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管理

0

“补能焦虑”“里程焦虑”成了新能源车主的心病?XFC极速电池技术“对症下药,迎刃而解”

头像
小财

提到新能源汽车,不少车主就开始扶额焦虑。两个词可以准确地概括这种焦虑感——“里程焦虑”和“补能焦虑”。

的确,充电难、充电慢两个技术性问题,一直是新能源车主的“心病”。但实际上,新能源汽车发展到今天,与其说充电难和充电时间长等技术问题是其难以大规模推广的“拦山虎”,莫不如说它们更像一个“纸老虎”,无非是“三人成虎”下的“刻板印象”罢了。

为什么这么说?看看新能源汽车的产销量就知道了,今年车市处于淡季,而新能源汽车却可以“淡季热卖”,“逆市而行”,答案显而易见。

当然,也有相关数据佐证——

2022年第一季度,中国新能源汽车累计销售约125万辆,产销环比和同比延续了以往的快速增长势头,市场占有率达到19.3%。而站在相对较长的历史阶段上看,新能源汽车在中国乘用车市场的渗透率,从2017年的2.4%快速增长到2021年的16.0%,并且预期将从2022年的22.6%提升至2026年的50.3%。可以见得,未来几年新能源汽车的销量会持续暴涨,“高增长”成为常态。

2020年-2022年新能源汽车月度销量,图源:中国汽车工业协会

新能源汽车的“高增长”态势,离不开动力电池技术的快速发展。众所周知,要想去除“心病”,解决新能源车主的“里程焦虑”和“补能焦虑”,必须要“两条腿走路”缺一不可:既要确保电池能量密度方面的大幅提升,也要加快动力电池技术的落地推广。

目前,我国目前充电基础设施达到近400万台,车桩比达到2.3:1,和国外相比已经具有“领跑“优势,仅仅广东省的充电桩甚至超过了美国的两倍。(数据来源:8月27日,2022世界新能源汽车大会开幕式)即使如此,和车桩比1:1的目标还有一定差距。

因此,新能源汽车要想平稳上升,必须把发展动力电池的快速充电技术提上日程,构建新能源汽车行业闭环,为“心病“开药方。比如,XFC极速充电,作为全球新能源产业竞争的焦点,被业内认可为新能源汽车被广泛采用前必须克服的一个关键挑战。接下来通过几家行业公司的产品,聊聊动力电池的快速充电技术的发展态势。

1. 未来科技型公司

“未来科技”这个词一出现,就给人一种“不明觉厉”之感。

的确,“未来科技”公司可以说站在了食物链的大气层。主要是指高科技的变异体,像是一些新硬件、新软件、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以及基于现有技术的改进升级和创新体验等等,都属于这部分的范畴。

最具有代表性的就是特斯拉的老板马斯克创立的太空探索技术公司(SpaceX),其打着消除“移动网络死角”旗帜的“星链计划”就是这样一种瞄准人类未来的产品,它一旦成功,可以让全球用户享受到便捷的卫星互联网连接。

但是,星链争议很多,其在行业内的利好暂时还没办法评价。

2. 创新科技型公司

与“未来科技”更注重“概念感”相比,创新科技型公司会更务实一些,在产品的应用层面更加能够切合现在的科技发展趋势。它的本质实际上是代表性产品在某一个技术专业领域能较显著地领先于其他产品,同时能够给老百姓带来生活上的实惠和便利。例如业界代表之一,巨湾技研—— 一家以研发制造新能源汽车XFC极速动力电池的创新型高科技公司。

如果用一个词形容,就是低调的实力派。类似于公司里低调认真踏实做事的同事,平时不怎么张扬,但实际上无论是学历背景还是工作成果,都让人佩服。下面具体展开来看看:

  • 学历背景好——巨湾技研是广汽集团首家内部孵化的首家高科技民营企业。
  • 工作成果牛——巨湾技研成立仅两年,就研发和制造了6C版本的XFC极速电池,这也是全球唯一 一个可以规模量产的6C电池。

什么概念呢?

美国能源部对XFC的定义是:0-80%的电量充电时间在10分钟内,换算成电量和续航分别是10分钟新增超过55度电、322公里续航,折算下来,平均充电倍率要在6C以上。另外,它同时要求了电池比能量要超过200Wh/kg,充电桩的功率要超过400kw,欧洲的要求则是功率是要超过350kw。同时,美国能源部也制定了一个近期目标:2023年,实现0-80%充电时间在15分钟内。

而6C 充电倍率电芯能量密度都在200Wh/kg以上,充电放电的循环寿命达到 2000 次以上,室温下 0-80%的电量充电时间小于8分钟,提前超过了美国能源部的目标。

再直白一点,用大家都熟悉的广告语来说——充电8分钟,续航400公里。

对于0-80%的充电时间来说,如果在15~30分钟之间,属于普通快充;在10~15分钟之间,属于标准超充;而如果小于10分钟,则可以称之为极速充电了。

堪称“中国速度”。

目前,巨湾技研的XFC极速电池三元软包锂电池(3C/6C版),已分别搭载广汽埃安AION V PLUS 70超级快充版/极速快充版车型中,并且都已经量产上市。然而,XFC的极速充电技术实非易事,不仅需要针对电池做创新研发,同时也要对整车开发,尤其是车内高压架构有所突破,但即使如此,XFC极速电池技术是完全可以从“想要”变成“做到”的。

超级快充三元软包锂电池,图源:巨湾技研

巨湾技研能做到的关窍,或许就在于其不仅仅是一家深耕XFC极速电池技术的公司,它还有着强有力的“娘家”——广汽集团在整车开发领域的厚实基础。

3. 老牌科技公司

除此之外,国内也有许多老牌的动力电池公司在致力于快充电池的研发,比如宁德时代2023年将要量产的麒麟电池,预计可以做到将0-80%的充电时间保证在10分钟左右,以及未来孚能科技即将推出的SPS解决方案,对应充电10分钟可以补能70%左右,二者的最高充电倍率都在4C左右。

而由于这种老牌科技公司,在长期扎根于行业的过程中,已经形成了自己的品牌和打法,因此,更偏向于循序渐进的发展模式。

总结来看,在新能源汽车行业上升的关键期,如何打破大规模推广的瓶颈问题,主要依靠快充电池技术的发展。而在这个过程中,无论是老牌动力电池公司的传统解决方案,还是像巨湾技研这种创新型高科技公司推出的6C充电倍率的XFC极速电池,实际上,都在为行业生态的形成添砖加瓦。且从某种程度而言,均已经超出了国内外主流车型对应的1C左右的充电倍率,和大部分在研的快充电池(基本保持在2C-2.5C的倍率水准)的水平,技术遥遥领先,居世界前列。

如果问“里程焦虑”和“补能焦虑”什么时候能够彻底消除?新能源汽车什么时候能够“一户一辆”,或许还是要把目光聚焦于XFC极速充电,看它如何向纵深处探索了。



本文转自 知乎,原文链接:https://zhuanlan.zhihu.com/p/581421700,如需转载请自行联系原作者
头像
丢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