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管理

0

民企和国企的财务工作,到底有什么差别?!

头像
小财

很多人都好奇,在民企和国企,财务人员的工作到底有什么区别?曾在国企、国企改制的股份制上市公司、大型民企的财务部门工作过不止3年的社区财税大咖@山风北就有话语权了,来看看他揭秘的民企国企的区别。

金蝶云社区昵称@山风北(CPA、高级会计师、财务和金融领域专业人士,专长于财务管理、税务,拥有多年国内行业领先的实体和金融领域大型企业管理经验,有理论,更关注实务),金蝶云社区推荐


财务人员在民企和国企的工作差别在哪里?

关于民企和国企的工作差异,我们多数人在茶余饭后都曾经谈到过,有的吐槽,有的感叹,有的是爱恨情仇交织在一起,难以言表。


之所以这个话题被不断的提起,是源于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在我国都具有重要的地位,我们这一代人或者是上一代人经历了以国有经济占绝对主导地位,解决了大部分人就业人口的就业,实行市场经济后,民企在很多领域逐渐崭露头角,贡献了丰富的老百姓需要的物质文化产品,现在我们每个人的日常生活供应,离不开国有企业,也离不开民营企业。


对于民企的范围各种说法并不完全一致,官方也没有统一的定义,大多数情况下,民企是指除国有独资或者国有控股以外的企业,则私营企业、非国有独资或控股的有限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联营企业等都可以归属于民营企业。


在解决人口就业方面,超过50%以上的城镇就业人口在民企。


(全国城镇就业人口数据,表中有限责任公司、股份有限公司指非国有独资或国有控股的公司。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网站)


在网络上一些财务人员交流群里,会发布一些财务人员的招聘信息,有时候也会有国企的财务人员招聘信息公告,不时会引发一些对国企和民企工作、乃至财务工作的讨论,观点各异。


我曾经在国企、国企改制的股份制上市公司、大型民企的财务部门工作过,这三类企业中最短的工作年限不短于3年,所以谈起财务人员在民企、国企的工作差异,算有一些认识。今天,在这里讨论这种工作差异,意义不在于哪种工作更优越,而在于更加全面客观了解两个不同所有制企业的工作环境、工作要求等,便于我们更理性做出选择。


大体上,财务人员在民企和国企的工作差异,可以分两个层面,一个是不以职业区分的民企和国企工作差异,第二个是具体到财务工作这个职业人员在民企和国企的差异。


01民企和国企的工作普遍性差异


由于民企和国企经营领域不同形成的工作差异,民企多在竞争型行业,资本实力相对较弱,员工单位时间工作量相对较大。


民企经营领域多在服务业、商业、制造业,总体规模偏小,以劳动密集型、资金密集型为主,多在竞争性行业。国企经营领域多在关系国计民生的一些行业,如金融、通信、铁路公路、电力、水电煤等领域,以资金密集型、技术密集型企业为主。由于经营领域的差异,民企更高比例的人员工作是“窗口”性质的,同时,出于控制成本的考量,这些工作的工作量相对高。同时,由于国企的代理机制,创新动力不足,所以新兴行业主要是私企,包括一些已经形成寡头垄断的行业,譬如互联网及其细分的一些行业,员工薪酬和工作量都相对高。


国企员工的流动性低于民企,上下级的关系也有区别。


由于国企多数规模大,有一定的规模效应,并且有政策资源优势等,同时,对于管理层对效益指标考核的敏感性低于民企,所以有的民企一旦经营承压,动辄裁员降薪以降低成本,这在国企出现的概率低了不少。


我以前工作过的某国企,累计成立时间不超过20年,迄今财务部1/3数量人员在该公司工作15年以上,近1/3数量的人员在该公司工作了5年以上。国企的上下级之间相互了解更多,领导在请假、工作强度等事项管理上都相对宽松。某国企规定的带薪假期包括:年休假、家长会假、季度病假等,年休假是工作年限超过1年的员工都可享受,每工作一年享受一天年休假资格,最低5天,比国家规定的年休假更宽松。一般员工每年都有10天以上的带薪休假资格,部分员工的假期如果用在一个月,一个整月可以不上班,想想是不是都能爽翻掉?


国企的员工整体薪酬水平高于民企。


根据统计局历年对于职工薪酬统计数据,城镇非私营单位的员工工资一直高于私营单位的职工工资,私营单位就是民企的最重要组成部分。此前各地对城镇职工养老保险按照城镇非私营单位职工平均工资计算,按照国务院的部署,今年5月份以后,陆续改为按照城镇私营单位和非私营单位全口径平均工资计算缴费基数,这一调整后,各省养老保险上下限基数都有所降低。国企的福利很不错,公积金社保都足额缴纳,不会克扣,这在民企很难做到。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网站)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网站)


国企每年有各种自查、检查,数量多,频次高。


国企每年接到各种自查、检查的通知,内容涉及保密、合规、廉洁自律、党建、采购、防范“非法集资”、员工异常行为、案件防范、违规票据、违规使用印章等等,有的是要求自行检查,撰写自查报告,有的是上级来检查。诸多的自查、检查,让人把大量的时间花在处理这些事项上。有国企员工曾说过,一年有差不多1/3的时间都用于处理自查、撰写报告、签订承诺书、整改的各种事项中。民企则比较少的这类活动。


国企的重大事项要集体决策,民企则充分授权给管理者个人。


国企的集体决策机制不是简单在重大事项申请上由每个管理人员签字,而是通过会议来决定事项,以“某某会议决议”、“某某会议通过”的形式体现。民企除了极少数事项需要在董事会、股东会讨论通过外,在管理层这个日常经营层面,基本上都是以管理人员签字同意、审批等形式通过的,很少有会议决议通过这种形式。


02民企和国企的财务人员工作特性


相对于民企,国企财务人员在内部相对话语权稍高。


不管是国企还是民企,财务部的职能都是支持角色,辅助业务部门开拓市场,相对控制合理的成本。


对于民企来说,日常经营紧盯市场,时刻关注成本、盈利等情况,财务部工作最大限度地支持业务部门开拓业务,表现更为“柔软”,国企经营中,党建、合规、内控建设等很多是民企不太重视的工作,财务部人员在坚持合规等底线话语权上更高,可以更为理直气壮地对不合规的事项拒绝办理,或者要求调整为合规的方式。


国企有很多各种各样的制度,对各个事项都有制度性的规范,财务制度也不例外。


各种财务制度要求,一方面是厘清责任,避免违规担责,另一方面,各种制度执行起来,也约束了不少工作行为,为了这些规范,牺牲了部分效率。民企的财务部一年发布两三个文件,国企财务部一年发布一、二十个文件,甚至更多。国企不断修订旧的文件,同时通过文件形式不断发布新的工作规范。民企也会做工作要求、流程的规范,但形式上可能是以邮件,非正式发文等形式明确的。


由于国企非完全市场性,工作要求效率性可能没有民企高。


在管理层层面,由于内控制度要求,一定金额以上的事项需要先发起动议、酝酿、集体讨论等流程,需要的时间比较长,采购环节有集中采购的要求,需要经历招标、谈判等程序,整个流程走下来,国企需要一个月,而民企可能一个星期就搞定了。


在普通员工层面,国企财务员工工作强度不会很大,员工服务意识相对不是很高,至少财务员工很少需要加班,遇到月结加班都计算加班时间,给予调休或者发放加班工资,所以,国企财务员工的节假日模式可以是这样的,五一、十一假期因为月结加班,可以拿加班费,假期结束后申请休假,反正假期多。

头像
丢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