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管理

0

政策多管齐下撬动农村大市场

头像
小财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市场经济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王青指出,数字技术向低线城市和乡村地区的深入拓展,农村数字化流通体系和商业设施的不断完善,将持续释放下沉市场的消费潜能。按“十四五”农村网络零售额年均增长7.5%来测算,2025年下沉市场网络消费规模将达到2.6万亿元。

推进乡村振兴 拓展农村投资空间

建设现代农业产业园、推进高标准农田改造……近期,一批农业农村项目开工建设。

其中,4月30日开工的贵州省台江县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包括重点项目24个,总投资19.3亿元,将打造农文旅体融合发展区、产城融合示范区、水稻优品优法推广示范区、淡水鱼高产高效推广示范地等。

投资1亿元的甘肃省民勤县高效农业生态产业园昌宁镇辣椒育苗基地项目计划修建高标准智能阳光连体育苗中心大棚、中型冷冻冷藏库及配套附属设施等。项目建成后,年可生产速冻蔬菜、辣椒系列产品各1万吨,年产发酵有机肥20万吨,可带动5000人就业。

在广大农村市场,不仅消费有潜力,投资空间同样巨大。“现在城市建设得差不多了,但是乡村需要建、应该建的还有很多,而且这些对基础产业拉动很大。”农业农村部总农艺师、发展规划司司长曾衍德在日前举行的国新办发布会上说。

曾衍德给出一组数据,据测算,如果改造一亩设施大棚就可拉动钢材消费近2吨、水泥0.5吨。预计未来5到10年,农业农村投资需求近15万亿元。

与此同时,聚焦农业节本增效、农村特色产业发展、乡村建设等重点领域,一批农业农村重大项目还将加快上马。根据甘肃省《关于做好2023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实施意见》,今年甘肃省将创建20个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未来3至5年基本实现现代农业产业园县级全覆盖。今年,安徽省将新建高标准农田200万亩,培育一批农产品加工业强县、强园、强企,新增产值超10亿元龙头企业10家、产值超50亿元加工园区3家。

农业农村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主任金文成表示,当前,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对于统筹激活农村内需提供了有力支撑。“通过产业增收赋能,创造广阔市场空间,夯实扩大内需的产业基础;通过强化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拓展投资空间。引导更多资金投向高标准农田、仓储保鲜冷链物流等建设领域,能够形成投资拉动效应。”

综合施策 全面激活农村内需潜力

在政策持续推动下,农村市场已经在加速成长。从消费来看,一季度,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14922亿元,同比增长5.8%。其中,城镇消费品零售额99664亿元,增长5.7%;乡村消费品零售额15258亿元,增长6.2%,增速快于城镇。

从投资来看,一季度,全国第一产业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2425亿元,同比增长0.5%。

业内人士同时指出,随着各方面举措的持续推进,量大面广的农村内需潜力有望进一步释放。以消费为例,我国农村消费水平仍然较低,潜力巨大。研究分析,2022年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1.66万元,仅为全国平均水平的2/3,差距就意味着潜力。

不过,如何激发这部分需求,还需要多方面协调。曾衍德指出,激活农村内需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统筹协调、综合施策,找准方向、明确路径,久久为功、持续推进。在具体举措方面,他表示,将从发展产业增收赋能、加强建设投资牵引、创新供给提升消费、深化改革激发活力等方面采取措施。

王青建议,提升农村地区供给能力和水平。加强普惠性、兜底性、基础性民生设施建设,为无力进城、留守农村、能力较弱、收入较低的人口特别是老人、儿童等提供消费及服务供给。持续改善乡村发展条件和流通服务条件,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促进乡村消费和投资互动增长。

金文成提出,未来还要持续推进农业农村重点领域补短板投资,比如完善县、乡、村三级物流节点设施体系,开展绿色出行、绿色住房行动。推动农村居民汽车、家电、家具、家装消费升级,强化农业科技和装备支撑,发展优势明显、特色鲜明的乡村产业,让农民能够稳就业、有钱赚,提升农民消费能力。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本文转自 新浪新闻,原文链接:https://finance.sina.com.cn/jjxw/2023-05-05/doc-imysryzi3180357.shtml,如需转载请自行联系原作者
头像
丢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