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年,伴随着共享经济的红火,共享服务中心也成了小网红。但其实,共享服务中心并不是啥新概念。她已经有近40年的历史了。
昨天
集中处理 规模效益 服务和交易处理中心 财务共享 福特 跨国企业
20世纪80年代初,福特就在欧洲成立了财务服务共享中心。随后,杜邦和通用电气也在80年代后期建立了相似的机构。90年代初期,惠普、道尔、和IBM也相继建立了自己的共享服务中心。那个时代互联网还没有兴起,建立共享服务中心的主要目的是通过集中处理,产生规模效益,提高效率、降低成本。
所以,那个时代的共享服务中心特别关注流程优化、组织设计、变革管理、卓越运营、服务协议水平(SLA)和选址。那个年代比较权威的关于共享服务中心的定义,是Schulman等人在1999给出的,即:将公司内跨组织的资源集中在一起,以更低的运营成本和更优质的服务为多样的内部合作伙伴提供专业服务,以最终提升企业价值。那时的共享服务中心的定位是服务和交易处理中心,建立共享服务中心的以跨国企业为主。
21世纪初,共享服务中心的理念和运营模式开始在中国生根发芽。国内率先建立共享服务中心的企业有海尔、新奥、网通等。这一时期,互联网开始兴起,信息化手段被越来越多的运用到了共享服务中心。共享服务中心普遍建立了主要的业务处理系统和数据库,效率得到了进一步的提升。由于信息化手段的助力,越来越多的服务内容和交易环节被纳入共享,共享服务中心的业务,由过去的点状,连成了线。除了财务以外,HR,IT,采购等也开始陆续采用了共享服务的理念和运营模式。这就是共享服务中心的昨天。
今天
重构 万物互联 人工智能 数字化运营 用户视角
业务合作伙伴 管理运营解决方案专家 民营企业
今天,企业所面临的商业环境正在重构,我们也已经进入了万物互联、人工智能的时代。共享服务中心也正面临着又一次大的迭代升级。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构建共享服务中心,其中最为积极的当属中国的民营企业了。今天是一个数字化的时代,企业的数字化转型不仅仅包括业务和营销,还包括后台的管理运营。于是数字化手段被更为广泛的应用于共享服务中心。
业务处理系统和数据库已经远远不能满足共享服务中心的需求了,解决业务协同的工作流、解决工作任务分配、监控和管理的工单系统、细分垂直领域的业务处理系统被广泛应用;与此同时,共享服务中心更加关注和其用户的连接,希望让服务可视有型,于是多媒体员工门户(PC端+手机端)、自助服务终端、员工服务大厅像雨后春笋一般蓬勃发展。
系统再也不是仅仅服务于后台职能部门的了,而是同时服务于经理和员工。先驱者们更是开始尝试电子签章的应用,通过RPA技术(机器人流程自动化)进一步提升业务处理效率,用虚拟员工代替人或和人协作,利用AI技术实现员工咨询的智能应答等。商业环境的重构和技术的飞跃,要求共享服务中心更加关注提升业务价值,实现业务结果。定位也被升级为业务合作伙伴和管理运营的解决方案专家。今天的共享服务中心,被定义为:通过对人员、技术和流程的有效整合,实现组织内公共流程的标准化和精简化的一种创新手段。
讲到这里,你是不是很兴奋?作为当代共享服务人,我们的定位被拔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前途无量,大有可为!
明天
技术 外包 缩编 整合 设计 灵活 数据 体验
共享服务中心的明天会是怎样呢,你有想过吗?我认为技术的深入应用和广泛使用外包将成为大趋势,以下两件事儿一定会发生。
一、随着电子签和电子发票的推广,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未来的共享服务中心对人的依赖会大幅降低,对技术的依赖会逐步增强,员工自助服务的比例还会持续提升,所以缩编是一定会发生的;
二、企业内部的共享服务中心做得再好也改变不了支持部门的命运,不可能成为公司的核心业务。技术的深入应用和社会分工的不断细化,也逼着共享服务中心越来越多的使用外包。无论是通过技术进一步提升效率还是通过服务外包进一步降低成本。
未来的共享服务中心最大的价值是:
1)有效整合内外部资源,为我所用,设计并组织最适合本企业的共享服务交付和外包模式,有能力根据企业状况随时、灵活调整,并且对其进行有效的管理和监控;
2)信息和数据才是明天的共享服务中心最大的财富,如何透过海量的信息提供管理洞见,如何透过大量的交易数据和员工行为数据反推业务精进、预警业务问题,辅助业务决策;如何通过工单语义分析,更加理解员工,更有针对性的满足员工需求,更前瞻性的预测员工行为并提供服务。是我们今天就要开始思考的问题;
3)员工体验才是我们应该花时间和精力和我们的供应商一起设计的,我们要通过每一次服务让员工体验到公司的价值观和企业文化。
TCL的李东生说“站在现在看未来是本能,站在未来看现在才叫本事“。那么,站在共享服务的未来,今天的我们要做哪些准备,构建哪些能力呢?2018让我们一起思考,一起努力,幸福是奋斗出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