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沈阳晚报
“拼团存款,利率上浮”“拼团理财,分散风险”,最近,一些中小银行在存款、理财产品等领域推出“拼团”模式,受到部分投资者的追捧,也引发业内人士的担忧。
理财产品还在“破净”
根据中国理财网和银行理财子公司官网信息显示,截至7月27日,银行理财子公司发行的处于存续状态的共有34只权益类银行理财产品,其中“破净”产品达19只。
业内人士介绍说,2023年以来,银行理财破净率呈现下降趋势,理财市场整体表现回暖态势,但在此背景下,近期理财产品短期收益出现小幅下降,7月破净产品数量增加。不过,对比2022年3月与2022年12月的两次“破净潮”下的短期收益率猛烈下降,近期固定收益类产品短期收益率的下降趋势还是偏于温和。对于投资者来说,应理性看待理财产品的净值波动,不必过于恐慌。同时,要根据自身风险偏好合理选择理财产品,关注产品长期表现。
“拼团理财”受到追捧
最近,一些中小银行推出的“组团理财”“聚力生金”等活动,销售情况都比较好。沈阳晚报、沈报全媒体记者致电一家银行客服电话了解到,拼团“团长”为持有该行账户的客户,“团员”持有该行电子Ⅱ类账户就可以。这样,“团长”邀请“团员”参团,参团成功后,“团长”和“团员”都能获得相应优惠。据了解,这种“拼团”模式不限制在购买理财产品,大额存单、整存整取等定期存款也可以“拼团”,甚至还能享受一定的利率上浮。
有业内人士介绍说,这种“拼团理财”形式早在2020年就出现过,这一次市场规模较小,只是一些中小银行针对部分客户开放,操作比较谨慎。
谨慎操作规避风险
沈城一家城市商业银行相关负责人透露说,现在各家银行的挂牌存款利率都差不多,但是针对大额存单等客户,也可以适当提高利率,赠送一些礼物等。从银行角度来说,拼团营销就是为了抢占市场份额。从客户角度来说,还能获得一些实惠,是一项“双赢”的举措。
不过,也有业内专家表示出担心,毕竟中小银行理财竞争能力较弱,如果通过这种方式引发过度销售,可能损害投资者的权益。另外,拼团方式购买理财产品,“团员”有可能会“拼”到与其风险承受能力不匹配的产品,承受更大的投资风险,这也是对客户的不负责任。银行等金融机构还是需要把工作重心和营销重心拉回到主业上来,做好投资管理、风控管理,提升金融服务质量。
沈阳晚报、沈报全媒体记者 谷丽红

本文转自 新浪新闻,原文链接:https://finance.sina.com.cn/jjxw/2023-08-04/doc-imzeykvp6223694.shtml,如需转载请自行联系原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