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上观新闻
弯曲犹如九曲十八弯的小肠,由于位置深且冗长,一直是检查的盲区,被称作消化道中的“黑暗大陆”,再加上小肠疾病多起病隐匿,其诊断和治疗也曾是医学上棘手的难题。当前,复旦大学附属金山医院消化内科新添双气囊小肠镜技术,从食管到肛门,无一盲区。而该技术的开展也标志着金山医院内镜中心的专业水平又上一个新的台阶。

在复旦大学附属金山医院内镜中心里,医生胡静娴正手持双气囊电子小肠镜,为患者进行经肛小肠镜检查。小肠位于胃和大肠中间,长达5至7米,常因缺乏有效的检查手段,导致一些小肠疾病漏诊或误诊,特别是有些小肠出血的患者治疗非常棘手。而相比于传统的开腹外科手术,小肠镜微创治疗存在毋庸置疑的明显优势。


复旦大学附属金山医院消化内科主治医师 胡静娴:
以前没有小肠镜时,碰到小肠的一些病变就只能通过外科的破腹探查,可能也会查不出结果。现在有了小肠镜,就可以把整个小肠检查一遍,不管是炎症、肿瘤还是息肉,都能够非常直观地看到。

值得一提的是,小肠镜诊疗是考量三甲医院消化内科诊疗水平的关键技术指标,目前也只有部分三甲医院开展小肠镜诊疗技术。而金山医院消化内科开展双气囊小肠镜诊疗后,不仅极大提高了小肠疾病的检出率,也可以对小肠疾病开展内镜下微创治疗,使得消化内科诊疗范围覆盖了全消化道,真正做到无盲区。

复旦大学附属金山医院内镜中心常务副主任 蒋淼:
目前,代表消化内镜的最高技术,像胆管取石、早癌切除、超声穿刺,包括小肠镜技术已经全部开展了,标志着金山医院在内镜技术方面已经可以跟三甲医院看齐。

接下来,复旦大学附属金山医院消化内科将继续以消化内镜诊疗为中心,IBD炎症性肠病诊疗为特色,按照三级甲等医院消化内科标准要求,争取进入上海市医学重点专科建设行列。
记者 | 杨惠聪 朱磊
通讯员 | 张慧涨 罗迎春
编辑 | 干钰琼

本文转自 新浪新闻,原文链接:https://finance.sina.com.cn/jjxw/2023-04-28/doc-imyrwyiz4104592.shtml,如需转载请自行联系原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