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管理

0

【CAFS两会热评】樊轶侠 | 财政政策助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头像
财神

转自: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

党的二十大报告将“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进入创新型国家前列”纳入2035年我国发展的总体目标,并强调要“提升科技投入效能,深化财政科技经费分配使用机制改革,激发创新活力”。

樊轶侠

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

 资源环境和生态文明研究中心研究员 

2023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到,五年来,我们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完善国家创新体系,推进科技自立自强,紧紧依靠创新提升实体经济发展水平,不断培育壮大发展新动能,有效应对外部打压遏制。

 党的十八大以来,财政部门加强资源统筹,强化关键核心技术等重大战略任务经费保障,并持续深化财政科技管理改革,财政日益成为支持科技自立自强的“重要引擎”。2012-2021年,全国财政科技支出达8.25万亿元,年均增长8.42%。2022年我国全社会研发经费支出首次突破3万亿元,基础研究投入比重连续4年超过6%,全国基础研究经费五年增长1倍。近年来,财政部门先后出台了一系列研发激励税收优惠政策,通过分担研发创新的风险成本激发创新主体活力。比如不断提高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比例,将制造业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分别从50%、75%提高至100%,对企业出资科研机构等基础研究支出允许税前全额加计扣除,有效激发了企业研发投入积极性。聚焦高新技术企业、科技成果转化、引才用才等方面实施的系列税收优惠政策,为科技创新和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了新动能。同时,党的十八大以来出台的一系列优化科研经费管理的政策文件和改革措施,也有力激发了科研人员的创造性和活力。

 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处于蓄势跃迁、快速迭代的关键阶段,主要发达国家对研发创新的激励形式日益多样,在诸多支持举措中,财税激励政策的重要性凸显。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要求“财政引擎”动力更足、效能更强、改革红利持续释放。下一步继续深化财政科技体制机制改革的主要发力点在于:第一,优化科技支出结构,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发挥好政府在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中的组织作用。第二,继续加大基础研究投入力度、提高投入效能,夯实科技自立自强之基。第三,深化财政科技经费分配使用机制改革,破除各类制约发展的障碍。第四,聚焦关键创新要素,继续发挥好税收政策的激励作用,进一步突出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第五,完善财政科技预算管理制度。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本文转自 新浪新闻,原文链接:https://finance.sina.com.cn/jjxw/2023-03-06/doc-imyixcpy0628324.shtml,如需转载请自行联系原作者
头像
丢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