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管理

0

ERP的应用价值

头像
小财

之前调研过一家企业,本身规模不是很大,大概几百人的样子,但是公司领导却非常注重公司治理,正在着手大力改革。找了做ERP的厂商去做调研,双方在积极洽谈,项目应该会很快被推进。

调研期间,发现他们还请了其他咨询公司,来为他们做“精益生产”,当时也挺佩服公司领导的魄力。不过参观了他们车间后,也确实让人感觉,他们公司正在做的这些事情,也是势在必行。车间管理混乱,生产计划无序,毛坯原材料随意摆放,库存积压的产成品占满了所有货架……像这种技术附加值比较低的行业,毛利微薄,只能通过扩大市场、降低成本来维持生存。所以,他们着急也在所难免。

因为调研时间比较短,没有真正了解到他们上ERP的真实意图,但据我估计,应该是他们领导把我们这些外部智力当成了救命稻草,有枣没枣,先打一杆子再说。所以,我很为以后给他们实施ERP的顾问感到担心,他们要承载这个企业太多的期望……

不禁让人疑惑,一套ERP系统能为这样的企业带来怎样的价值。

一般的ERP售前顾问,都会讲ERP带给企业的好处:业财一体化、降低库存、客商分析、订单分析、毛利分析、数据报表……这些都是,但不是核心,或者说并不是企业最迫切的。甚至不用ERP,传统的方式也可以实现各种指标的分析,达成管理诉求。ERP才诞生多少年,难道说,在没有ERP之前,企业这些方面就是缺失的么,没这个道理。所以,ERP只是随着时代进步,人们通过现有的工具,发明的一套用作企业管理的工具。ERP是为了更好地管理而存在的,切不可本末倒置。有好多企业是为了信息化而信息化,这是完全不得要领的。

我觉得,ERP带给企业的最核心的价值是——固化流程。

何为“流程”?有好多企业认为“流程”就是“审批流”,这是不对的。如果简单地认为“审批流”就是管理,就有些狭隘了,事实可能恰恰相反。我之前在做ERP顾问的时候,是比较抵触“审批流”的,因为一个企业审批流程比较多,一方面工作效率比较低,另一方面这也恰恰反映出企业的管理水平比较底下。

以采购业务为例,采购员做一个采购订单,都要报经采购经理审批。我见过一个企业,甚至购买一台电脑,都要签到总经理才算数。这种的,我觉得完全没有必要。领导事情本来就很多,让他审批这些单子,你让他看什么呢,他又怎么可能在那么短的时间内权衡利弊,而且,一旦出现问题,都没办法追责。一旦追责,总是有这样的理由——“这是领导签字的”——这算是推卸责任。

正常的做法应该是,为供应商建立价格目录,并且由价格管理专员来维护价格目录,公司要定期评审并调整价格目录。采购员在下达采购订单时,系统自动从价格目录中带出价格,并且不可修改。对于零星采购,或者非常规采购,这种确实没办法提前确定价格的,也要通过价格管理专员来发起价格申请,并维护到系统中,采购员方可在系统中下单。这样就严格控制了采购的价格底线,而不用单单审批。再进一步,对于价格调整比较多的情况,要设立考核指标,考核相关的采购员,为什么会出现如此大量的价格波动,以此来为采购员施加压力。

所以,对于“流程”更好地理解,我认为应该是“规则”。ERP的目标,应该是为企业设置管理规则,业务员只能通过ERP系统,按照这些规则做事,这是最核心的。

一个企业有了管理“规则”还不行,得有人维护、有人执行。因为事物总是趋向于无序的,也就是“熵增”的,这是自然规律。所以,就需要借助ERP这样的工具,来“固化”这些流程,并辅之以相应的考核指标,促使人们必须在ERP中完成相关业务,这样才能保证公司的管理思想能一直贯彻下去。

企业管理的目标是,以最小的资源代价,换取最大的收益。所以,在衡量ERP价值的时候,要实际贴合公司的运营状况来做出判断。一个企业在飞速发展的阶段,由于业绩突飞猛进,丰厚的利润往往掩盖了潜在的风险,当企业发展遇到瓶颈的时候,这些掩盖的问题都会暴露出来。如果企业没有早期做准备,这个时候再考虑用一套ERP系统来扭转乾坤,力有不逮。晴天补房,雨天不愁。

真正能让这种企业改头换面的,应该是技术创新,而非修修补补。



本文转自 知乎,原文链接:https://zhuanlan.zhihu.com/p/118665136,如需转载请自行联系原作者
头像
丢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