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华社天津2月25日电(记者 郭方达 王井怀)京津冀协同发展九年来,天津累计引进在京企业投资项目超6900个,资金到位额超1.2万亿元。
这是记者从25日在天津举办的“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 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走深走实”研讨会上了解到的消息。
天津市发改委主任戴永康在研讨会上表示,天津全方位深化与国家部委、央企、大院大所及北京市合作,累计引进一大批优质企业投资项目。通用技术集团机床总部、力神滨海新能源产业基地等一批优质企业、重大项目和创新资源落户天津。“以滨海-中关村科技园为例,累计注册企业超4000家。”戴永康说。
未来,天津将继续结合疏解对象、政策导向、推进步骤,对接潜在目标,争取符合“一基地三区”功能定位、适合向天津转移的市场主体来津发展。

张建辉(左)、李丽花(右)一家三口在小区里散步(2月23日摄)。“85后”夫妻张建辉和李丽花曾在北京打拼多年,二人目前同在博宇(天津)半导体材料有限公司从事生产工作。2020年,他们落户天津宝坻京津中关村科技城,并在配套的中关村创新人才社区居住,孩子也从山东老家接来身边上学,一家三口实现了同城生活。张建辉希望孩子学业有成、身体健康,李丽花希望一家人在一起的时间更多、越来越幸福。
在天津市北部的宝坻区有这么一个地方,几年前还是一片阡陌村庄,现在则崛起成为京津中关村科技城。
作为服务京津冀协同发展和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的重要载体,京津中关村科技城快速“成长”。自2017年正式破土动工进入实质性建设以来,已累计注册1057家市场主体,产业用地型项目中高新技术企业占比近80%,初步形成了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与新材料、人工智能与智能制造、生物医药与医疗器械四大产业集群。 新华社记者 李然摄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本文转自 新浪新闻,原文链接:https://finance.sina.com.cn/jjxw/2023-02-26/doc-imyhyfpz1396990.shtml,如需转载请自行联系原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