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到今年以来,经常看到关于“业财融合”、“业财一体化”的话题,好像这已经成了财务未来的发展方向。本着严谨的财会精神,我上网查了这两个概念,可惜没有什么权威标准的说法。综合起来大概可以概括为,在信息技术环境下,将企业经营中的业务流程、财务会计流程、管理流程有机融合,使财务人员在企业资源有限的前提下,在掌握财务目标的同时了解企业的运作情况,帮助企业实现有效的资源配置。
这段话比较绕,不太好理解,直白地说就是财务需要了解业务,并且在信息技术的帮助下更好地管理企业。在确定了这个概念以后,我却不得不对这一“先进理论”泼点冷水,中小企业财务人员应慎提“业财融合”或“业财一体化”!
要想知道原因是什么,我们首先得搞清楚大公司和中小企业的主要差别在哪里。
首先我们来看大公司,大公司通常具有以下特点:
1、产品和市场比较成熟,占有一定的主导地位;
2、业务模式和管理流程相对稳定;
3、财务管理的主要目标是防范系统性风险;
4、信息系统比较先进和完善;
5、人员的知识层次相对比较高;
6、公司的运营基本由职业经理人按SOP管理和运作;
7、财务部门处于相对的强势地位。
而对比之下,中小企业的现状又是什么呢?
1、产品和市场还属于初级阶段,存在生存压力;
2、业务模式和管理流程随意性较大;
3、财务主要的职能还是核算,而且重点往往是内部核算;
4、信息系统还处于初级阶段;
5、人员的知识结构相对比较低;
6、公司运作基本是老板一个人说了算;
7、财务部门相对弱势。
两相比较下来,明显可以看出大公司注重的是管理流程,而中小企业看得更多的是运营。这也就是通常说的一句话,“大公司靠管理,小公司靠创意”,有时候这些创意甚至还处于灰色地带。对于大公司来说,管理制度本来就完善,财务处于比较强势的地位,在信息技术的推动下,将管理制度嵌入到信息系统中,很自然地就慢慢实现了业务财务一体化。而对于中小企业来说,在财务数据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都还不能保证的情况下,如果贸然提出业财一体化的概念,只会给业务部门挑剔财务的毛病又增加了一条理由,使财务原本就很弱的地位更加弱化,只能是给自己添乱。
换句话说,这不是业财融合,而是业务把财务给“招安”了!
那样一来,提出这个概念不是自己给自己找事吗?
因此对于中小企业财务来说,首先是要完善好自己的核算制度,不管有几套账,起码要有一套是能够反映实际的。其次,找出影响核算的各个问题点,在结合自身企业实际的情况下,设计拟定出财务管理的一个框架规划,把这些问题点融入到自己的规划中,实现财务信息上的整体可控。同时,随着公司的发展壮大,可以把财务管理向着正确的、规范的方向逐步引导,而不是每天疲于应付各种突发事件,被动地跟着业务的屁股后面跑。
总结下来,对于中小企业财务来说,了解业务是需要的,但这种了解是为了发现各种问题点,并且把这些问题点设法在自己设计的框架体系内予以可控,从而保证核算信息的有序、完整。没有哪个老板会希望自己公司的帐乱如一团糟,如果中小企业的财务可以做到以上这些,相信老板一定会给予大力支持,这也是中小企业财务在当前阶段实现业财一体化的最实用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