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管理

0

财务共享到底共享了什么?

头像
小财

(一)财务共享


财务共享服务中心是ERP厂商给集团用户画的一枚大饼,首要目的是节约成本,次要目标是为了对企业内部进行统一化管理。共享二字不仅仅局限于共享单车和共享充电宝,说出来就自带公共商品的特性,非竟用性和非排他性,像是一个太阳照射整个太阳系一样,整个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可以辐射整个集团公司。

说到这里我也开始明白了为何前司一开始做财务共享的企业都是建筑型企业,因为建筑型企业是以项目作为核算组织搭建的,中标多少个项目就会有多少个组织,基本上都能有50+个项目。而大部分普通企业在每个重要城市设立子公司,在所属地区设立分公司的话,从公司的数量来看不会太多。

(二)规模效应

管理是反规模效应的,人越多,管理的成本就越大,企业越大,管理的成本就越高。

延缓管理反规模效应的几种方式:

1、人才密度(提升开放、聪明、自驱型人才的比例) ;

2、数字化,系统化(把管理工作转移给系统);

3、标准化,流程化(减慢业务扩张中的标准化维持成本);

4、企业文化,利益分配机制(减慢组织“人性”vs个体“人性”的冲突和摩擦)

第一点对于每个企业而言不太一样,后面几点基本每个企业都在做,做的好坏不一样而已。

每件事情最重要的是第一步和最后一步。对于财务共享而言,最重要的依然还是基础数据的整理。

1.业务数据如何保证准确性,应由谁填写?是否能在用户填写错误时就不让用户保存。

2.人员信息如何和审批流程结合?如何保证审批流是正确的。

3.财务静态数据如何和表单结合?如何与凭证模板结合?如何才能让用户在填写最小的信息的时候生成最完善的凭证?

INPUT和OUTPUT原则:输入进去的东西必须要能快速检验我到底是否输入正确,譬如在我设置好审批流后,应能较明确地批量导出设置并与excel表对应。

无法进行批量操作(新增、导出)的ERP系统,是反规模效应的系统,只是把线下的流程挪到线上而已,并没有实质性的效率提升。

事前控制:在填写基础数据的时候错误即不能保存。

事中控制:填写表单引用错误的基础数据无法保存。

事后控制:单据走完生成凭证了,才发现引用了错误的基础数据。

(三)智能化、自动化

1.全自动:啥都不用管,流程完善基础数据完美基本不会出异常,基本属于理想状态。

2.半自动:会记录异常情况和原因,只需要处理异常即可,属于和谐状态。

3.全手动:依然是人工去做,有错就改,属于现状。

4.自动手动一起来:自动搞一遍,人工搞一遍对一次,自己作死。

第二种情况如果太多异常还不如回到第三种,第四种就没必要了。

(四)用户权限

有一句灵魂拷问叫做:“你进来这么久你学到了什么?”

信息化降低操作门槛,降低操作量,依然需要制度,入职培训,一个视频可以用N次,完全应该做到最好。

沟通方式是否也应按照填表的方式进行沟通?

最乐观的想法是IT部门只需要提供模板和验证用户填写信息是否正确,剩下的只需要一键导入。那么是否应该让用户知晓组织架构包含核算组织编号,用户和岗位对应关系及用户编号。

头像
丢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