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美国升级对华半导体禁令以来,便多次施压西方盟友跟进,但各国既不想失去中国市场,也不想挑起外交对立,所以一直处于观望的状态。
作为半导体大国的荷兰,一直是美国重点施压的对象,但荷兰对此一直表现得十分谨慎。前不久,荷兰外贸大臣施赖纳马赫尔在采访中表示,在阿斯麦向中国出售芯片设备问题上,政府将捍卫自己的经济利益与国家安全,做出自己的决定,不会盲目跟随美国对中国的出口限制措施。施赖纳马赫尔还特别强调,如果将对华出口芯片设备问题,放到欧盟篮子里去与美国谈判,最后的结果只能是荷兰,将极深紫外线光刻机交给美国,那荷兰所面临的情况将会更糟。
继施赖纳马赫尔之后,荷兰经济事务与气候大臣米奇·阿德里安森斯,也在本月初对外表示,荷兰与中国有很多商业往来,很多荷兰公司都在中国开展业务,荷兰在对华关系上非常积极,并且一直致力于与中国保持良好关系。尽管在高科技出口问题上,美国频频施压,但荷兰不愿过度限制对华出口。阿德里安森斯还警告称,中国的技术开发周期非常快,阻止中国获得尖端技术是不可能的,西方对此不应该“太过天真”。
随后,阿德里安森斯又将话题转向美国的《通胀削减法案》,称其对荷兰以及欧盟的工业与经济产生了负面影响。在美国高额补贴以及调低能源价格的举措下,欧洲的工业生产线有向北美转移的倾向,这将严重打击欧洲的竞争力。
有外媒分析称,施赖纳马赫尔以及阿德里安森斯的表态足以证明,荷兰并不打算屈从于拜登政府的对华企图,甚至表现出对美国选边站队主张的反感,荷兰政府可能会尽一切可能,维护自身利益以及中国市场。
然而,上述表态过了不到一周,荷兰便上演了一幕出尔反尔的戏码。据彭博社报道,荷兰方面正在考虑,禁止向中国出口制造14纳米,或更先进芯片的设备,具体管制措施最快下个月出台。尽管相关措施仍在商议中,但知情人士称,荷兰官员倾向于与美国合作,原因是荷兰面临着与美国相似的国家安全问题。
不可否认,荷兰态度的转变,与美方的施压有很大关系,但应该看到,发展对华关系对荷兰利益极大,恶化对华关系则会对荷兰带来不小的损失。作为大西洋沿岸国家,荷兰以发达的港口和河运海运著称,被称为“海上马车夫”。荷兰是中国在欧洲的第二大贸易伙伴国,与中国的贸易合作非常紧密。据相关统计数据可知,自2015年以来,中国输入荷兰的出口额以每年8.7%的均速递增,远超荷兰总进口额年涨幅。2021年,中荷贸易额再创历史新高,达到了1164亿美元,同比增长26.9%,双边经贸合作形势向好,荷兰稳居中国在欧盟的第一大投资目的国和第二大投资来源国。
除此之外,对于荷兰半导体巨头阿斯麦而言,中国市场的规模与价值已经超过北美市场,而且这一趋势,将会随着时间推移而不断扩大。阿斯麦的总裁温彼得,已多次在公开场合表态,中国是全球半导体产业不可或缺的参与者,任何针对中国的负面举动,都必须小心谨慎。
在后疫情时代,中国是全球经济复苏的“发动机”,荷兰应该以客观的眼光审视中国,制定灵活务实的对华方针,而不要被第三方带偏,做出有损两国关系的行为。
本文转自 网易新闻,原文链接:https://www.163.com/dy/article/HO2RR8C20534VFF7.html?f=post1603_tab_news,如需转载请自行联系原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