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RP是什么?其实只是行业的一个标准术语,企业资源规划,目前人财物的筹划管理,都离不开软件的支撑。
很多时候,我们在上线ERP的时候,首先要明确一个概念,ERP软件是加速标准化业务流及数据流的工具,也就是说企业首先有标准化流程体系,完善的数据流及业务流架构思想建设,再去考虑上线ERP,否则针对业务和数据的视角局限性,注定ERP将是一波割韭菜旅程。
国内外主流的软件商其实主要是SAP,Oracle,金蝶,用友等;简单说一下,SAP 现在主要推HANA Cloud, 当然也有中小企业标准版,总体来讲,SAP的全业务流程设计思想是比较好的,但是基于它的开发语言ABAP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它的发展,所以它又折腾出一个cloud开发平台,也就是支持java等主流语言开发,能够与它自身的HANA数据库,CDS可以理解为数据库表视图,OData支持数据视图发布为odata协议,BW数仓,fiori界面(list报表像Excel那种,Overview报表,那种概览),及对象模型通信交互的这样一个按需租赁的开发平台,同时它也有自己的BI产品SAC,也搭载了西门子的一个低代码平台mendix,产品本身是好的,但是因为产品价格高,还需要第三方实施团队,如果公司投资少于几百万每年,且缺乏专业懂开发及财务等业务流及数据流的IT团队,那么奉劝一句,除非SAP能给你实地考察和产品完整的演示,否则不建议选用。而国内的金蝶云苍穹及星汉等产品,总体架构模型还是基于BOS就是一个可以拖拽生成表单界面的功能名称,支持插件即自定义逻辑,如使用java开发,另外也支持sql报表等,但是国内的产品一个不足就是BI产品,当然这块大家可以选择市面的tableau,Power BI等,还有就是业务的端到端完整性,国内产品实施最大的一个问题就是对企业的妥协,即针对企业定制化需求实施,问题是企业多数的需求文档其实质量很差,根本无法满足业务流及数据流相结合的标准,比如应付,从合同-订单-出入库-结算-付款在整个业务流内,每一个节点都会产生很多数据维度,比如日期,单据编码,类别以及数值类型的数据,从设计角度来讲,较大的维度如公司,项目,部门等组织架构类的类别维度应考虑进去,另外地域性的维度如国家,省份,市,区域等也应纳入考虑,再就是项目标准作业WBS框架,确保合理及标准化。而多数企业觉得没有必要,就会造成数据的缺失问题。还有一些公司觉得体量小,很多该有的业务节点直接省略,比如客户的承兑汇票管理,没有审批,没有电子化记录,导致背书,贴现等随意而无法跟踪处理。
回归而言,企业的核心发展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管理水平的提升,而是核心技术的提升。而ERP其实主要服务于管理,针对三级终端用户,如业务人员,如何将数据在线共享及跟踪是核心,而针对中层管理则是如何把控自己部门的人财物,比如预算的管理,物资采购的管理,人员绩效及日常项目计划,进度,监控等管理,而针对高层则从整体年度计划的进度,利润,现金流等更高层级的监控决策管理。以结果为导向去设计ERP,以数据流,业务流为基准去设计详细的业务架构,以数据的全生命周期管理去设计企业的数据架构是保障ERP成功的核心,而最核心最基础的是数据的电子化,很多企业在处理业务的时候,直接一个Excel或者pdf附件上一个OA审批就结束了,其实这部分数据应该放在明细表去电子化,以此来作为数据全生命周期的后端AI分析及数据模型分析,我们前期收集的数据,都是为了后期精准的分析以辅助决策,进而验证模型来达到预测及预防性损失的目的。所以要确保成功,首先要实现全面的数据电子化,再次要结合数据流及业务流的思想,最后一定要要求厂商的实地考察及产品演示,在业务蓝图阶段要求他们出具业务流与数据流的明细字段级别的设计架构,确保业财融合,确保数据模型的可行性,这样才能方便BI去连接以及使用AI等工具去分析预测。
最后再友善提醒一下企业的老板们,ERP是一个全公司都需要付出精力去完成的事情,一定要有实行完善的项目管理思维去驱动ERP的落地,针对项目的目标,范围,人员,问题,风险,沟通,项目WBS,培训,开发等都必须有明确的认识与规定才能使企业真正收益,真正能从财务杜邦分析方法中追溯到业务明细,才能横向及纵向多维度对比分析,实现一体化自动化数据流,减少企业的人员投资及降低决策风险,降低试错成本。
本文转自 知乎,原文链接:https://zhuanlan.zhihu.com/p/547232708,如需转载请自行联系原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