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管理

0

产业数字化转型的方法与路径

头像
张迅

  近些年,数据资源在国家发展战略中的地位愈加重要。在此前的北京两会期间,有北京市政协委员提出了《数字经济释放国产数据库新动能》的提案。可以看到,数据库已经成为数字经济发展重要的基础设施和生产工具,数字化转型迫在眉睫。

  麦肯锡全球调研显示,全球企业数字化转型成功率仅为20%。而数字化转型不成功的企业也大多存在一些共性问题,如只有“数字化”,没有“转型”;盲目跟风,数字化转型路径和节奏不清晰;从业务构想到数字化实现的传导走形等。

  为什么数字化转型的难度这么大,成功率这么低?归其原因,多是沿用过去的认知和经验,难以真正理解数字化带来的改变和可能性。传统企业要实现数字化转型的华丽变身,必须要避免其中的陷阱。

  首先,摒弃“拿来主义”。国产数据库起步较晚,在信息、人才、技术等方面,一些企业采用“拿来主义”的手段弥补国产技术的空白。要么基于开源系统改进,要么从厂商购买源码授权,起点虽然高但产品架构难以调整,想掌握核心技术更是难上加难。正如天云数据CEO雷涛曾反复表示:“中国企业必须走自主创新的道路,摒弃利用开源封装的伪软壳技术,掌握硬核技术核心,突破外部限制,实现技术创新,科技创新。”

  其次,坚持自研创新。信创是我国全面推动科技自立自强的重要举措,所有支撑市场服务的开源工程必将转向原创产品。谈到“卡脖子”技术,任何资质和奖项都要先让位国产自研技术。国产替代整体的推进进程注定不是一场分蛋糕的游戏,而是一场残酷的淘汰赛。真正代码自主可控的企业从长远看更值得被推崇,这也是企业面对国际巨头能够立足的底气与根本。据悉,天云数据Hubble数据库系统自主研发率99.62%,其开源率是为了兼容MySQL、PG这些开源产品而服务的。

  然后,正确认知市场。这些年市场越来越认识到,与其回答一个错误的问题,不如帮助提问者构建一个正确的问题。在错误的赛道上加倍努力,永远实现不了预期的效果。雷涛认为,在DT时代HTAP不是小品类,应该说在单机版之上HTAP就是行业主导趋势。互联网的消费化,越来越强调体验的实时性,交易和分析场景必须一致,这对传统数据库的应用来说是一次巨大的升级。

  最后,引领市场而不是追随市场。消费互联网是实现数据供给,而工业互联网是机器产生数据,不仅要解决数据供给还要解决数据消费。天云数据作为一家创业公司,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为什么坚持数据库和AI双赛道双管齐下?“现在的信息化市场、IT市场正经历一次结构性的变化,开始被一些新兴的技术组件所替代。这个组件的核心就是供给和消费的一个数据闭环。数据库作为供给侧,AI作为消费侧,这是我们相信的一个最小级的闭环。”雷涛表示。数据供给与数据消费是相辅相成关系,缺一不可。AI原生数据库是数据库必然要走的一个路径。

  纵观市场,数字化转型的根本不是数字技术,在技术之上还有认知。要实现数字化转型,传统企业长期积累的经验和稳固的结构往往变成了它们的障碍,对于传统企业来说,数字化是一个全新的世界。

  谈及选择第三代数据走向市场的时候如何规划商业模式,雷涛很干脆地说:“科技原创里面没有商业模式,这是科技企业的责任。”

  正如雷涛所说:“从IT(信息科技)到DT(数据科技)是断崖式迭代,这中间没有演进路径。这不是简单的替代逻辑,是产业升级逻辑。”

  对自己负责,便是对未来负责。同样的,对未来负责,也是对自己负责。文/李濛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本文转自 新浪新闻,原文链接:https://finance.sina.com.cn/jjxw/2023-03-17/doc-imymehce1371790.shtml,如需转载请自行联系原作者
头像
丢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