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个半路出家的财务,虽然大学学的是金融学,却在政府机关做了7年的办公室,后来为了女朋友,也是现在的老婆,辞了机关工作,来到北京打工尝试着做个会计。
完全没有工作经验,重新拿起书本恶补了一下财务知识,顺便报了个注会,面试的时候因为跨省,非常不方便,为了能到北京来,第一个给我机会的公司,给了我4500,我就辞职来了。当时已经过了而立之年,我自己的规划是5年内做到财务总监,年薪10万以上,别怪我设的那么低,当时在老家那个地方一个月赚3000-4000就算高收入了,毕竟当时我们正厅长收入才4500,只能说贫穷限制了我的想象。
从来没有实操过,一个分录都没做过,以前的工作报销有人专门负责,我碰都没碰过,试用期非常害怕财务经理看出我的真实情况,于是每天都加班,为的就是同事都走了,我可以把以前的凭证挨个翻一遍,这个是重点,做基础财务的千万别觉得财务都通用,默守陈规,想当然的按照以前的经验处理新公司的问题,我翻了3年的所有凭证,把最常发生的,最经常与其他人打交道的凭证进行归纳总结,用半个月的时间把整个公司的运行机制搞懂,比如签字流程,票据类型,审核要点,这些都是可以问的,经理也愿意教,然后对一些财务凭证的处理与注会的书本进行印证,想的明白就是收获,想不明白请教高手或者咨询经理这样处理的真实原因,事半功倍。就这样一个月的时间整个的会计工作顺利上手,自信满满,不会在怕别人知道我没做过财务工作了。3个月后经理辞职向总经理推荐我做财务经理,于是我战战兢兢的当上了这家50人小公司的财务经理,又干了3个月,实在是感觉基础经验太差,觉得应该多学习点东西,值得一说的是这时候财务经理的工作基础工作比较少了,更多的事沟通协调,这我比较擅长,可是无本之木,可能会未来留下隐患,于是辞职,因为我有经理头衔,美化了一下我的工作内容,很容易就找到了机会,是一家国企的财务主管,而且值得一提的是年薪10万的目标直接就实现,算上奖金大概有15万左右吧,我的5年规划,半年实现了一半哈哈。
那家国企做了2年,中间考过了6门注会,继续奔着目标前进,凭借注会阶段证书,去一个大型的民营集团做财务经理,正好赶上集团上财务共享信息系统,投入到财务自动化信息系统的项目中,每一段经历都弥足珍贵,每一个工作单位不论做的是否开心,只要你善于发现,都会有成长,财务共享中心系统的整体开发,为了打开了一扇窗,前瞻性的技术,思路一通百通,项目做了一年,我也直接提升为总监,这是到京后的第四年,算是提前实现计划,年薪也到了30万。
整个对我影响最大的是通过跟技术的交流,学习到了,用系统的思维了解业务,再通过财务的手段与技术对接后,支持业务的发展,从宏观的对于整体公司管理,架构的搭建,到微观的具体业务的运行设计,再到财务与业务的对接细节,都有自己整体的想法和见解,于是再到有这类需求的转型公司和初创公司,现在年薪也到了税后60万,差不多七年前工资的20倍。
面试过挺多的财务工作人员,发现一个问题,不是每个财务人员都了解自己的潜力,也不是每个人都对自己的职业规划有明确的目标,或者具体计划,也不是每个人对这个行业未来的趋势都了解,有的人7年可能并没有太大的改变,写这个目的其实是想给大家提个醒,财务这个职业再不是以前那样越看越吃香了,技术带来的革命未来真的会要了你的命,再不快速的提升自己,真的就会被淘汰了,财务信息化的推进远比想想的要快,14年做的财务系统就实现了自动生成凭证这样的功能,财务基础工作很快就会被计算机取代。
怎么样的快速提升自己,让自己从基数众多的基础财务工作岗位中转型到管理岗位中去,这个是很值得研究的课题,每个人都不一样,每个人的经历和面临的情况都不一样,为自己量身打造一个合适的晋升之路,是必不可少的。
可以我的经历是跳槽,有的人更适合一条路晋升,没有好与不好,只有适合不适合。
这次没说的太深,希望能与广大同行积极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