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久没更新了,以至于我都快忘了自己的专栏事业,简单说一说,仅供参考,切勿对号入座。
一个公司,只要不破产,就需要财务,哪怕只是一个记账的会计,这是当年母上大人诱导我学财务的最核心理由。一个公司财务部门的组织架构,需要根据自身的业务量和工作复杂度来安排。小一点的公司或者账务没那么复杂的公司,一个出纳,一个会计,能够独立对外报税对接就行。稍微有点规模的公司,可能最起码得加一个财务主管或者财务经理,除了账务处理以外,还需要承担一部分内控,管理的职责。如果财务工作复杂,就要相应的搭建团队,合理分工。
最常见的分工方式,是按照账务的模块来划分,比如收入会计,费用会计,成本会计,往来会计,总账会计,甚至还有专门负责报表报告的,预算管理的。这种还是属于相对传统的一种方式。互联网大厂,动辄几万人的公司,往往职责分工更细,细到有些名字我听着都觉得新鲜,把一个个财务工作分成一个个流水线式的劳动,有人专门负责审核,或者付款,或者记账,财务人员也都像一颗颗螺丝钉,按照既定的程序完成工作就行,甚至都不需要太多思考。这种模式,集成化的表现就是财务共享中心。
现在开始强调和发挥财务的管理职能,于是乎又多了很多财务bp,bp职责下还有更细的划分。有的时候看多了,我都产生职业焦虑了,感觉自己什么都能做,却什么都做不了。
站在求职者个人,其实这样过分细化的工作不利于个人发展。比如单纯做报表报告的,遇到问题,只会找会计问这个为什么有差异,那个是什么原因,因为只出报表不做账,账表逻辑是分离的,光沟通就是好大的成本,只会看表不会做账的人除了能盯着几个数字做文章,其他能力几乎get不到。再比如财务共享中心,每个人都是螺丝钉,负责审核的只是负责审核,知道审核的标准和依据即可,甚至都没有多少动脑子的必要,而且常年累月的机械重复劳动,很容易让人产生职业疲惫感。对于财务个人怎么发展,怎么规划,前面有文章很细节的描述了,这里就不多赘述。总之一句话,想要综合发展,尽量不要选择太细节的工种,就业面窄而且发展不好。
站在企业角度,其实更多的我是想吐槽。我曾经即是求职者也是招聘者,在这里我特别想呼吁一句,企业招人,能不能不要动不动就是四大背景,不要动不动就是IPO经验,动不动就是注册会计师证书?牛人的薪资你能给到匹配的么?牛人能适应你的工作内容和需求么?对于企业,找一个合适的远比找一个牛逼的重要得多。坑就那么点,非要找一个胖萝卜,塞不进去不觉得难受么?我曾经用过最好用的会计,是个大专生,现在人家已经做到一个小主管了。专业能力先放到一边,会计政策和税务法规天天变,考过CPA的不见得账就做得好,管理就管得好,更重要的是后续学习能力。再说这个IPO经验,公司上市,都是要第三方来做的,业务对接,只要业务逻辑清楚,财务专业知识足够,都能应付得来,何必非要找一个有过IPO经验的?再说了,现在的公司,谁知道生命周期有多少呢,能不能熬到上市且不一定,高薪招牛人,然后让能造火箭的人去造自行车,这不是人力成本的浪费么?对于用人单位和求职者来说,都是巨大的浪费。
另外,以我个人接触过的财务负责人来说,我是非常不建议财务负责人是四大审计背景出身的,如果是个女上司,那基本上等于灾难了。审计的逻辑和会计是相反的,一个正向思维,一个逆向思维。我承认,四大出身的,账表能力很强,但是,能做好团队管理么?能做好业务配合么?遇到问题第一反应不合规,不能做,有风险,哪个业务待见?女上司的话,基本上下属没什么好日子过了,虽然我的意见不能说明全部问题,但就我接触的这类女上司,下属基本每天都是煎熬,整天是鸡同鸭讲,而且女上司一般会比较纠结和较劲,明明可以两句话说完的事,必须要打个报告,走个流程,有个形势,做个留痕。了解的,知道这是工作习惯,不了解的,还以为不想担责故意浪费公司资源搞没必要的内控管理。
