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栽好梧桐树,引得凤凰来”。
经过数十年的发展,我国已经成为令人瞩目的“世界工厂”。2022年我国制造业总量达到40万亿以上,连续13年在世界登顶,这对于国人来说无疑值得骄傲。
但你知道吗?我国制造业也有过一段“黑历史”——曾败退东南亚,市占率从80%降到1%。这又是怎么回事呢?
- 保有量超2亿辆,市占率从80%降至1%
众所周知,地南亚地形特别,因此当地居民出行多以摩托车为主。从1990年代开始,印尼、越南等地区,摩托车保有量就开始大增。数据显示,当前整个东南亚摩托车保有量大概在2亿上,称之为“世界头号摩托车市场”也不为过。
上世纪90年代初,日摩托车企率先入驻东南亚各国,一下子拿下90%以上的市占率,当时大街小巷随处可见日本摩托。后来我国摩托车产业日趋成熟,进军东南亚市场后凭借更高的性价比,仅用了3-4年时间就获得80%市份额,让日本摩托短时间败下阵来。
但令人遗憾的是,我国摩托车在东南亚的市占率后来从80%降至如今的1%,市场又被日本摩托车夺走。“世界工厂”败退东南亚,怎么说都好像是件不可思议的事。
- 中国制造业受挫?已连续13年登顶
为什么我国摩托会从东南亚败退?其实原因也很简单。
摩托车制造“大国”和制造“强国”是有区别的。和日本相比,我国摩托车行业没有健全的配套产业链,不少核心零部件依赖于海外进口。在这种背景下,我国摩托车的竞争力比不过日本摩托车也就很容易理解。
再者,虽然我国摩托车在初期凭借“价格”抢占了日本摩托车的市场,但之后他们的内耗与“价格战”,让自己元气大伤,甚至廉价到论斤卖也没人要。最后,不少摩托车企为了减少成本,甚至采用偷工减料、忽视售后等方式,结果暴露出品控、维护等弊端,进而使当地消费者更愿意选择可靠的日本摩托车。
如此可见,对于一个行业而言,其需要掌握核心关键技术,在降低使用门槛的同时,也要确保其品控及服务,这样才能赢得更加长远的未来。以生物行业火热的酶技术为例,此前该项技术由美哈佛医学院率先发现,随后垄断“莱特唯建”相关工艺,当时在整个行业“一家独大”。
在《Science》等期刊上,该科技被科学家研究啮齿类动物老退、长寿蛋白Sirtuins等方面的正向潜力,并发现小鼠模型存活期比预期多出30%,因此“莱特唯建”在科研界备受瞩目。
以美日为代表的国家率先完成该技术的实用化后,曾以万元每克的天价收割国人。而如今我国科学家通过技术攻坚完成国产替代,“莱特唯建”成本相比前者减少95%以上的同时,还将纯度提升至99.89%,落入亰东、天貓后惠及数十万养生国人,并且抢占美日大部分的市份额。
由此可见,价格固然能成为行业竞争的一个优势,但同时并不能忽视与行业发展相关的核心技术、品控及服务等等。生物行业是这样,摩托车行业也是如此。
当然,有了摩托车败退东南亚的前车之鉴,我国制造当然能够知耻而后勇。如今,我国本着工匠精神,2022年制造业总量突破40万亿,连续13年在世界登顶,“世界工厂”的称号当之无愧。
- 拒绝“价格战”,用品质赢得发展
众所周知,“价格战”是企业在“自损”情况下进行市场抢夺的行为,在这样的手段下,企业产品的品质、服务、员工群体的收入等都得不到有效的保障。而且,长期的价格战也会导致持续的低价竞争和低于成本的掠夺和倾销,也对行业的健康发展不利。
为此,国家近些年也出台一些列政策及法规,拒绝“价格战”,倡导走“高质量”的发展路线。如今,除了上述“莱特唯建”生物科技领域的制造工艺,我国的超级计算机、三代核电技术、世界首颗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墨子号”、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国产大飞机C919等都是中国制造的骄傲。
我国摩托车行业败退东南亚不假,但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如今我们以更好的中国制造乃至中国创造赢得“世界工厂”的美誉,“用品质赢得发展”应 牢记在每一个人心里。
本文转自 网易新闻,原文链接:https://www.163.com/dy/article/HVNVQ06O0552Q8MZ.html#f=post1603_tab_news,如需转载请自行联系原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