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商务部在2022年12月下旬发布的修正报告显示:经过日历和季节调整,美国制造业在2022年前三季度完成的行业GDP扩大至2.07万亿美元左右,延续之前几个季度以来的增长势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同期,我国制造业完成的行业GDP244165亿元人民币,按平均汇率换算美元为3.7万亿左右——我国制造业创造的GDP,大约是美国的1.787倍。或者说,美国制造业创造的GDP,大约是我国的56%。
整体来看,中美两国制作业继续在全球领跑。但有着不同的发展趋势,首先看咱们中国:剔除商品和服务价格变动因素,实际增长率为3%,比全国经济整体增长水平高了0.2个百分点。
在纺织品、家用电器、音响及配件等行业订单被越南、印度等国拿走部分市场的同时,新能源汽车,通用机械设备,自动数据处理设备及其零部件等科技含量更强的行业却依然实现了增长。
今年前三季度,我国上海市经济实际缩减1.4%,北京市经济实际增长率只有0.8%,但两市的高新产业都获得了较大提升,成为支撑经济发展的重要动能。其中,上海市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同比增长7.2%。
上海市的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同比增长10.8%;北京市的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增长7.3%,集成电路增长37.6%,风力发电机组增长83.5%,新能源汽车增长1.9倍……
山东省前三季度的GDP增量,领跑全国。重要原因之一也是产业转型、升级取得了初步成效。其中,电子元件及电子专用设备制造、电子器件制造等行业增加值增速均超过20%。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换言之,我国制造业正在激烈地进行着“新、旧发展动能转换”。这是那些发展中经济体最终进入到发达经济体过程中的“必经之路”。否则,只能是原地徘徊,掉入中等收入国家陷阱里。
再看美国:在制造业回归美国的战略政策推动下,在新冠疫情向全球蔓延以来的产业链迁移背景下,美国制造业规模也从之前几年的谷底开始回升,并在今年前三季度扩大至2.07万亿美元。
南生注意到,美国当局之前通过的《芯片法案》、《通胀削减法案》中都涉及到先进制造业部分。其中《芯片法案》强调要为美国半导体行业提供巨额补贴,并涵盖人工智能、机器人技术。
量子计算、电池技术、生物技术等诸多对未来竞争力至关重要的领域;《通胀削减法案》中强调美国要在本土大量制造新能源汽车,并支持关键矿物、清洁能源及发电设施的生产和投资。
换言之,中美两国的制造业除了往年具备的互补性之外,“直面竞争”将成为越来越明显论调。在形势不为我左右的现实背景下,必须始终坚持走“以突破核心技术为主的自主创新之路”。
无数次的磨难早已告诉我们,关键核心技术必须牢牢掌握在自己手里。不要被部分国家、地区的所谓“去工业化”忽悠,真的强国都高度重视发展制造业,制造业始终存在激烈的国际竞争。本文由南生撰写,无授权请勿转载、抄袭!
本文转自 网易新闻,原文链接:https://c.m.163.com/news/a/HPH6C1A50517BT3G.html?spss=backflow-index-hotlist,如需转载请自行联系原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