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管理

0

业财一体_第1部分

头像
小财

业财一体的概念提了很久,如何理解业财一体,落地到系统层面,是如何实践这个理念的?业财一体可以很简单,也可以很复杂,这里根据自己的经验,简单的谈一下思路。

业财一体中的“业”指的是业务,“财”指的是财务;“财”可以简单分为核算会计和管理会计,核算会计简单理解就是记账,生成借贷凭证,管理会计主要是财务分析、管控之类的内容;这里首先谈一下核算会计层面的业财一体。

核算会计,可以简单理解为用财务这门语言去描述企业的经营行为;

比如:公司采购部门购买了一批材料,花了100万;

用通俗的语言去描述这个经营行为,就是哪天和哪家供应商签订了一个合同,然后供应商把货送过来了,检验员进行了检验,恩,材料合格,于是接收入库;最后财务把钱付给了供应商。

如果用财务的语言描述就是:

借:原材料 100万

贷:银行存款 100万

至于合同是什么时候签的,货送过来花了多长时间,是不是按时送过来的,检验过程花了多久,检验过程当中有没有反复,在财务核算的语言里统统被忽略了,不是说这些信息不重要,而是财务语言有自己的侧重点。这样,任何一个受过财务训练的人,通过这个分录都能明白:哦,企业花了100万,买了原材料。

那什么是业财一体呢?

财务的核算分录并不是凭空产生的,而是在实际业务的基础上,根据会计准则生成的,这个会计准则可以理解为财务这门语言的语法规则。系统层面的业财一体,是指把基本的会计准则放在系统中,当业务信息产生时,由这个规则自动生成财务分录;

比如刚才这个案例,确定业务在什么时间点把哪些业务信息录入系统中?

这些信息要满足一下几个原则:

1、信息对业务自身要有用,如果只是为了财务做凭证,就不叫业财一体了,只用总账模块就可以了;

2、信息不能太少,要能判断出来要生成什么分录;一般来说,这一条都是满足的,因为如果把一个业务场景清晰的描述完整了,财务是肯定可以判断出来生成什么分录的;问题一般出在下一条;

3、因为是让系统根据规则自动生成,所以数据要标准化;所谓规则描述,最终要判断为:if 什么值,then 生成什么分录;if后面的值,必须是有一定规则的,否则这个逻辑就没法写了。实操当中,满足这一点往往有困难。


结合上面的案例,仓库收到原材料的时候(简化假设货到即付款),在系统中录入一条台账流水:

首先这个台账流水对业务是有用的,业务自己也需要记录业务开展的基本情况;系统生成凭证的逻辑如下;

如果这个表单里新增了一行记录,那么生成凭证:

借:原材料 表单上的金额字段

贷:银行存款 表单上的金额字段

“表单上的金额字段”,表示这个金额不是代码写死的,而是根据业务录入的金额生成的。后面我们将看到,不光是金额,核算会计的所有要素都不是写死的。最终,当采购部不停的采购原材料时,系统源源不断的自动生成凭证,这是业财一体的最基础逻辑。

头像
丢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