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管理

0

签约超90亿元项目、发布产业政策 成都高新区布局车载智能系统产业赛道

头像
小财

封面新闻记者 杨金祝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推进新型工业化,加快建设制造强国”。

1月6日,成都高新区车载智能系统产业发布会在中国-欧洲中心举行,现场发布成都高新区车载智能系统产业发展规划与产业政策十条,揭牌启动国家智能网联汽车创新中心新一代车载智能终端基础平台等高能级创新平台,现场10个重点项目签约投资总规模超90亿元。

打出政策组合拳

推动车载智能系统产业迈向千亿级台阶

早在2020年12月,随着《成都市智能网联汽车道路测试管理规范实施细则(试行)》发布,成都高新区在新川创新科技园打造四川省首个公开道路的“车路协同”应用示范项目,并获得四川省首批12台自动驾驶车辆的路测牌照,标志着成都高新区车载智能系统产业步入实质性发展阶段。

为进一步推动车载智能系统产业发展,现场发布了《成都高新区车载智能系统产业发展规划(2023—2027年)(征求意见稿)》)与《成都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关于支持车载智能系统产业发展的若干政策(征求意见稿)》,为推动车载智能系统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政策助力。

记者从发布会上了解到,为推进车载智能系统产业“建圈强链”,通过梳理研究国家、省、市、区40余个相关政策文件,咨询重点企业和行业专家意见,成都高新区拟出台车载智能系统产业政策10条,包括“加快产业集聚发展、增强技术自主创新能力、支持产品示范场景推广、加快完善产业生态”四大方面。

加快产业集聚发展方面。对新设立全国性总部、区域性(功能性)总部的车载智能系统产业的链主企业分别给予最高1亿元、1000万元的落户奖励;对新引进的车规级芯片等关键核心零部件先进制造项目,按项目实际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的5%给予最高2亿元奖励;对企业年营业收入(或年产值)首次突破一定规模的,经认定一次性给予最高500万元奖励,每上一个台阶奖励一次,支持本土企业做大做强。

据悉,在产业布局方面,成都高新区将协同联动龙泉驿区打造车载智能系统高新技术产业带,构建“一核一区一基地”发展格局,以高新南区为车载智能系统产业创新引领极核,以高新西区为车载智能系统关键硬件制造基地,以成都未来科技城为车载智能系统核心部件集聚区,预计到2027年核心产业规模达到1000亿元。

集中签约总投资超90亿元

加快打造车载智能系统产业生态圈

大会现场,成都高新区与吉利汽车成都研发中心项目、智能网联汽车车载智能终端基础平台项目、成都岷山智能传感技术研究院项目等10家合作方集中签约,投资总规模超90亿元。

据悉,本轮签约主要聚焦智能汽车整车研制及车载智能终端硬件设备、软件系统研发领域,通过引入国内头部车企研发中心、车载智能系统开发和智能驾驶头部研究机构等项目,将进一步构建成都高新区智能车载系统产业生态,引领成都智能汽车产业发展。

如签约落地的吉利汽车成都研发中心项目,将依托吉利集团研发优势和成都高新区地图与定位、算法等人才聚集优势,开展高精地图应用开发、搭建高精地图验证体系、自动驾驶核心算法等核心业务研发;长沙智能驾驶研究院有限公司全国第二总部项目,拟在成都高新区投资建设全国第二总部项目,打造超500人的人工智能高精尖团队,成为高端装备产业链领军企业。

此外,活动现场,国家智能网联汽车创新中心新一代车载智能终端基础平台正式揭牌。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本文转自 新浪新闻,原文链接:https://finance.sina.com.cn/jjxw/2023-01-06/doc-imxzheuc5674416.shtml,如需转载请自行联系原作者
头像
丢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