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管理

0

大数据背景下业财融合的内在机理探讨

头像
小财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大数据的概念也在不断地变化,一般来说大数据从技术和管理两个方面来定义:在技术方面,主要是从大数据获取、储存和应用的过程进行分析,比如麦肯锡和维基百科都认为大数据是使用常用软件和硬件获取、存储以及应用的“数据集合”;在管理方面,主要体现在基于大数据潜在的价值,通过数据分析技术,提高数据处理效率,获取潜在价值。

对于大数据的特征,普遍认为大数据具有“4V”特征,即容量巨大(Volume)、种类复杂(Variety)、处理速度快(Velocity)、价值密度低(Value)。IBM在研究报告中提到大数据的特性还应该包括准确性(Veracity)。弗雷斯特研究公司(Forrester Research)的分析师鲍里斯·埃韦尔松和布赖恩·霍普金又提出了易变性(Variability)。

就大数据的容量来看,全球数据量呈增速快、规模大等特点;就大数据种类看,主要是从数据关系来看,包括结构化数据、半结构化数据和非结构化数据;从大数据处理速度看,自身具有时效性,其所能挖掘的价值可能稍纵即逝,这就要求从技术手段上能够对数据进行快速、实时的处理和分析;由于数据所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数据的价值性越来越突出。


我国大数据的政策及发展趋势

随着大数据的发展,我国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推动大数据技术、产业、标准化发展的政策,从2015年起,前后发布了《关于运用大数据加强对市场主体服务和监管的若干意见》、《促进大数据发展行动纲要》等政策文件,从大数据在监管服务中的作用、大数据标准体系建立、加快政务信息系统整合共享等方面提出了明确的指导方向。

2020年3月,国家决策层明确提出加快5G网络、数据中心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进度的要求,4月印发的《关于构建更加完善的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的意见》则首次将数据写入生产要素。在国家发改委对于“新基建”范围的明确定义中,大数据与5G、特高压、城际轨道交通、新能源、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等构成了新基建的核心领域。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重点提到“加快建设制造强国,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在中高端消费、创新引领、绿色低碳、共享经济、现代供应链、人力资本服务等领域培育新增长点、形成新动能”,在“十四五规划”中,大数据中心建设与5G、工业互联网一同被提及,成为未来国家战略中的一个重要衡量指标。


业财融合的概念及现状

通俗来讲,业财融合就是业务和财务融合,在《管理会计基本指引》未发布之前,业财融合在各种期刊多次被提及,财政部2016年发布的《管理会计基本指引》中,明确提到“单位应用管理会计,应遵循融合性原则。管理会计应嵌入单位相关领域、层次、环节,以业务流程为基础,利用管理会计工具方法,将财务和业务等有机融合”,将“财务和业务有机融合”,财务界简称为“业财融合”。关于业财融合的研究,主要有以下四种观点:

一是合作关系观点。有观点认为,企业由原来的数量规模型增长向“管理驱动型”增长转变,财务角色由原来的“管账”逐步向“业务伙伴”的转型;也有观点认为,业财融合就是业务财务一体化,属于管理会计的一个分支,为企业管理人员提供各方面的参考与分析。

二是合作与制衡观点。有学者认为,业务和财务是一种制衡与合作的关系,合作是指在业务决策中需要财务提供支持,制衡是财务在财务管理过程中需要对业务进行监督和评价。

三是融合价值链观点。价值链管理需要通过业财融合实现业务财务的一体化。财务要向业务端延伸,打破职能壁垒,实现信息的集成与实时控制。业财融合是基于企业价值目标做出的一系列管理活动,认为业务部门与财务部门通过信息化技术和手段实现多维度数据的及时共享,运用管理会计的方式,为企业价值创造提供支持,确保实现企业价值目标。

四是信息系统一体化观点。业务财务一体化是建立在信息化驱动的基础上,通过信息化手段,将企业经营中的业务流程、资金运动过程和数据流程有机融合,建立以业务和流程为驱动的业财一体化信息收集、处理、分析的过程,使财务数据和业务信息融为一体。

基于学界的观点,笔者认为业财融合在宏观意义上是一个管理问题,是组织价值创造的问题,所有组织存在的价值只有一个,就是价值创造,为股东、为员工等利益相关者创造价值,业财融合站在一个宏观的维度上,是一个管理理念、管理思维、管理实践的过程,是一个价值创造过程;在微观意义上,业财融合是一个打破内部职能壁垒、财务由后台迈向前台的融合过程,是管理会计理念、工具融入到业务流程、业务环节的活动。业财融合不仅仅是会计和财务部门的事情,也不单单是业务部门的事情,是组织的事情。基于此,对业财融合给出一个比较综合的概念:业财融合是一个管理过程,也是一个创造价值的过程,业财融合以战略为目标,以流程为牵引,将企业业务流、信息流、资金流、物流等数据流充分共享,并运用一定的管理会计工具和手段为业务发展提供有效支撑的管理活动。

大数据背景下业财融合发展趋势及特点

一是大数据背景下业财融合发展趋势。业务和财务作为组织的一枚硬币,具有两面性,业务与财务的关系具有天然的不可切割的内在联系,但在业务与财务的关系上,业务具有前导性和外部性,财务具有滞后性和内部性,在没有信息技术支撑的前提下,业务与财务的融合更多体现在点上的融合;在大数据背景下,业务与财务的融合则体现在面和体系的融合。大数据背景下,业财融合呈现如下发展趋势:

