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管理

0

ERP基础知识

头像
小财
  1. ERP基础知识
    1. 简介:ERP系统是一个以财务管理为核心,集成企业人、财、物、产、供、销的全业务流程的信息管理平台
      1. 人:企业内部使用的人员
      2. 财:财务部门
      3. 物:企业内部从销售、到采购、到生产的所有物料信息
      4. 产:生产
      5. 供:采购
      6. 销:销售
    2. ERP的发展历程
      1. 五个阶段
        1. MIS
        2. MRP - 20世纪60年代
        3. MRP II -20世纪80年代
        4. ERP - 20世纪90年代
        5. ERP II -21世纪
      2. ERP理论的形成是随着产品复杂性的增加、市场竞争的加剧以信息全球化而产生的
      3. MIS系统 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
        1. 企业的信息管理系统主要记录大量原始数据,支持查询,汇总等方面的工作。是一个由人、计算机及其他外围设备等组成的能进行信息的收集、传递、存储、加工、维护和使用的系统
      4. MRP物料需求计划 Material Requirement Planning
        1. 企业的信息管理系统对产品构成进行管理,借助计算机的运算能力及系统对客户订单、在库物料、产品构成的管理能力,实现依据客户订单,按照BOM(产品结构清单)展开并计算物料需求计划
        2. 实现减少库存,优化库存的管理目标
        3. 对“物”的管理
      5. MRP II制造资源计划 Manufacture Resource Planning
        1. 在MRP管理系统的基础上,系统增加了对企业生产中心、加工工时、生产能力等方面的管理,以实现计算机进行生产排程的功能
        2. 同时也将财务的功能囊括进来,在企业中形成以计算机为核心的闭环管理系统
        3. 这种管理系统已能动态监察到“产、供、销”到全部生产过程
      6. ERP 企业资源计划 Enterprise Resource Planning
        1. 以计算机为核心的企业级的管理系统更为成熟,系统增加了包括财务预测、生产能力、调整资源调度等方面的功能
        2. 配合企业实现JIT管理全面、质量管理和生产资源调度管理及辅助决策的功能
        3. 成为企业进行生产管理及决策的平台工具
        4. 功能
          1. 机会与营销
          2. 销售
          3. 服务
          4. 需求计划
          5. 项目管理
          6. 供应链设计
          7. 供应计划与执行
          8. 库存评估与生产成本
          9. 质量控制
          10. 人力资源
          11. 仓库管理
          12. 生产制造
          13. 采购
          14. 财务
      7. ERP II电子商务时代的ERP
        1. Internet技术的成熟为企业信息管理系统增加与客户或供应商实现信息恭喜那个和直接的数据交换的能力,从而强化了企业间的联系,形成共同发展的生存链,体现企业为达到生存竞争的供应链管理思想
        2. ERP系统相应实现这方面的功能,使决策者及业务部门实现跨企业的联合作战
        3. 目前大部分的企业ERP还是停留在第四阶段,少部分企业在往第五阶段转变
        4. 大产业链和产业集群可以做的事情
      8. 总结
        1. MRP - 20世纪60年代
          1. 库存计划物料信息集成
            1. MPS,PRP,CRP
            2. 库存集成
            3. 工艺路线
            4. 工作中心
            5. BOM
        2. MRP II - 20世纪80年代
          1. 资金流信息集成
            1. 销售管理
            2. 财务管理
            3. 成本管理
            4. +MRP功能
        3. ERP - 20世纪90年代
          1. 多行业、多地区、多业务供需链信息集成
            1. 法制条例控制
            2. 流程工业管理
            3. 运输管理
            4. 仓储管理
            5. 设备维修管理
            6. 质量管理
            7. 产品数据管理
            8. +MRP II功能
        4. ERP II - 21世纪
          1. 协同商务
            1. CRM/APS/BI
            2. 电子商务
