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管理

0

刚刚,疫情政策又调整!我最担心的,是这些人…

头像
珠珠

作者:蒋叔



来源:蒋三观(ID:jsgj3g)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我是蒋叔。



昨天,疫情防控传来一个“重磅”消息——



国家出台了防疫“新十条”。



内容很长,我拎两条出来简单讲讲。



除养老院、福利院、医疗机构、托幼机构、中小学等特殊场所外,不要求提供核酸检测阴性证明,不查验健康码。



这意味着,我们即将跟健康码说再见了。





不再对跨地区流动人员查验核酸检测阴性证明和健康码,不再开展落地检。



种种迹象无一不指向,要有序“放开”了。





今天,《新冠病毒感染者居家治疗指南》也下发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网友们纷纷感叹,仿佛在见证一个时代缓缓落幕。



这一刻,我们等待太久了。



回顾这三年,那些人那些事,恍然似如昨。



三年下来,最辛苦最累的无疑是医护人员。



而接下来,他们将面临更大的挑战。



今天,谨以此文,缅怀那些永远留在昨天的人。



以及还在坚守岗位的他们。



2020年6月1日,彭医生的孩子在武汉出生了。



是个可爱的女婴,小名叫六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彭医生妻子不断跟六一讲述父亲的经历。



她希望,六一长大后,能为爸爸感到骄傲。



我想,六一肯定会很骄傲。



因为她有一位英雄父亲,他是一位医生。



那时,彭医生坚守一线。



当疫情开始有了好转,他的生命却永远定格在29岁。



留下怀孕6个月的妻子,及一场未完成的婚礼。



婚礼原本定在春节假期,但因疫情推迟了。



他办公桌抽屉里,还放着没发出去的请柬。



他走后,一家人的生活陷入困顿。



直到六一到来。



彭医生妻子曾发了一条这样的朋友圈。



“万般辛苦,看到你聪明可爱,什么都不重要了。”



六一是彭医生生命的某种延续,代替他来到家人的生命中,抚慰他们的心伤。



生活才又有了盼头。



死亡永远不会是爱的终点,遗忘才是。



斯人已乘黄鹤去,幸好此地并未空余黄鹤楼。



有位主管护师张护士长,也留在了2020年。



她是山东第一批援鄂医疗队员,结束援助任务后,回到家乡隔离。



隔离期满正准备回家,她却倒下了。



“黑脸”胡医生,抢救了四个多月后,历经磨难,最终还是去了天上; 因公殉职的刘院长,生前他留下嘱咐:“如果万一,不要插管抢救”; ……



这些为护民众周全而付出生命的白衣天使,让我们这些幸存者不再任性。



在为那段时光流泪的时候,我们知道在伤痛些什么。



不能忘,也不敢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危急关头,还有成千上万的医护人员逆流而上,白衣为甲。



我们不知道他们是谁,但我们知道他们为了谁。



2020年初,武汉疫情告急。



84岁的钟南山院士连夜乘高铁赶往武汉,只能在餐车休息。



他郑重宣告“人传人”,一场全民战疫正式打响。



在武汉金银潭医院,一位医生连续工作数天,因劳累过度,行走过程中重摔在地。



他神情恍惚,久久没有爬起来。



张定宇院长,患有渐冻症,仍每天奔波于各个病区间。



那段时间,他总是凌晨2点休息,4点就要起床开始工作。



凛冽寒冬下,医护人员躺在室外的冰冷的草地上,昏昏睡去。



一方有难,八方支援。



四面八方的医疗支援队逆流而上。



24岁的甘医生,毅然踏上回武汉的路。



当时各地交通停摆,她便推出自行车,背上干粮,跨越300多公里,历时3天3夜,才抵达医院。



谈及为何要这样做,她说:



“退回去,一点希望都没有;往前走,总能到单位。”



汶川籍护士两度请战赴鄂。



一句“我是汶川人”让人红了眼。



在使命和责任面前,她们没有丝毫推脱。



脸上那一道道印痕,或深或浅,写满艰辛。



那双被消毒液、洗手液、滑石粉浸泡侵蚀的手,伤痕累累,触目惊心。



她们也是丈夫、妻子、父母、儿女,但一穿上白大褂,就是“勇士”。



一声令下,便开启连轴转的工作模式,用肉身挡在民众前面,筑起了一道墙。



看似无坚不摧的背后,其实她们也有软肋。



火神山医院的一位护士,得知母亲去世的消息后,泣不成声。



朝着家的方向三鞠躬,悼念母亲。



自己是医者,却无法医治至亲。



疫情当前,她连流泪的时间都没有。



我们总数都说,医护人员是英雄。



可脱下白大褂,他们也只是平凡人。



最终能战胜疫情,靠的就是千千万万这样有血有肉的平凡人。



防疫新政策落地,人们的生活走向正常化。



与此同时,我们将面临与病毒不期而遇的巨大可能。



但先感染的,可能是直面病毒的医护人员。



他们面临的挑战,将是前所未有的。



好在,针对这个问题,政策一直在优化。



不管是“二十条”还是“新十条”,都有作出相应的措施。



国家卫生健康委疫情应对处置工作领导小组专家组组长梁万年称:



将从7个方面做好准备工作,严防出现医疗资源挤兑。



这三年,最苦最累的,医护人员必须榜上有名。



接下来的时间,他们仍然要坚守岗位。



所以,我们在享受自由的同时,要记得,没有什么岁月静好,不过是有人替我们负重前行。



这一次,为我们拼命的人,叫医护人员。



点亮「赞+在看」,转发此文,缅怀这三年守护过我们,本不该这么早离开的他们。



致敬还在守护着我们的他们。



后疫情时代,请保护好自己和身边的人。



等风吹雾散,等春天到来,一切都在慢慢好起来。



THE END



·本文首发蒋三观(ID:jsgj3g),作者:蒋叔,超爱生活,超爱码字,写男欢女爱,也写人生百态,一个内心温暖的睿智大叔。



请保护好自己和身边的人!



本文转自 网易新闻,原文链接:https://c.m.163.com/news/a/HO3JRG9G0553PC32.html?spss=backflow-index-hotlist,如需转载请自行联系原作者
头像
丢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