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管理

0

应用系统化投资 顺应居民财富大增长

头像
张迅

  近日,在证券时报社主办的“2022年中国金融机构年度峰会”上,中欧基金董事长窦玉明表示,伴随居民财富管理需求升级,公募基金生产方式面临变革,行业亟需提升投资策略容量,同时提供风格明确、目标清晰的资产配置工具。系统化投资就是一种解决方案,它是介于基本面和量化多因子投资之间的一种投资方式,在全球越来越多地成为投资主流。

  窦玉明说,和传统基本面投资相比,系统化投资像雷达扫描,优势在于投资宽度,而传统基本面研究像聚光灯,优势在于投资深度。和传统多因子投资相比,系统化投资的α收益主要来源于模型产生的预期差,而传统多因子α收益主要来源于挖掘有效因子。

  窦玉明认为,系统化投资适合资产管理机构及个人做底仓配置。原因在于系统化投资是全行业的配置,不会偏移到某个单一行业;其次Alpha稳定性较好;最后是容量大,对于市场上热门的投资板块会自动追踪做出调整。

  “为何要做系统化投资?中国居民的财富需求在发生变化,从过去的间接融资为主向直接融资转变,从过去的实物资产、房地产为主,转向金融资产。我们如何为居民提供风格明确、目标清晰的产品?这是基金行业和其他资产管理同业要做的重要的事。”窦玉明表示,“公募基金行业确实面临产能瓶颈,过去的公募生产方式相对强调基金经理的个人作用,而一个人的投资研究能力是有限的,一个人能研究的股票数量也是有限的。”

  窦玉明认为,基金行业需要改变投资方式,从过去“强调个人”转向“更加强调团队”,而系统化投资是朝着这个方向转变的好策略。

  窦玉明指出,公募基金适合做系统化投资且有着自身优势。第一,公募基金的研究实力为系统化投资奠定基础。公募基金的研究队伍在各类资产管理机构中人数较多,研究能力较为扎实。这么多研究成果如何转化成投资业绩?如果更多用模型去转化效率会更高。第二,量化投资对于系统投入的要求很大,还涉及IT系统的开发和数据的积累,系统的投入是经年累月的,积累的时间越长整体策略就会越有效。公募基金系统投入较大,研究投入也比较大,因此公募行业往系统化投资方向走是顺理成章的。

  窦玉明总结,系统化投资顺应居民财富大幅增长的现状,也能提供容量更大的策略,改变现在过多依赖基金经理个人、投资产能受限的问题。“要把研究成果、IT资源结合,并开发出有效的投资策略模型,让模型可以代替基金经理个人选股票、做组合。系统化投资要做好三件事——做好研究、做好系统、做好量化团队。”(詹晨)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本文转自 新浪新闻,原文链接:https://finance.sina.com.cn/roll/2022-12-09/doc-imqmmthc7535013.shtml,如需转载请自行联系原作者
头像
丢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