            3. 即时通讯
            4. Internet/Intranet
            5. 工作流管理信息系统
    3. ERP能给企业带来什么价值
      1. 动态掌握分销处多销售情况和库存,合理调配产品,加快了市场反应速度
      2. 准确成本核算,迅速报价,赢得市场
      3. 准确的分销数据,可以加强对经销商的管控力度
      4. 现代市场是一个快鱼吃慢鱼的市场,ERP系统可以提供很准确的销售信息,提高企业对市场的反应速度
      5. 按期交货,提高顾客的满意度
      6. 降低库存,包括原材料、在制品和成品的库存
      7. 减少生产的盲目性和库存积压,节约库存资金
      8. 提高劳动生成率。合理利用资源,缩短生产周期,减少加班工时,减少短缺件,提高生产率
      9. 简化无效率、复杂的企业流程,提高工作效率,减少无效工作人员,降低企业营运成本
      10. 加强了财务管理,减小财务收支差错和延误,减少经济损失,提升产物管理的效率
      11. 将企业内部的流程予以标准化,提升企业管理水平
      12. 管理规范化,减少认为错误,对产品质量起到一定的保证作用
      13. 决策科学化:高度的信息集成,各项数据更加准确,为领导决策提供了更加准确的依据
      14. 满足企业新的发展战略的需求,实现管理模式的转变,向管理要效益
      15. 扩展全球运筹的能力,增加企业营运弹性
  2. 企业信息化系统演进路线
    1. 从工业1.0到工业4.0的进化
      1. 第一次工业革命(工业1.0)
        1. 伴随着蒸汽驱动的机械制造设备的出现,人类进入了“蒸汽时代”
        2. 机械自动化 - 18世纪末
      2. 第二次工业革命(工业2.0)
        1. 伴随着基于劳动分工的底气驱动的大规模生产的出现,人类进入了大批量生产的流水线式的“电气时代”
        2. 电气化 - 20世纪初
      3. 第三次工业革命(工业3.0)
        1. 随着电子技术、工业机器人和IT技术的大规模使用提升了生产效率,使大规模生产自动化水平进一步提高
        2. 数字化 - 20世纪70年代
      4. 第四次工业革命(工业4.0)
        1. 基于大数据和物联网(传感器)融合的系统在生产中大规模使用
        2. 智能化 - 21世纪
    2. 什么是“数字化转型”
      1. 数字化转型是指企业发动全员在各个层级、在各个价值链采用日益三爷话的数字突破性激素改变运营方式,实现深刻而显著的现有和新型业务价值以满足客户日益增长需求的变革
    3. 企业数字化转型势在必行
      1. 数字化企业是以客户为中心、通过数字化技术推动自身业务从塑和转型的企业。IDG对IT和企业决策者的调查结果显示,企业的数字化转型将为企业带来员工生产力提升、数据驱动业务价值提升、客户体验提升等8个方面的价值
      2. 企业数字化转型
        1. 客户体验
          1. 通过数据收集和分析来理解客户需求、满足客户的体验
        2. 移动业务
          1. 提供安全、优化的随时随地可以获得的移动应用
        3. 流程自动化
          1. 对业务或流程进行数字化优化,提高流程自动化程度
        4. 收入来源
          1. 开发新的数字业务/收入流
        5. 产品创新
          1. 通过数字化产品升级,或开发新的产品/服务实现营收增长
        6. 供应链优化
          1. 全球数据和信息的流动,使商品、服务、金融和人员的流动成为可能
        7. 员工生产力
          1. 通过移动、数据访问来辅助流程等工具来提高员工的生产率
        8. 数据驱动业务
          1. 通过数据可用性和可见性更好的管理业务表现的能力
    4. 企业信息化演进路线
      1. 第一阶段
        1. 单个应用信息孤岛
          1. 特点:业务分析“点对点”
        2. 单位各部门从各自的实际工作出发,开发了满足自身业务电子化的管理信息系统
      2. 第二阶段
        1. 纵向应用、信息交互
          1. 特点:业务分析“点对点”,数据共享“点对点”
        2. 纵向贯通、横向集成
          1. 特点:业务分析“点对点”,数据集成“服务化”
        3. 各部门在强调部门业务数据和业务流程纵向贯通的同时,开始开展本部门“上下游”业务数据和业务流程的横向集成。达到减少工作量,提高工作效率的目标
      3. 第三阶段
        1. 一体化建设
          1. 业务分析“一体化”,数据集成“平台化”
  3. 将信息作为企业核心资源,从企业层面开展企业信息化,从而支撑业务流程的快速变化,达到信息的高度一致和共享


本文转自 知乎,原文链接:https://zhuanlan.zhihu.com/p/529258000,如需转载请自行联系原作者
头像
丢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