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谈“业财融合”之前,我想先谈一谈企业经营的目标和使命。
无论什么样的企业,使命各有不同,战略任务却是一样的,从我的角度看无外乎两件事:一是活着,二是增长。所以,企业就是要持续地经营,保持活着,并且保持增长。这是企业一切决策的出发点,也是所有企业战略的核心点。无论业务还是财务,都要往同样的方向努力。业财融合的目标,就是经营的目标,也就是实现共同决策,让企业活着,并且增长。
成进/发言
财能007/整理
和斌斌/编辑
来源:财大咖(caidaka2019)
转载请在文章下留言

成进,智联招聘集团副总裁,财能书院创始会员
用数据,做分析,讲故事,做决策:业财融合的道与术
但是,当前整个经济环境发生了一些变化。过去我们认为盈利是活着的一个要素,是实现持续经营的要素,但是现在互联网和移动通讯技术改变了一些企业的盈利方式。一些共享经济领域的企业、大型互联网公司,他们一开始的定位就是全国乃至全球的市场,可能一开始就需要面对亏损,通过资本的投入来扩大用户、客户量,建立竞争壁垒,所以会有先亏很多钱后盈利的新商业模式。这种业务模式的变化,使得活着和增长变得更加高风险,也更加有趣。而在管理层的共同决策中,财务的参与度越来越高,与业务的关系也越来越密切。
以上是业财融合的“道”,而业财融合的“术”,我总结为12个字:用数据,做分析,讲故事,做决策。
这12个字体现了财务工作的几个特点。
第一个特点,大部分财务人对数据都很敏感,而且是从数据中成长起来的,所以我们习惯于用定量的信息影响决策,而定量在当前商业环境中更加重要。
第二个特点,是通过投资回报率(ROI)的测算,进行项目的前瞻性分析和资源分配。过去我们计算投资回报率都是以利润为导向,现在却要以用户增长为导向,需要计算亏多少钱能换来用户使用我们的产品,这是另一种形式的测算。无论哪一种形式,都要先做测算,再进行资源分配,进行人和钱的投资,然后看业务的回报。所以综合来看,这也是财务必不可少的功能之一。
第三个特点,就是不同业务模式下KPI / OKR的测算和追踪。不同业务模式有盈利的,也有亏损的;有的在早期为了获取用户规模而努力,有的在中期为了获得用户价值而努力,有的在后期为了获得整个收入和利润而努力。不同业务模式之下KPI / OKR的测算和追踪是集团财务越来越明显的特点,也是商业模式变化促使财务必须转型的原因之一。
无论是业务还是财务,都要由人来做,这个变化的过程中,催生了一类人,叫作“业财者”。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谁也不是生来就做业务的,或者做财务的,都是努力学习,不断成长,一同为了经营的目标做贡献。从这个意义上说,业务和财务之间没有边界,业务人和财务人之间同样也没有边界。两者有什么不同?可能业务多半有勇气、偏好冒险、不太爱看数字,而财务谨慎、偏好规避风险、非常爱看数字。那么结合起来,“业财者”就是爱看数字,愿意做定量分析,也有勇气、爱冒险、敢做决策的人。
风险有很多种,其中一些是可以定量的,我们可以给风险评估预设多种场景,然后进行定量测算在各种场景之下可能产生的结果,大家一起做决策,一起承担风险。
财务人要实现转型,就要跳出原本所谓的专业性,走向对整个决策的支持,甚至整个决策的判断,在这个过程中与业务达成共识,或者化身为业务。
这个过程中财务要学的东西,就是今天的命题——业财融合要学什么。
如何才能成为“业财者”:用业务的方式和业务打成一片
首先,让我们看看业务的特点:勇气和冒险。在这个特点背后,其实有几样东西值得我们学习。
其一是客户导向。在智联招聘,我每年拜访客户不会少于20次。我和客户的直接接触,就能促成业务成交。我们的财务团队会直接去招聘场地,现场感受业务是怎么做的,现场去做校园招聘的评测,这就是财务在参与业务。
其二是组织和用人的能力。在这方面,CFO和CEO是存在差别的。从职能上来看,CFO和CEO之间最大的差别,就是CEO决定战略方向、资源调配,和OKR的设定。这三点都是为战略落地服务,双方的目标一致,但实现经营目标的过程中有组织分工,而组织更多是CEO在负责。但是,CFO同样要在这个过程中了解组织的特点,然后投放资源。我们常讲,资源要投给靠谱的人。就像在篮球场上,我们要把球传给“手正热”的投手,让他一击即中。
其三是商业洞察。一个业务模型并没那么难看懂,只要肯直接参与到业务活动中,通过一两年的时间,财务同样可以成为懂业务的人。
还有很重要的一点,我把它和以上三点并列,那就是沟通与交流,不允许和业务讲所谓“专业的话”,只要是别人听不懂的话,都是不专业的,都是不能和业务融合的。财务一定要用浅显易懂的话,讲业务能够听明白的故事,并能马上知道应该做什么。
沟通与交流的核心,不是简单的换位思考。因为你本身就在经营业务的过程当中,具备“业财者”的身份,和业务一起评估风险、定量测算、进行决策,你和业务根本没有区别,当然要用业务的方式和他们打成一片,做同样的事。
基于当前情势的紧迫性,我认为更有必要和大家提一下,我们整个社会中,基础会计的招聘量正在大幅度减少,每年下降比率是15%。这是由两个原因引起的:一方面,过去几年来,共享中心的发展大幅度减少了财务岗位需要的劳动力;另一方面,财务机器人的应用减少了基础会计岗位的人工。所以未来的财务只有一条路,就是让业财融合成为新的职能。在这个职能里,是业还是财都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的人、我们的理念、我们的思维方式、我们的沟通语言,都高度一致,为经营和管理服务,最终转化为“业财者”这个角色。“业财者”敢于冒定量的风险,用投资回报的理念投入资源做业务,用合理的方式方法衡量业务模型的发展,保障公司持续经营和发展壮大。
· 互 / 动 / 话 / 题 ·
对于“业财者”的特质和能力,你还要什么想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