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商行业的发展日新月异,特别是在中国,现在电商行业说得最多的是区块链、新零售、共享经济等。不过,无论新旧,电子商务说白了就是在互联网上进行商业活动,毕竟不是十年前,现在想找一个不用手机的年轻人,基本上是非常难的事了,因为很多商业活动都已经离不开互联网了。
我国是全世界电子商务最活跃的新兴市场,在2015年的时候,中国互联网用户已经达到6.8亿,在2016年,电子商务市场销售价值已经达到1万亿美元,成为全球第一。而且在2018年,中国还颁布了《电商法》,正式对电商行业立法规范。
十年前,玩电商的叫创业,现在,干电商的叫做生意。
互联网改变了我们、改变了企业、改变了政府、连带也改变了会计行业。
会计这个行业,每个时代都不同,从大航海时代开始,一个好的会计必然会成为每个商行抢手的人才,发现到现在,倒是有人担心,会计这个行业会随着互联网的发展,被人工智能所取代。其实,大可不用担心的,会计这个职业最大的价值,是在于人对公司利益层面的负责任判断,记得,重点是负责任。人工智能是不会负责任的。想一想,一家公司的会计要向多少人负责呀,股东老板、银行税务、工商海关、供应生产、销售客户,有时连工人收不到工资都要找你。
轻易说出人工智能会代替会计,那是外行人。
那么为什么会有越来越多的人会相信人工智能会取代会计呢?
这个估计与电商行业的发展有关。
电商会计与传统会计有哪些不同呢?
1、 有财务后台
2、 可以实时报账
3、 能快捷生成收支数据
一般传统企业,其销售合同、提货单、盘点表、领料单等等大都是由生产部、销售部、仓储部提供的,但电商行业,以上这些都是直接从电子商城、移动APP、微信平台直接取得,从订单、商品、库存、采购、发货、物流、结算、一直到售后,全程数据可以自动导出。当然,这个操作需要电商会计从财务后台导出。
电商行业的财务后台有很多种、淘宝、微信、京东都有他们财务后台,后台记录每笔订单的具体数据,财务会产生和交易流水号对应的订单号作为统一凭证。我以淘宝为例吧,淘宝官方已经提供财务工具,帮助商家实现统计店铺收入、店铺支出、费用明细等基本功能。如图1.1所示
当然,你如果觉得不好用的话,可以自己换一个,淘宝上面有很多财务工具选用。一般来说,如果你是个人又或者小微企业,不需要对账、不需要资金管理、不需做利润分析、淘宝的账房工具可以满足你,但如果你是企业,有一定的销售收入的话,可以在淘宝官方的开放平台自己选择第三方软件,可以满足一般的核算需要,如图1.2。
如果你的企业有ERP的话,可以叫ERP的服务公司为你开放电商接口,自己去搞一个适合自己系统。国内的ERP,他们都可以无缝连接各大电商平台,多平台订单同时管控;也就是说可以通过企业的ERP软件,及时抓取各大电商平台的销售数据,如你是卖鞋的,同时在天猫、京东、唯品会都有销售的话,可以统一在ERP查询到实时销售信息、物流信息和库存信息。除此之外,也有针对跨境电商的ERP,虽然暂时来说,功能还不算强大,但针对性还是很强的。
站在会计的立场上,我是建议使用ERP,因为如果用人手计算,是非常花时间的,如果你销售的商品种类超过500件,靠人手操作,这要请多少人呀?
传统企业报销的销售费用,用的是纸质的《支出审批单》,按职能层层签批,先进点的也有企业用OA进行审批,也有企业用ERP进行审批,然后给财务入账。从管理者的角度来看,层层审批是有效的内部控制手段,但时效性就差了一点。有时候,想要知道今天的销售情况,往往需要几天时间。
不过,有一些比较激进的电商,希望可以通过手机随时随地的查询企业支出明细以及监控资金状况的,他们会在手机上面订制自己企业专属APP,将电商平台的信息和数据保存在私有云(企业的云服务器),为企业全员提供随时随地、有条不紊的实现远程报销、采购、托运等任务的,特别是贸易型的电商,需要多工厂、多地点之间运作的。
这个时候,电商会计就不用等单据录入完毕,就可以自己去查找当日的收支情况了,而且压缩了财务单据传递的时间,尤其是的供应商都能开具电子发票的话,这个时间就更短了。
能实时记账,这个是一个比较重要的功能,特别是销售员去“试款”的时候,如果每天能监测到每个产品的销售数据和存货数量,就能比别人更快一步抢到先机。
传统企业的会计,在月末的时候会打印银行当月的流水,按收到的发票分配所属的费用。如贷款利息发票记入财务费用、车间电费发票记入制造费用、托运发票记入销售费用等。而在电商企业,由于大多数的费用缴纳均通过第三方支付平台(支付宝、微信),电商会计可以通过查询第三方支付平台的支付信息,汇总所有的收支数据,流程是这样的:
