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如何实现智能化?技术本身并不是最大的障碍。真正的挑战是我们能否重新审视我们所有的业务和流程,甚至以智能商务的理念进行全面的转型和创新。今天顺其软件和大家说说从如何ERP的发展史判断ERP项目成功的标准?
第一阶段:MRP -物料需求计划。主要用于解决制造业中销售、生产和原材料采购的平衡问题。它提供了生产计划、材料清单和库存信息等功能。其核心是将企业围绕材料的制造资源进行转换,实现按要求按时生产。

第二阶段:MRPII -制造资源计划。MRP本质上是一个材料需求计算器,它回答生产过程中需要什么、需要多少以及何时需要的问题。但是,在生产完成后,企业的经营目标是否已经实现,这是无法回答的。成本是否平衡?无论他们赚钱还是赔钱。因此,在MRP的基础上,企业管理计划、销售管理、成本管理等。并制定了制造资源计划。MRPII涵盖了企业生产活动的更多领域,其核心是有效利用企业的一切资源(人、财、物),提高生产效率,降低企业成本。
第三阶段:ERP——企业资源规划。随着网络和信息技术的发展,企业的管理模式和竞争格局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单一系统管理甚至纸质文件传输的传统管理模式已经不能满足企业竞争和管理的要求。企业需要一个信息集成度更高的人机协作平台,能够满足统一调配、集团资源分配、多厂协同作业等企业管理需求。这时候ERP就应运而生了!

由上面的ERP发展史可知,ERP的核心是MRP。所以判断ERP实施成功与否的标准就是MRP能不能跑起来。如果你的企业上线ERP系统后,ERP连MRP都跑不起来。还留着这ERP系统干嘛?留着过年啊?其实ERP上线实施成功交付的条件,小编门清,就是库存准,成本核算出来无误差等,然后生产方面能跑出物料需求计划、托外计划、采购计划。总而言之,ERP的核心是MRP,成本要跑MRP,生产计划要跑MRP,ERP系统的逻辑和基础数据很重要。
顺景ERP专注制造业ERP24年,行业经验丰富,原厂服务体系,系统成熟。以ERP为核心,集成MES、PLM、APS、SCM、OA、BI等系统,真正做到企业管理软件领域“全程一体化管理”,软件采用统一架构、统一平台研发而成,一套软件解决所有管理问题、一个平台兼容所有数据、一次录入实现全面应用,支持个性化定制、自定义功能、全方位对接、跨本版升级,软件的稳定性、安全性、兼容性和扩展性相对较好,升级过程中对企业数据和业务不会造成任何影响。全面满足企业的数字化需求。
本文转自 知乎,原文链接:https://zhuanlan.zhihu.com/p/581725907,如需转载请自行联系原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