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点大学是不是一笔长期且高回报的投资?专业选择对毕业生收入有多大影响?纽约大学教授在对近600万人的收入进行调研后发现,不同专业的回报率差距将持续扩大,选对专业,“投资”大学教育的回报率会比股市更高。不过,在当前就业市场萎缩的状况下,即便是高回报率的专业,招聘也在发生微妙的变化。
文、编丨Chelsea
国庆假期
外滩君精选往期好文,与大家共度佳节
美国大学和雇主协会(NACE)每年都会公布应届本科毕业生的平均起薪和就业市场预估,今年也不例外。根据NACE预测,今年有一个好消息,也有一个坏消息。
好消息是,2024届毕业生的平均薪资预期都比去年更高;
坏消息是,今年本科毕业生面临的就业预期比去年略低。
尽管上大学仍然是获得高薪工作的最佳途径之一,但考虑到昂贵的学费和不确定的未来收入前景,专业选择的重要性就不言而喻了。
NACE明确指出,专业是决定职业收入的关键因素。通常,专业越具有技术性,在就业市场上的收入潜力就越高。这也是为什么STEM(科学、技术、工程和数学)专业的学生往往比人文艺术类的学生更容易获得高薪的原因。
图片来源:Pexels
今年3月,《美国教育研究杂志》发表了一篇论文。来自纽约大学和罗格斯大学的3位学者,通过深入研究近600万美国人的收入数据,对大学教育和10大专业回报率进行了成本效益分析,结果发现有三大专业,教育回报率并未随着时间的增长而提升,甚至出现了下降的趋势。
而原本被视为高回报率的专业,在劳动力市场的快速变化下,求职竞争也变得愈发激烈。
研究发现“投资”大学
比投资股市回报率更高
近年来,美国本科生入学人数一直在下降,从2011年的2480万下降到2019年的2180万,再到2022年的2030万。
图片来源:Statista
大学入学率的下降趋势虽然因为新冠疫情大流行而加剧,但是也反映出更多年轻人倾向于高中毕业后直接进入劳动力市场,而对大学文凭经济价值的不确定性可能是主要驱动因素。
2023 年,《华尔街日报》NORC 民意调查显示,56% 的美国人认为四年制大学学位不值得花费。18 至 34 岁的受访者(最有可能上大学)对其价值最为怀疑,其中 61% 的人持负面看法。
一个显而易见的原因,就是上大学太贵了。
过去10多年来,美国大学是越来越贵了。私立非营利性大学的平均学费从2013/14学年的40,955美元上涨至2023/24学年的56,190美元,涨幅约为37%。而知名的私立大学,学费更是远远不止。
图片来源:Statista
其中,耶鲁大学(9.1万美元)、波士顿大学(9万美元)、塔夫茨大学(9.6万美元)、卫斯理学院(9.2万美元)等知名私立院校,成本上涨幅度均接近5%,甚至跑赢了美国其他商品和服务的平均通胀率。相比之下,消费者价格指数(衡量通胀常用指标)在过去的14个月中才上涨了3.2%。
除了私立大学,公立大学也同样面临学费上涨的问题。从2011/12年到2023/24年,就读公立4年制大学的州外学费上涨了32%,州内学费上涨31%。
无力支撑学费的家庭只能让孩子退而求其次,进入学费低廉的社区学院学习,等待2年学满后,毕业生可选择直接毕业谋生,也可以曲线救国转入四年制大学继续攻读大三和大四。
然而,即使是这样,仍然有一部分学生因为家庭的经济窘迫,不得不中途放弃。
开支变大不说,职场收入还在变少。
根据CNBC统计,2023届毕业生的平均年薪比2010届毕业生低了近9,000美元。虽然美国大学和雇主协会(NACE)预计2024届毕业生薪资有望上涨,但是相比去年,开放给应届本科生的就业市场将萎缩5.8%。
图片来源:CNBC
事实上,2023年的一项调查发现,超过一半的美国人认为,现在上大学更像是一场可能不会得到回报的赌博。
这么说来,是不是不上大学直接去工作就划算了呢?
