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管理

0

货币政策举措正在发挥效应 应对超预期挑战和变化仍有充足空间

头像
财神

转自:新华财经

新华财经北京7月14日电(记者刘玉龙、翟卓)14日,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刘国强在参加国新办发布会时表示,今年以来,人民银行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稳健货币政策精准有力,加大逆周期调节力度,推动经济运行整体好转。

刘国强表示,我国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有信心、有条件、有能力应对各种冲击,维护外汇市场平稳运行。下阶段,人民银行将继续精准有力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搞好跨周期调节,充分发挥货币信贷政策效能,统筹推动经济运行持续好转、内生动力持续增强、社会预期持续改善、风险隐患持续化解,促进经济良性循环。

流动性合理充裕,信贷结构持续优化

刘国强介绍,从上半年数据看,一季度增长较多,4、5月份有所回调,6月份再次回升,总体看是保持平稳运行,流动性合理充裕,信贷结构持续优化,实体经济融资成本稳中有降,金融对经济的支持持续加强。

从总量看,流动性合理充裕,稳固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上半年,人民银行降准0.25个百分点,释放长期流动性,增强信贷总量增长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切实服务实体经济。6月末,广义货币供应量(M2)、社会融资规模存量、人民币各项贷款分别同比增长11.3%、9.0%和11.3%。上半年,社会融资规模增量为21.55万亿元,同比多增4754亿元;人民币各项贷款增加15.73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多增2.02万亿元。

从结构看,信贷结构持续优化,增强经济发展动能。今年以来,人民银行充分发挥货币政策工具的总量和结构双重功能,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聚焦重点、合理适度、有进有退”,延续实施普惠小微贷款支持工具和保交楼贷款支持计划,持续加大对普惠金融、科技创新、绿色发展、基础设施等国民经济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支持力度。6月末,制造业中长期贷款余额同比增长40.3%,比各项贷款增速高29.0个百分点;基础设施业中长期贷款余额同比增长15.8%,比各项贷款增速高4.5个百分点;“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贷款余额同比增长20.4%,比各项贷款增速高9.1个百分点;普惠小微贷款余额同比增长26.1%,比各项贷款增速高14.8个百分点;普惠小微授信户数为5935万户,接近6000万户,同比增长13.3%。上半年,发放个人住房贷款总额同比多5164亿元。

从利率看,推动实体经济融资成本稳中有降。上半年,人民银行持续完善市场化利率形成和传导机制,优化央行政策利率体系,发挥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改革效能和指导作用,1年期和5年期LPR均下降10个基点,推动企业融资和居民信贷成本稳中有降。上半年,新发放企业贷款加权平均利率为3.96%,比上年同期低25个基点;新发放个人住房贷款加权平均利率为4.18%,比上年同期低107个基点。

我国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

刘国强表示,看待宏观经济既要坚持问题导向,也要有系统观念,要看到积极的一面。金融数据的回升是比较明显的,亮点较多,宏观经济运行也整体呈现回升向好态势。

一是金融支持基建投资继续发挥支撑作用。6月末基础设施业中长期贷款同比增长15.8%,有力支持重大项目建设稳步推进。二是居民贷款合理增长、成本稳中有降,助力消费稳步恢复。上半年个人短期消费贷款新增3009亿元,同比多增4019亿元。三是强化对民营小微、制造业等重点领域的精准支持,外贸出口和民企经营仍具一定韧性。6月末,普惠小微贷款余额同比增长26.1%;投向制造业的中长期贷款余额同比增长40.3%。在全球经济复苏动能减弱、世界贸易量负增长的背景下,现在很多国家出口都下降,有的下降幅度还比较大,在这种情况下,上半年我国货物出口按人民币计价仍实现正增长,其中民营企业自主品牌出口增长11.5%。

“我国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对高质量发展要有坚定信心。”刘国强表示,当前经济面临的一些挑战属于疫后经济复苏过程中的正常现象。从长远趋势看,经济整体在向高质量发展的方向转变。科技创新动力不断增强,绿色转型稳步推进,消费市场逐步回暖升级,高质量发展的力量正不断积累,这也是经济结构性调整的好时机。