第三方平台内导出收支流水 ——> 自动分配当月所属收支 ——>记账
对比通常传统的做法,这是最省时间的。
如果是大型的电商企业,有自己的信息工程部的话,一般会自己开发APP,接入第三方支付平台的开放式接口,按自己的行业特点做私人订制支付管理系统。就算不是自己开发的APP,购买某些ERP软件,也可以实现自动导入第三方平台的交易数据。这个是比传统核算方法更快更准的地方。
从以上三点我们可以看出,电商的财务数据是与网络交易紧密结合在一起的,所以如果将这些导入导出的工作交由人工智能去完成,理论上是可以的,毕竟这是重复性的工作。不过,想代替会计,这条路还很远。抛开会计的职能,站在一家公司的立场上看,其实,电商公司和贸易公司一样,最能给公司带来经济利益的是销售和采购两个部门,想在电商这个竟争激烈的行业中赚到钱,一定要抓好销售和采购。但想销售和采购得力,就要有一个好的后腰,这个就是电商财务,如果将销售比作人的手,采购比作人的脚,那么财务就是腰,想要手脚有力,腰就要好。如果腰不好,经常会发生,采购没有钱,销售没有货,物流没有包装袋的情况出现。面对这些复杂的情况,很多企业的财务都会遇到过。当然,有的财务靠经验,有的靠制度,有的靠吼。
如果人工智能可以判断这些情况,是不是可以代替财务呢?是可以的,这个是肯定的,但技术上估计很难,因为要到达这个程度,这个人工智就要变得非常聪明了,甚至完全可以代替人类去工作了。不过那个时候,估计我们都不需要打工了吧。
基本上你打开招聘网站,就可以见到有很多会计的职责。如编制报表、报关报税、进销存核算、年结月结、往来对账等等,职业虽然无分贵贱,但如果入了会计这一行,你就做好钱少事多责任大的心理准备了。
当然,想事情不用太过极端,如果你对互联网、电子商务有兴趣的,同时又想在财务领域一展所长的话,做电商会计也是一个不错的方向。
一个合极的电商会计,当然要懂电商业务,虽然很多人喜欢网购,但网购内里的门道就多了,很难看表面的。如果靠几本财务书,就可以“一招鲜,吃遍天”,这个不是不行,但不长久,毕竟平台规则、税制、准则等说变就变,这是一个不断的学习,不断的实践的过程,基本上,我见到很多财务人员都是在不断的学习,除了学习专业知识,还学习这个行业的业务知识,业务部门如果不懂财务好像无可厚非,但财务不懂业务就寸步难行。
我见到一个农业的会计,他是负责养猪场的财务核算的,经常向养殖户请教养殖的问题,驱虫要下多少,用药要用多少,饲料如何使用等等,除了因为做账需要用到这些数据之外,还需要在脑中形成一个概念,这个就是数字的敏感性问题。不过,后来他不当会计了,改行养猪了,今年还因为非洲猪瘟赚了不少。
电商会计也一样,你要懂财务,更要比业务员更懂业务,这样下来,以后你的路就越走越顺,越走越宽。
题外话:近日我看了一下《钦定四库全书》,子部十一的“会财”一章,真的让我大开眼界。原来两宋之时,国家会计可不是一般人可以当的,基本上,没有一定的财智之士是不能当会计的,当然这个会计不是我们现在的公司会计,而是国家的会计。总会计司一般是由宰相担当,而下属基本上不是文章好的,都不好意思和人说自己是会计。苏轼、苏辙大家都应该知道吧,但又有多少人知道,这两位的正职是会计呢?在宋朝,国家就象我们现在的上市公司一样,每年都要公布一份年报,而在整个宋朝,主持这个工作的是宰相,但写年报的却是公认的才子。所以文中写道:“提举会计则有韩绛,编类会计则有苏轼。”提举会计是指管理的意思,韩绛是北宋宰相,编类会计是指杂项分类,这个工作由苏轼担任。而苏辙,他花了一年和别人一起编制一本《元祐會計録》,文中写道:“从之三年苏辙言编成《元佑会计録》”
更有意思的是,在当年宋朝,就有人开始对财报做手脚了。文中写道:“景徳会计录进于丁谓而志在献谀,皇佑会计录上于田况而志在轻赋。”景德和皇佑是年号,不是人名,意思是,丁谓做《景德会计录》的目的是为了奉承阿谀皇帝,而田况写《皇佑会计录》的目的在于减轻田赋,田况写道:“财赋所入,多于景德,而岁之所出,又多于所入。”意思是,在宋仁宗的收入虽然多于宋真宗时期,但支出大于收入,形成财政赤字。至于是不是真的赤字呢?这个现在谁知道呢?不过,这个与后来的王安石变法很有关系,的确在王安石变法时的宋神宗时期,财政的确有所好转。不过王安石的死对头司马光就不同意了。文中写道:“司馬光上言財用所以匱乏者由朝廷不専擇曉錢榖之人也,朝士曉錢榖者皆得為之不必用文辭之士也。”司马光直接说,财政赤字的原因是由于写财报的不是专业人士,是大作家写的,算不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