为了解答这一疑问,来自纽约大学和罗格斯大学教育学院的3位学者,搜集了2009年至2021年美国人口普查局的社区调查数据,对580万美国人(290万拥有本科文凭,290万拥有高中文凭)的财务状况进行了成本效益分析。
他们不仅考虑了收入,还权衡了获得学位的相关成本,包括学费、因未能更早进入职场而可能损失的收入,以及可能抵消部分费用的经济援助。
结果显而易见,尽管学费不断上涨,但是大学毕业生具有显著的收入优势。
在过去的40年间,拥有本科学位的学生年收入中位数增加了15.2%,而高中文凭的学生年收入中位数减少了11.1%。
拥有本科学位的学生中位数收入平均投资回报率在9%-10%之间,女性和少数族裔毕业生的回报率略高于男性和白人毕业生。
相比之下,过去50年,标普500指数的股市平均回报率为7.58%。“平均而言,大学学位的回报率高于股市。”该研究合著者、纽约大学高等教育学Zhang Liang教授表示。
几位研究者们也指出,因为大学教育成本的上升速度超过了毕业生的收入增长速度,所以大学教育总体回报率略有下滑(-0.5%)也确实不假。
不过,比起上不上大学,选择什么专业似乎是个更吸引人的议题。
不同专业回报率差距将持续扩大
热门专业的回报率依旧强劲
深入分析10类不同专业,同一百分比位置的大学毕业生和高中毕业生的收入差距后,研究人员发现了另一番景象。
工程和计算机科学领域的学位在回报率方面处于顶尖地位,中位数超过13%;
其次是商业、健康、科学和数学专业,回报率在10-13%之间;
生物学、农业和社会科学专业的回报率为8%至9%;
而教育、人文和艺术专业的毕业生的回报率低于8%。
毫无悬念的,排在回报率前列的依旧是几个热门专业。
不过有趣的是,对于大多数专业而言,随着男性和女性收入分布的向上移动,回报率会增加。然而,有三个专业与这一趋势不符:教育、工程和健康。
对于这些专业的男性来说,随着他们收入的增加,回报率要么保持不变(健康专业),要么下降(教育和工程专业);
对于这些专业的女性来说,回报率在收入分布的中段之前有所上升,但在接近收入分布的上端时又会下降。
这就意味着,与其他专业相比,教育、工程和健康专业的毕业生可以获得更稳定的收入,但随着时间流逝,很难达到收入分布的顶端。
换句话说,随着回报率下降,这些专业的高收入者并没有看到,他们的收入增速与高中同等学历者的收入增速一样快。
与之相对的是,专注于数学、计算机科学和商科领域,并从中取得稀缺技能的学生,毕业后收入会随着时间增加而增加。而且此类高薪专业在经济衰退期间往往表现出更强的韧性,这也将进一步加剧不同专业之间的收入差距。
如此看来,俗话说“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全不怕”,是真的。
图片来源:Pexels
研究人员指出,随着技术的进步和技能需求的形成,现在的年轻人在未来几年,可能会发现自己处于一个截然不同的劳动力市场。强大的人工智能工具,如ChatGPT等大型语言模型,会加速常规和重复性工作的替代,部分大学毕业生可能会面临工作难找的困境。
从供需角度来看,近年来很多大学计算机科学专业的扩招,人文社科专业入学率的下降,都是为了适应不同职业劳动力需求的变化。虽然很难精准预测到未来劳动力市场的演变,但是人工智能技术的普及,将大幅度提高对定量能力和高级技术的需求,从而继续加剧不同专业之间的收入差距。
不过,这并不意味着人文学科就要迎来“末日”。事实上,越来越多的岗位都在纳入AI的技能,与之结合的跨专业能力,赋能的效果正在显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