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与分享,又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军工大国是指在其军事、工业等领域都具有强大实力的国家,这些国家拥有先进的军事技术和装备生产能力。
能够独立自主地研发、生产和部署各种军事装备,包括战斗飞机、航空母舰、导弹系统、坦克和潜艇等。俄罗斯就是这样的军工大国之一,其拥有世界上最庞大的军备产业基地之一。
其军工企业如苏霍伊航空集团、乌拉尔车厂、阿尔马兹-安东诺夫航空公司等在军事装备领域享有很高的声誉。
然而其也是农业出口的大国,实际上,农业发展和军工两者看似毫不相干,但背后却是如俄罗斯这些发展大国,军工产业的重要支撑,那么究竟两者有什么联系呢?
一、从农田到战场:硝酸铵在农业和军事中的多重用途
通常来讲,农业和军事的联系在于,军队需要大量的高营养价值食品和特殊的供应链来满足作战需求。
例如,军队对肉类、蔬菜和水果等食品有特殊的需求,这就需要农业生产者根据军队的需求进行种植和养殖,并确保产品的质量和供应的可靠性。
然而,经过调查发现,不少军工发展地区,其附近也会有肥料生产基地,而两者在配方奖和制作的流程上似乎也非常的接近,而且都离不开一种物质硝酸胺。
其是无色无味的透明或白色晶体,由铵离子和硝酸根离子组成,含氮量达33%~35%,氮又是农作物生长的必需元素,因此硝酸铵既可作铵态氮肥,又可作硝态氮肥。
但硝酸铵在温度高于400℃时会发生爆炸,因此也可用作工业或军用炸药,在常温下却非常稳定。
对碰撞摩擦均不敏感,枪击也不足以起爆。硝酸铵既是高效化肥,又是安全炸药,对于农业和工业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火药革命的关键角色:硝酸铵的发现与应用
硝酸铵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659年,德国化学家约翰·鲁道夫·格劳贝尔通过硝酸和碳酸铵混合发现了硝酸铵,并把它命名为“尼弗拉”。
受限于当时的科学技术水平,硝酸铵的潜力一直未被发掘,直到19世纪初,格林德尔和罗宾尝试用硝酸铵作为黑火药中硝酸钾的替代品,这才使得硝酸铵回归人们的视野。
19世纪中叶,随着工业革命的展开,各国兴起了对工业炸药的研究热潮,19世纪40年代,硝酸铵的爆炸性质被公之于众。
人们得知由硝酸铵和木炭组成的混合物在加热时会发生爆炸,1867年,瑞典工程师奥尔逊和诺尔宾根据硝酸铵的特性,将木炭、苦味酸、甘油等加入到硝酸铵中。
制得了最早的硝铵炸药,1879年,炸药大王诺贝尔受此启发,将硝酸铵加入到他的硝化甘油炸药也称代那买特炸药中,制成了硝铵代那买特炸药。
三、氮肥产业的崛起,军民两用的挑战与应对
由于具有军民两用的特性,硝酸铵相对其他炸药更易获取,用硝酸铵化肥私制炸药的事件屡见不鲜,不少国家都为此出台了管理政策。
我国也于2002年开始禁止硝酸铵作为化肥生产销售,将其纳入民用爆炸物品管理。
尽管受到了约束,但硝酸铵并未因此隐退,以硝酸铵为基础的改性混合肥,如硝酸铵钙、三元硝基复合肥等依然活跃在中国的化肥市场上。
如今,中国已成为世界第一大氮肥生产国,用全球70的耕地养活了21%的人口,硝酸铵可谓功不可没,它既是威力无比的军工“炸弹”,又是解除饥饿的农业“面包”。
不少国家正是因为硝酸胺的造价低廉,以及其强大的威力,加上自身农业发展,把国家发展成了军工大国。
结语
事实上,除了硝酸铵还有一些农业肥料上的成分,能够为军工产业进行进一步的发展,例如搪瓷,搪瓷制品通常由铁或钢制成的基材上涂以特殊的搪瓷涂层,经过高温烧制而成。
这种搪瓷涂层具有很强的抗腐蚀性和耐磨性,能够有效地保护基材不受外界因素的侵蚀。
可以运用于各种大型船只和机械装甲的表面制造,还有一些如磷酸二铵、磷酸三铵、钾肥等也都有其军工用途,可以说农业和军工产业的发展几乎难以分开。
由于平台规则,只有当您跟我有更多互动的时候,才会被认定为铁粉。如果您喜欢我的文章,可以点个“关注”,成为铁粉后能第一时间收到文章推送。
本文转自 网易新闻,原文链接:https://www.163.com/dy/article/IB4M8RPI0553RHN3.html?f=post1603_tab_news,如需转载请自行联系原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