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用益观察
“我从十几年前就开始买信托的政信项目了,没想到最近要请我的信托公司销售喝咖啡才能拿点额度。”
常年购买政信信托项目的投资者王女士发现,最近抢不到优质项目的购买额度了。
“即使近年来的政信产品的收益率一直在下降,以前可以到9%,现在只有5-6%了,但还是有很多人购买。”3月9日,王女士表示。
政信类项目仍是投资者2023年可重点关注的产品。
某信托公司业务部门负责人介绍:我们公司今年的发展方向中,基础产业类信托是重要一环。一方面,基础产业类信托产品的收益率高于其他信托产品,更能吸引投资者;另一方面,在宏观政策支持下,基础产业投融资需求不断增加,信托作为社会融资的重要渠道之一,大力发展基础产业类信托业务在情理之中。
据中国信托登记有限责任公司最新披露的数据,2023年1月,新增投向基础产业的信托规模为1730.36亿元,环比增长91.87%;投向基础产业的信托资金均已实现连续四个月增长。
百瑞信托研究发展中心高级研究员孙新宝表示,在宏观经济下行压力不断加大的背景下,政府要求加大对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力度,以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对于基础设施的投融资政策也会出现一定弹性空间。2023年,在“稳增长”情况下,基建投资是经济增长的重要支撑,政信业务仍存在一定的政策空间,预计信托公司的政信业务展业依旧保有较高热情。
政信类信托的风险被监管所关注
2月基础产业信托成立规模207.83亿元,环比减少8.96%,规模占比达到35.81%。
喻智指出,严监管环境下房地产信托业务持续收缩,而政信业务仍存在一定的政策空间,因此信托公司以基础产业项目作为主要展业领域。但2023年信托监管工作会议指出政信业务中的风险,地方隐性债务、城投债投资不合规、部分网红地区违约风险上升等问题预期将会是成为影响信托公司政信业务的重要因素,基础产业信托的展业将会受到一定的限制。
2023年度信托监管工作会议于前不久召开。此次会议,监管人士就部分信托公司政信业务中的城投债投资风险进行了点名批评。
在此次信托监管会议上,监管人士明确表示,目前房地产信托及信政业务的风险防控压力仍然较大。
会议指出个别信托公司为承担地方隐性债务的融资平台,违规提供流动资金贷款,违规协助地方新增隐性债务。
除了隐性债务问题,政信业务中的城投债投资也颇受关注,包括大量城投债投资未纳入新增政信业务管理,非标转债城投债投资潜藏违规行为等。
按照监管通报,非标转债城投债投资潜藏的违规行为主要表现为:部分信托公司将对城投公司的非标融资转为投资,在交易所发行利率较低的城投债,并通过与城投公司签署“抽屉协议”,约定加点或其他利益交换形式来保障投资收益。
对此,监管人士认为,该类违规行为不仅变相增加融资人的融资成本,更导致应有的担保抵押落空,进一步加大了投资风险。
对于如何选择政信类项目,用益金融信托研究院指出了几点参考建议:
基础产业类信托产品的风险相对较低且可控。从2022年违约情况来看,据不完全统计,此类产品的违约事件仅有11件,主要集中在贵州省。一方面,市场上政信类的产品相对较多,可以有比较多的选择;另一方面,政信类项目向城投债等标准化业务转型,底层资产类同,且风控相对更加可靠。政信类产品目前是比较可靠的投资标的,产品的投资回报相对合适,投资者只要注意规避部分风险区域,选择风险相对可控的基础产业类产品。
选择政信类信托产品的关键在于融资方及担保方的实力。优先选择经济发达区域,规避选择西南地区尤其是贵州及云南等地区的部分政信项目;关注区域的财政收入和债务压力;关注行政级别,尽量选择地市级或者区县级排名靠前的城投公司,考察城投公司对在当地的经济建设的影响力等;关注城投平台的财务健康状况,考察其主要经营业务、流动性、偿债能力等财务指标,以此判断融资方及担保方的财务状况是否健康。

信用风险是政信类产品需要面对的主要风险来源,谨慎对待债务压力大的交易对手。政信项目并非是100%绝对安全,依托专业的机构去筛选优质项目才是长久之道。如上图所示, 非标风险的区域主要集中于西部地区,包括贵州、云南和四川等;其次为东部地区,包括山东、江苏浙江等。对于存量债务规模较大的城投,其流动性不足,再融资能力减弱,需关注其违约风险,特别需关注网红地区城投公司的潜在风险,其存量债务规模大,以定融、信托等非标途径为主,潜在风险较大。另外,关注舆情事件的风险冲击。舆情事件对平台的信用形成或大或小的冲击,从而导致融资和再融资陷入困境,区域信用风险也将上升。
来源:时 代 周 报、用 益 投 资等

本文转自 新浪新闻,原文链接:https://finance.sina.com.cn/trust/2023-03-13/doc-imyksvcc8796599.shtml,如需转载请自行联系原作者