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管理

0

朱云来:朱总理的儿子,今年65岁,曾指出我国制造业的发展现状

头像
珠珠


朱云来:朱总理的儿子,今年65岁,曾指出我国制造业的发展现状

文|程哥历史观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宝贵的精神财富,它继承了中华上下五千年的历史经验,给予后人更多的智慧启迪。

中国人民自古便讲究自立自强、自苦奋斗,面对天灾人祸时想的并不是避开难题或是妥协,而是向难题发起挑战,哪怕是以渺小身躯面对大自然也不会退缩,这才造就了历史上无数振奋人心的历史事迹。在革命年代,革命先辈们还创造了独特的革命精神,极大丰富了中华民族的文化内容。


在建国的七十余年间,中国人民实现了许多曾经看似不可能完成的艰巨任务,一跃成为了世界制造大国,全国各地都能看到“made in China”的影子。可在中国飞速发展的背后却也埋藏着一定的隐患,一位名叫朱云来的专家就一针见血地指出了中国制造业的现状,那么他究竟是谁?又提出了哪些言论呢?

01

朱云来是朱总理之子,他能如此优秀,定和他的父母有着关系。朱总理出生于湖南长沙县的贫苦人家,在他出生前父亲就因为一些原因患上肺病而早逝,只剩下母子二人相依为命。母亲为了将朱总理拉扯长大也是费尽心思,但终究身体承受不住过度操劳而倒下,不久后便离开了人世。父母双亡后,过得十分凄苦,同村的乡亲们好心为他提供衣食住行,伯父也主动提出照顾他的责任,将他带到城中读书生活,改变了一生的命运。


在伯父的大力支持下,朱总理考入了长沙著名的中学,因为战乱原因曾多次转过学,最终辗转来到了湘西山区的一所中学,在这里结识了一位名叫劳特夫的同学,两人关系十分要好。有时二人会凑在一起交流学习,劳特夫的妹妹也会参与其中,她对学识渊博、积极上进的朱总理十分仰慕,在听闻他要考清华北大的宏伟志愿后,自己也偷偷立下了同样的目标,以他为自己的榜样。

02

朱总理在刻苦努力学习下最终进入清华大学机电系读书,在他入学清华后不久,劳安也紧随其后报考了清华大学机电系,两人没想到还能再次相遇,便紧紧抓住了这个机缘,成为了校园中一对让人羡慕的眷侣。


几年后他与劳安正式结为夫妻,婚后很快便生下了第一个孩子,也就是他们的长女朱燕来,希望女儿将来能像燕子那样自由自在地飞翔,但不要忘记回家的归途。1957年,夫妇二人又生下了一个男孩,他便是夫妇二人唯一的儿子——朱云来。对于这个孩子夫妇百般疼爱,但并不意味着会溺爱纵容,他还会以严苛的要求来约束他的品行。

在父亲的正确引导下,朱云来在学习中投入数百倍精力,与父亲不同的是,他当年对气象学十分感兴趣,因此在高考恢复后他便报考了南京气象学院,立志要成为世界闻名的气象学家。


毕业后,朱云来有意继续深造,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他便奔赴美国先后攻读了硕士、博士学位,在业内已经成为了一名佼佼者。不过在毕业后,朱云来再次改变了自己的志向:他十分关心国内的经济发展状况,转而攻读金融领域的硕士学位,为的就是将来为自己贡献自己的知识。

03

1998年,朱云来满载先进知识回到了祖国,他被委任为中国国际金融有限公司香港办公室主任,平日里对待一切工作都一丝不苟,颇有他父亲的做事风范。因为做事认真、为人低调,朱云来深受同事和上级的喜爱,他很快便晋升为公司的总裁兼首席执行官,期间还获得了无数次有关商界的荣誉,被评选为亚洲最具有影响力的商界领袖之一。不过在2014年,朱云来突然提出离职申请,离职后他还会活跃在各大论坛之中,提出自己对制造业发展的看法。


早在多年前的一场经济论坛中,朱云来就当众指出了中国制造业背后的隐患。中国这几十年的发展有目共睹,逐渐占据世界市场,但并不具备制造高科技产品的技术,十分依赖外国的核心技术。

一旦未来发生国际形势变化,中国没有核心技术支撑就会让制造业陷入停滞状态。其次,东南亚国家凭借着更加便宜丰富的劳动力正在抢占加工制造市场,中国应当时刻警惕东南亚国家,做出合理的应对措施。

结语

朱云来如今已经65岁了,他的看法并非毫无道理,如今我们更能深刻感受到这些制造业的隐患,我国制造业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风险挑战。因此,中国自主研究核心技术应当是发展的重中之重,切莫让外国用科技卡住我们的喉咙。



本文转自 网易新闻,原文链接:https://www.163.com/dy/article/HOSBK8UJ0540Q9QQ.html#f=post1603_tab_news,如需转载请自行联系原作者
头像
丢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