此理想化的情况下运营5年,年内在收益率可是达到了69%,5年现金流现值也能过60亿,非常漂亮。
如果改些数据呢?(以下都是在原始假设数据上改的,每次只改1个变量)
如果改一下车辆月损耗丢失率为5%呢(年化损耗丢失约80%)? 相对而言,这就很难看了:
诸如此般,可以尝试一些不同的数据。
若将月广告收入从300万改为3000万,发现对于年内在收益率也会有10%的提升,现金流现值提升10亿左右。
若将1辆单车对应5个长期交押金的用户(1辆车对应1500元资金池),如此押金收益较原假设提高了5倍,而年化收益率上升了约6%左右,现金流量现值提升了10亿左右。
还可以找一找摩拜和ofo分别的数据组合(比如摩拜单车价格900,付费比例1,押金额299等;比如ofo单车价格500,损毁丢失率高一点,付费比例略低一点),对比一下这两大玩家。
文章有点长,剩下的估算包括估值之类的,下次再写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