刘国强表示,在外部经济高通胀的背景下,我国的物价相对是比较平稳的。“这几个月,我国的物价出现走低的现象,但是并没有出现通缩。”刘国强说,今年以来CPI同比涨幅震荡回落,7月可能还会下行,主要是需求恢复时滞和基数效应导致的阶段性现象。我国宏观经济稳步恢复、M2保持较快增长,与历史上的典型通缩存在明显差异。

刘国强表示,我国货币条件合理适度,居民预期稳定,随着政策效果不断显现,供需缺口将进一步弥合,8月份后CPI有望开始逐步上行。预计全年CPI总体走势呈U型。年内物价水平先降后升,年底有望向1%靠拢。

刘国强介绍,稳健的货币政策将继续精准有力,应对超预期挑战和变化仍有充足的政策空间。总量方面,根据形势变化合理把握节奏和力度,加大逆周期调节,为经济持续回升向好创造良好的货币金融环境。价格方面,促进实体经济融资成本稳中有降,有效支持扩大需求潜力。结构方面,聚焦重点、合理适度、有进有退,小微民营、绿色创新等重点领域的金融支持不断加大,房地产“金融16条”政策已明确延期。

“前期推出的政策举措正在发挥效应,对经济持续稳定增长我们要有耐心、有信心。”刘国强说。

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

“近期,人民币汇率有所波动,大家对汇率变化和未来的走势确实都很关心,过去我们强调过很多次,汇率是中性的,不能任性操控,否则不但捞不到什么好处,还会害人害己。”刘国强说,人民币汇率的走势从长期看取决于经济的基本面,从短期看是测不准的。长短期综合起来看,我国是大型开放经济体,汇率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既可能升,也可能贬。但是往上、往下,都不会偏到哪里去。

刘国强表示,过去几年,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三次破“7”,然后又三次回到了“7”以内。近期,人民币对美元又一次“破7”,这是2019年以来第四次。但是大家看到,这几天已经开始明显回升。我国既是出口大国,又是进口大国,“甘蔗没有两头甜”,汇率过高或过低都不好。我国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这个机制是好的,要继续坚持。换句话说,汇率总体上是由市场决定的,同时要更好发挥市场和政府“两只手”的作用,坚决避免汇率大起大落。

刘国强强调,从当前看,人民币汇率虽然有所贬值,但是没有偏离基本面,人民银行也已经综合采取措施管理预期,外汇市场运行平稳,金融机构、企业、居民的结售汇行为理性有序,市场预期基本稳定。用一句俗话说,目前外汇市场既没有“大妈”,也没有“大鳄”。从宏观经济大盘看,我国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变。随着经济循环畅通,高质量发展取得新突破,我国经济运行将持续整体好转。从国际收支大盘看,我国经常项目顺差保持在2%左右的适度水平,跨境资本流动基本平衡。近期,境外资金投资境内债券继续保持净流入态势。从储备大盘看,我国外汇储备充足,余额仍然稳居世界第一。而且这个余额是比较高的,超过了3万亿美元。总的看,有这“三个大盘”做支撑,在市场化的汇率形成机制下,人民币汇率不会出现“单边市”,仍然会保持双向波动、动态均衡。

刘国强表示,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既是政策目标,也是大家喜闻乐见的。近年来,在应对多轮外部冲击的过程中,人民银行积累了丰富的应对经验,也具有充足的政策工具储备。既不会没有定力,也不会太佛系。

“我们有信心、有条件、有能力应对各种冲击,维护外汇市场平稳运行。至于说具体的政策工具怎么样,我们会根据情况的需要合理使用,政策工具就是拿来用的,需要就用,不需要就不用,需要用哪一种就用哪一种,这要相机抉择。”刘国强说。

刘国强表示,下一步,人民银行将以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基本稳定为目标,以预期管理为核心,综合施策、稳定预期,必要的时候对市场顺周期、单边行为进行纠偏,坚决防范汇率大起大落。

编辑:刘润榕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本文转自 新浪新闻,原文链接:https://finance.sina.com.cn/jjxw/2023-07-14/doc-imzarqmr7298831.shtml,如需转载请自行联系原作者
头像
丢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