还有一些国企央企,明明一个很基础的会计岗位,必须要名校毕业,硕士及以上学历,中共党员,还有年龄限制等。其实基础工作,重在靠谱和负责,而且如果基础岗位本身机械重复的比例比较大,发展空间少,招名校毕业的学霸,他们是坐不住的。但凡能到这个程度的人,对自己的职业都是有要求的,要求有获得感,有发展,有机会,有挑战。所以,这类岗位就应该找一些女性,年纪35-40岁,做会计实操很多年,没有太多职业追求,但是人比较负责,而且相对稳定。就比如有些企业,会返聘一些退休的老会计,就负责装订凭证,一个月给个三千块钱,这种我就觉得是非常明智的一种安排。
对于那些有职业追求的年轻人,最起码得给一个轮岗机制,毕竟现在财务太细分,几乎很少有全盘的机会。另外还要匹配相应的培训,财务做到极致,更多是管理和业务对接能力,不是账做得漂亮就能当一个好财务的,这个时候就需要有一个善于管理和培养团队的财务负责人,有意识的带一带,教一教,并且给予一定的机会,这样不仅有利于团队人员的提升,也能带给员工本人成就感,获得感,不仅能够长期稳定的愿意和企业一起发展,也利于财务团队优秀人才的搭建。
说到财务负责人,更多的应该是看重一些软性的实力,比如管理协调能力,业务处理能力,沟通能力等等。有些企业的业务真的没有复杂到需要一个专业大牛才能胜任的地步。我从事的几份工作,都是不同行业的,但是我并没有感觉到不能胜任,因为有些能力是可以迁移的,有些经验是能够复制的。财务负责人,一个对内管理,做到分工明确,账务核算标准清晰,流程明确,内控到位,报表能够满足管理层的需求,就可以了,这些是跟行业背景没有太大关系的。对外,主要是业财结合上,即便是同一个行业,碰到具体业务,也是需要具体分析和处理。我见过太多的招聘,没有行业背景,直接pass,根本不考虑这个人有没有具体的实力,着实也是草率的可以。
对于财务的人才搭建,一个是需要明确有哪些工作和流程,需要怎么样去搭这个组织架构才能更高效的完成工作,一个就是需要知道什么样的人才是合适的人,重在合适,而不是重在优秀。如果本身工作内容简单基础,机械重复度高,但又是不得不做,那宁可找一个学历一般的,但是认真负责的,都比招一个简历光鲜亮丽,但是眼高手低的好。而且,这样的适配,并不需要付出太多的人力成本。对于一些需要专业度的,本科是科班出身的,有中级职称就能够应对了,完全没必要CPA傍身。对于需要管理的,比如财务经理和财务总监,更多的是看软性实力,不要拿太多条条框框限制,以免错过合适的人。对于一些需要技术的,比如IPO啊,转让定价啊,兼并重组啊,直接找第三方,这种都是偶然性的业务,根本没有必要找专门的人才去处理。
招到合适的人是第一步,管好这些人是第二步,组织架构有了,人到位了,就要根据公司实际情况做相应的分工,梳理对应的流程。对于基础岗位,制定一些标准,保证在标准里准确执行即可,对于一些可以培养的岗位,适当给一些轮岗,或者一个内训,帮助快速提升财务人员的能力。另外,也要设定一些合理的晋升通道,不然长年累月原地踏步,也会让人产生疲惫感,优秀的人才不断委以重任,基础岗位保持一定的流动性,一方面可以降低人力成本,不用考虑给升职加薪,一方面适当的换血也能够保持组织的活力。
如何搭建组织架构,设计合理的岗位职责和薪酬,只能是具体公司具体咨询了,但从我个人角度,我是希望所有的财务人员都有一个正向的流动,能够找到适合的自己的,同时公司也能在合理的人力成本下找到适配自己企业的人才。本来求职和招聘就是一个双向选择,就跟找对象一样,刚开始都是看有房有车有存款,等真正相处起来,才知道三观一致是最重要的。一个简单的希望吧,希望企业不要在门槛上做太多限制,给予财务人员更多机会去沟通了解,而不是因为不是四大,没有IPO经验或者CPA就直接pa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