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公司为兰州财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搭建的思政课程虚拟仿真教学中心。受访者供图
中新网甘肃新闻3月13日电 (刘延新)“一个软件拆成好几个软件卖给学校,这分明是拿着淘汰软件来薅羊毛。”在参观完一所学校VR虚拟仿真课程实验室时,杨增颇为感慨,由此他萌生了想在甘肃创建一家虚拟仿真内容制作公司的想法。
“我自己就是兰州人,2017年开始接触虚拟仿真技术研究。”杨增对虚拟现实技术向往已久,2019年,经过多次调研后,他决定扎根甘肃,并成立了甘肃聿肃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杨增发现,受制于国内硬件技术的发展,现有软件体验感很差,容易产生眩晕硬伤。硬件每一毫米的创新都是技术性突破,通过虚拟仿真软件内容的研发,适配各种VR(虚拟现实)、AR(增强现实)、MR(混合现实)、XR(扩展现实)设备,寻找体验感最好的设备成了他创业时最大的梦想。
说干就干,凭着自己在虚拟现实领域多年的积累,杨增在兰州落地了西北首家裸眼3D大空间交互CAVE系统,主要应用于VR心理干预、放松和发泄。因为家乡情结,杨增把大本营放在了兰州,而在厦门只是设立了技术研发分公司,由两名厦大博士带领30多人的技术团队进行科研攻关。
经过两年的飞快发展,公司实现了VR、AR、MR及XR产品内容系列开发等方面的技术突破,并开发基于本地实时云渲染技术的虚拟仿真教学平台。2021年9月公司被评为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和全国科技型中小企业,并分别与兰州大学、甘肃农业大学、兰州财经大学等高等院校签订了产学研合作协议。
目前,公司已经在虚拟仿真技术领域申请了2个专利,70多个软件著作权和作品登记证书,2020年参加创新创业大赛获得甘肃省优秀奖,2021年9月被兰州市大数据管理局挂牌虚拟仿真实验室。
在杨增的实验室里,整齐地摆放着各个时期的虚拟仿真眼镜。他说,技术和硬件更新都很快,换一个眼镜要花万元左右,一台显示屏下来就十几万元。为了筹钱,他还卖掉了自己在厦门的房子,创业两年前后共投入了400多万元。
为了保证公司正常运行,技术团队着手开发了学前教育、劳动教育、安全科普、心理健康教育、机电工程等虚拟仿真设备教学软件。
杨增介绍说,公司研发团队给兰州几家高校开发的虚拟仿真课程,均被评为甘肃省级一流课程、省级虚拟仿真课程和国家级虚拟仿真培育课程,还给兰州财经大学建了5G远程思政课程虚拟仿真教学中心。
“好在兰州高新区支持我们中小企业发展,三年来获得各类奖补资金40万元,还免了两年房租。”杨增说,做虚拟项目研发是一个烧钱行业,目前公司研发的MR工业机器人远程控制等项目,在国内MR教学领域可以说是唯一一家,但受企业自有科研经费限制,这些项目都处于暂停阶段。
谈及公司未来发展目标,杨增说:“今年就想做做融资,依托兰州大学的算法技术力量,建立一个适合自己软件的MR眼镜生产加工基地。我是甘肃人,我也想为甘肃数字经济发展做点贡献。”(完)
本文转自 中国新闻,原文链接:http://www.gs.chinanews.com.cn/news/2023/03-13/358146.shtml,如需转载请自行联系原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