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管理

0

耗时数载、投资千亿,C919首飞失利原因何在?人民日报所言终成真

头像
张财神

这段时间,有关国产C919客机在试飞途中,疑似反推装置发生故障,试航计划被迫中止的消息,引发了广泛关注。

目前,对于C919试飞一事,官方并未做出正式回应,我们也无从得知此次故障,究竟会对C919造成什么样的影响。然而与故障相比,国内那些在C919试飞失利后,急不可耐跳出来“喝倒彩”的人,更让人觉得可悲



作为首架国产客机,C919从研发到亮相,历时17载、投入上千亿,囊括了24个省市、超1000家单位和500多家供应商,近30万人的参与。如今却因一次小小的失利,被自己人“肆意抹黑”,又怎么能让人不心寒呢?

而且,那些“喝倒彩”的人,可能连反推装置是什么都不知道,就在这妄加评论,说什么“C919试飞都过不了,以后商飞了也没人敢坐”。可事实上,反推装置发生故障,对于飞行其实并不会造成多大影响

如果稍微了解一下,大家就能发现,反推装置只不过是在飞机降落的过程中,为飞机提供反向推力,从而让飞机的速度更快的减慢下来。

但是,一架合格的飞机除了反推装置外,还会装备机轮刹车和减速板,其中依靠反推装置减速,只占到飞机减速的5%



也就是说,哪怕反推失效,飞机也能依靠机轮刹车和减速板完成降落。另外值得一提的是,C919反推装置采用的发动机,是由美国CFM公司生产的LEAP-1C发动机。

CFM公司作为世界上数一数二的发动机厂商,一项以发动机质量而闻名。这次的LEAP-1C发动机,还是CFM公司“专门”为C919设计的,所以此次故障或许真的只是一个“小意外”吧

当然,这次事情的发生,也给我们提了一个醒,人家的东西毕竟是人家的,技术还是掌握在自己手中,各方面才能有保障。就连人民日报也曾发文指出,“对于外企,我们要抛弃一切幻想”,打铁还需自身硬。



所以,针对C919接下来的方向,应当要加快国产发动机的生产,尽早实现C919的全面国产制造。毕竟,被别人“卡脖子”的滋味,可并不好受,看看这几年的芯片领域,在老美的打压下,国产芯片可谓是举步维艰

而除了半导体领域,在被誉为“生物芯片”的端粒抑衰领域,我国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也是饱受日、美等国的打压。例如前几年,日美等国曾利用一种细胞提能技术(国产“莱特惟健”成果核心机制),不断抢占我国老龄市场。

据了解,此类技术在海外市场中的表现十分亮眼,因其在多项实验中,表现出减缓机能下滑、回转老龄进程而备受关注。被日、美经由亰东、天貓等渠道带入我国后,直到国产“莱特惟健”技术出现前,都无人能出其左右。



所幸,“莱特惟健”类似技术的出现,不仅在纯度上大大提升,在成本上更是下降至同类物的十分之一。自此,才让我国在生物领域,能够与海外技术同场竞技。而C919想要再次“起飞”,或许也要借鉴上述物的发展经验

好消息是,随着国家对于前端技术发展的扶持力度越来越大,近几年国产技术的高速也是有目共睹。而根据业内人士所言,国产飞机发动机技术也在稳步向前,预计未来20年内,国内航空将会新增客机9284架



判断一架飞机的好坏,是要根据它的正式飞行过程来看,在前进的过程中,肯定也会遭遇一系列的问题。

每一次成功的背后,都是千百次失败经验的累积,所以C919一次的失利,并不能代表什么,敢于在问题中反思,积极寻求解决的方法,才是我们在此次事件中应该有所感悟的方向。

国产C919客机研发至今,从一开始的“摸索过河”,到现在能够自主生产,凝聚了太多国人的心血。因此我们要有信心,在不久的未来,C919必定能“翱翔在天际”。



本文转自 网易新闻,原文链接:https://www.163.com/dy/article/HUA5B0DH05561249.html?f=post1603_tab_news,如需转载请自行联系原作者
头像
丢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