二是大数据背景下,业财融合的特点具有四方面的属性,即业务属性、会计属性、数据属性和价值属性的特征。

就业务属性而言,业财融合具有全面性、动态性、交互性、清单性。全面性体现了业务的全过程覆盖;动态性体现了业务的灵活性以及业务是一个根据环境不断变动的过程;交互性体现了业务之间是互为结果的,彼此之间都有信息的输入和输出;清单性体现了业务的标准化,每一个业务都可以通过表单进行清单化管理。

就会计属性而言,业财融合具有唯一性、逻辑性、枢纽性、溯源性。唯一性体现了每一笔业务在会计表现上具有不重复性,是独一无二的;逻辑性体现了会计的记账特点,也体现了分布式记账的特点,透过借方与贷方的关系,体现了业务之间的逻辑;枢纽性指会计是所有业务的交汇点,所有涉及到资金的业务都将在会计中体现;溯源性是经济业务由于时间序列而使得体现在会计上的数据具有可追溯性,在一定程度体现了数据的血缘关系。

就数据属性而言,业财融合具有共享性、关联性、多维性、血源性、共生性、系统性。共享性是业财融合中最重要的特点,在大数据背景下,流程之间的数据不再是封闭的,而是具有开放性和共享性,后端流程不需要等到流转到该环节时才能看到,而是数据一旦产生,涉及到的后端环节即可看到数据,根据数据进行事前决策;关联性充分发挥了大数据和互联网的特点,流程内、流程之间的数据能够建立逻辑关系,通过关联数据,可以更好地发挥数据的价值;多维性是在大数据背景下,数据颗粒度会更加多维,对一个数据可以设置并添加更多的标识,通过数据的多维度标识,使得数据更具有价值;血源性体现了大数据的特点,通过血缘关系分析,对数据的来龙去脉更清晰,既便于追溯,同时可以发现数据问题;数据的共生性则是数据之间会建立一个数据生态,数据之间会形成一种生态关系,为数据的加工、挖掘提供一个良好的生态基础;系统性则体现了大数据背景下业财融合是一个系统工程,而不是一个孤立的或者割裂的工程,需要系统化思维。

就价值属性而言,业财融合具有嵌入性、同一性、应用性、融合性、创造性。嵌入性是大数据背景下业财融合需要各类管理工具包括管理会计工具、决策应用工具的嵌入,没有这些工具的嵌入,业财融合就如面和水一样,永远无法融合;同一性是指业财融合本就是一体的,就如太极阴阳一样,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尤其在大数据背景下,数据即业务,数据即财务;应用性是大数据背景下业财融合具有决策应用性和管理驱动性,要发挥业财融合的应用价值;融合性是大数据背景下业财融合的归一性,真正实现业即是财,财即是业;创造性是大数据背景下业财融合的终极目的,业财融合就是要创造更大更好的价值,如果背离这个目标,业财融合就没有存在的意义。

大数据背景下业财融合的机理分析

一是业财融合的双循环驱动。在科层制组织架构下,职能化带来了专业化,倡导“专业主义”,但职能化同时带来了“职能之墙”,带来部门“官僚主义”和“地盘主义”,同时带来内部流程人为切割,“铁路警察,各管一边”,这是科层制带来的不是初衷的负面结果。由于这种现象,导致业务和财务矛盾激化,业务抱怨财务不理解他们,财务抱怨业务总想突破底线,不配合财务工作。在业务融合环境下,职能逐渐淡化,取而代之的是流程节点的专业化,而非原来的职能流程化。将专业化嵌入到流程活动中,以流程驱动业务而非以职能驱动业务。财务嵌入到流程活动中,随着业务的流转而实现对业务的支撑和发展。

业财融合的本质:以业务经营活动为出发点,以流程为导向,将财务管理活动嵌入业务经营活动中,将业务活动和财务管理活动融为一体,是企业价值创造的自驱行为和过程。

业财融合即一枚硬币的两面,也是皮与毛的相辅相成关系,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同理,业之不存,财将焉附。

业财融合是两个驱动循环的融合,一个是战略决策循环,战略决策的基础是环境影响战略,战略影响业务,业务影响架构,在战略决策循环中,战略决定目标,目标决定业务,业务决定资源;另一个是运营支持循环,在运营支持循环中,以资源为出发点,资源驱动流程,流程驱动数据,数据驱动管理,管理驱动价值。两个循环既自成体系,同时又形成一种以资源为纽带的倒8字循环。

这两个循环,以资源为纽带,将战略与价值融合起来,将业务与流程融合起来,将决策与运营融合起来,财务贯穿于战略、业务、流程、价值全过程,是一只既有形又无形的“手”,这只“手”与业务如影随形,最终将战略与价值融合起来。企业的经营开始于战略,归结于价值,制约于资源,业务与财务融合如同太极的阴阳一般,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浑然天成。

二是大数据背景下业财融合机理分析。大数据背景下业财融合的机理,笔者认为一是机制融合,机制包括企业治理、组织架构、制度、技术、流程、数据治理等方面;二是业财数据的融合;三是管理会计工具和数据决策支持应用嵌入融合;四是业财融合和价值创造。机制融合是业财数据融合的基础,没有机制,业财数据无法融合;在业财数据融合的基础上,数据决策需求和数据决策管理工具能够跟上,数据才能为经营决策提供支撑和服务。

三是大数据背景下价值创造的机理分析。大数据背景下,业财融合通过3个驱动的融合,实现了大业务和大财务真正意义的融合,但是这种融合终极目的是创造企业价值,如何创造企业价值,笔者认为必须将企业的双循环驱动也融合进来,将双循环驱动和业财融合有机地集合起来,进而实现业财融合的价值创造。


关注我们,关注更多。

头像
丢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