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3月末到7月末,我行理财产品规模维持在600亿元水平。然而,这波债市调整让我们的理财产品规模缩水了30多亿元。多家银行及银行理财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市场具有学习效应,而银行理财机构在产品定位、策略制定、资产布局等方面均有提升,行业抗风险能力有所增强,赎回压力处于可控范围。
短期负收益是投资者赎回理财产品的关键性因素。当前,银行理财客户尚处于对理财产品净值化转型的适应阶段。如何避免产品净值快速下跌、击穿客户心理防线是防止银行理财出现赎回潮的关键。
据国信证券研报测算,9月底银行理财产品存量规模为28.9万亿元,较8月减少0.7万亿元。银行理财产品收益率水平也较8月有所下降。对于投资者而言,短期负收益是其决定赎回的关键性因素。
有业内人士告诉记者,10月8日当天,银行理财产品整体赎回数千亿元。但值得注意的是,10月10日以后,银行理财的赎回情况已经稳住。相较2022年,如今行业自身防御能力和客户对于银行理财产品的看法都发生了改变。
针对后续银行理财如何应对大面积赎回冲击,国信证券分析师建议加大定期开放式理财产品发行力度、缩短久期、增加存单等资产配置、发行封闭式理财产品、研发多资产策略、增加与债券相关性较低的资产配置等。此外,增加股票投资来增厚收益也是必要的措施。
在文末,我们诚挚邀请您体验新浪财经APP,获取更多财经资讯和精准解读。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责任编辑:张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